
本章整合 網(wǎng)絡構建·統(tǒng)攬全局 章末解疑答惑 復習與提高?P40 一、選擇題 1.A 每個四分體都具有2條同源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2.B 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的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3.D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兒均為患者,兒子是否患病取決于母親,A錯誤;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傳遞給兒子和女兒的概率相等,B錯誤;表現(xiàn)正常的夫婦不可能攜帶致病基因,C錯誤;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且雙親至少有一方為患者,D正確。 4.C 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群體中的性別比例為1∶1的原因是雄性個體產(chǎn)生的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比例相等。 5.B F2白眼果蠅均為雄性,A錯誤;F1雌雄果蠅均為灰身紅眼,B正確,D錯誤;F2中雄蠅的紅眼基因都來自F1的母方,C錯誤。 二、非選擇題 1.提示:(1)表型正常的夫婦,后代均正常;夫婦一方是患者,子女中有患者。 (2)不攜帶。Ⅱ代的5號和7號表型均正常,不攜帶致病基因。 (3)選擇生男孩。 2.提示:是父方在減數(shù)分裂Ⅱ中,復制的Y染色體沒有分開,產(chǎn)生了含有YY的精子。染色體數(shù)目檢查。 3.提示:性別和其他性狀類似,也是受遺傳物質(zhì)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的,性反轉現(xiàn)象可能是某種環(huán)境因素使性腺出現(xiàn)反轉現(xiàn)象,但遺傳物質(zhì)組成不變,即這只公雞性染色體組成仍為ZW,其與一只母雞(ZW)交配,子代雌雄之比是2∶1。 4.提示:否。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是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的分配規(guī)律,該規(guī)律只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直擊高考·真題體驗 1.(2022·湖南卷,6)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8對,細胞周期約12小時。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拍攝照片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a(chǎn)為分裂后期細胞,同源染色體發(fā)生分離 B.b為分裂中期細胞,含染色體16條,核DNA分子32個 C.根據(jù)圖中中期細胞數(shù)的比例,可計算出洋蔥根尖細胞分裂中期時長 D.根尖培養(yǎng)過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降低 [解析] 圖示細胞為洋蔥根尖細胞的分裂圖,有絲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現(xiàn)象,A錯誤;b細胞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且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8對(16條),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細胞含染色體16條,核DNA分子32個,B正確;各期細胞數(shù)目所占比例與其分裂周期所占時間成正相關,故已知細胞周期時間,根據(jù)各時期細胞數(shù)目所占比例可計算各時期的時間,但應統(tǒng)計多個視野中的比例,圖中只有一個視野,無法準確推算,C錯誤;間期時的S期進行DNA分子復制,若根尖培養(yǎng)過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細胞停滯在間期,故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升高,D錯誤。故選B。 2.(2022·全國Ⅱ卷,1)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是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兩種形式。某動物的基因型是Aa,若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一條染色單體上的A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a發(fā)生了互換,則通常情況下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時期是( D ) A.有絲分裂的后期 B.有絲分裂的末期 C.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D.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解析] 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的過程,也不會發(fā)生互換,不會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現(xiàn)象,A、B錯誤;根據(jù)題意,某動物基因型是Aa,經(jīng)過間期復制,初級性母細胞中有AAaa四個基因,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互換,涉及A和a的交換,交換后兩條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均分別具有A和a基因,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分開,兩組Aa彼此分開進入次級性母細胞,至此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完成,所以不會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現(xiàn)象;而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開進入兩個子細胞,C錯誤,D正確。故選D。 3.(2022·浙江卷,21)某哺乳動物卵原細胞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某時期的細胞如圖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體,a~h表示染色單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圖示細胞為次級卵母細胞,所處時期為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 B.①與②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③與④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 C.該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分子數(shù)均為卵細胞的2倍 D.a(chǎn)和e同時進入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1/16 [解析] 根據(jù)形成四分體可知,該時期處于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為初級卵母細胞,A錯誤;①與②為同源染色體,③與④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均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B錯誤;該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4,核DNA分子數(shù)為8,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卵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2,核DNA分子數(shù)為2,C錯誤;a和e進入同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的概率為1/2×1/2=1/4,由次級卵母細胞進入同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1/2×1/2=1/4,因此a和e進入同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1/4×1/4=1/16,D正確。故選D。 4.(2022·全國乙卷,6)依據(jù)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jīng)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錯誤的是( C ) 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均為雜合體 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chǎn)雌雞均為蘆花雞 D.僅根據(jù)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即可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 [解析] 設基因A/a控制蘆花和非蘆花性狀,根據(jù)題意可知,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雌雞),子代為ZAZa、ZaW,且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ZAZA(蘆花雄雞)×ZaW(非蘆花雄雞),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A正確;正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反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B正確;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產(chǎn)雌雞ZAW(蘆花)、ZaW(非蘆花),C錯誤;正交子代為ZAZa(蘆花雄雞)、ZaW(非蘆花雌雞),D正確。故選C。 5.(不定項)(2022·湖南卷,15)果蠅的紅眼對白眼為顯性,為伴X遺傳,灰身與黑身、長翅與截翅各由一對基因控制,顯隱性關系及其位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上未知。純合紅眼黑身長翅雌果蠅與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蠅雜交,F(xiàn)1相互雜交,F(xiàn)2中體色與翅型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截翅:黑身長翅:黑身截翅=9∶3∶3∶1。F2表型中不可能出現(xiàn)( AC ) A.黑身全為雄性 B.截翅全為雄性 C.長翅全為雌性 D.截翅全為白眼 [解析] 若控制黑身a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體色,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aXa、XAY,子二代可以出現(xiàn)XAXa、XaXa、XAY 、XaY,即可出現(xiàn)黑身雌性, A符合題意;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翅型,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現(xiàn)XBXB、XBXb、XBY 、XbY,即截翅全為雄性,B不符合題意;若控制長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翅型,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現(xiàn)XBXB、XBXb、XBY 、XbY,即長翅有雌性也有雄性,C符合題意;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考慮翅型和眼色,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WXBW、XbwY,子二代可以出現(xiàn)XBWXBW、XBWXbw、XBWY、XbwY,即截翅全為白眼,D不符合題意。故選AC。 6.(2021·全國卷甲,5)果蠅的翅型、眼色和體色3個性狀由3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讓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蠅(果蠅M)與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蠅(果蠅N)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分別統(tǒng)計子代果蠅不同性狀的個體數(shù)量,結果如圖所示。已知果蠅N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灰體紅眼。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 ) A.果蠅M為紅眼雜合體雌蠅 B.果蠅M體色表現(xiàn)為黑檀體 C.果蠅N為灰體紅眼雜合體 D.親本果蠅均為長翅雜合體 [解析] 設翅型、體色、眼色相關基因為A/a、B/b、W/w,根據(jù)N為顯性性狀灰體紅眼:B_XW_和M雜交,子代三對性狀表型分別為:長翅∶殘翅=3∶1,白眼∶紅眼=1∶1,黑檀體∶灰體=1∶1,推知M的基因型為Aabb XwY或AabbXwXw,表現(xiàn)為長翅黑檀體白眼雄蠅或長翅黑檀體白眼雌蠅,N基因型為AaBbXWXw或AaBbXWY,表現(xiàn)為長翅灰體紅眼雌蠅,三對基因均為雜合,所以A錯誤,B、C、D正確。故選A。 7.(2021·湖南卷,10)有些人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外貌與正常女性一樣,但無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體上有一個隱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圖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 A.Ⅱ-1的基因型為XaY B.Ⅱ-2與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為1/4 C.I-1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或母親 D.人群中基因a的頻率將會越來越低 [解析] 據(jù)系譜圖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XaY,A正確;Ⅱ-2的基因型是XAXa,與正常男性XAY婚配后,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XAXA∶XAXa∶XAY∶XaY=1∶1∶1∶1,則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是1/4,B正確;Ⅰ-1是女性攜帶者,基因型為XAXa,若致病基因來自父親,則父親基因型為XaY,由題干可知XaY為不育的女性化患者,因此,其致病基因只可能來自母親,C錯誤;XaY(女性化患者)無生育能力,會使人群中a的基因頻率越來越低,A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加,D正確。故選C。 8.(2021·全國卷乙,32)果蠅的灰體對黃體是顯性性狀,由X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長翅對殘翅是顯性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問題: (1)請用灰體純合子雌果蠅和黃體雄果蠅為實驗材料,設計雜交實驗以獲得黃體雌果蠅。(要求:用遺傳圖解表示雜交過程。) (2)若用黃體殘翅雌果蠅與灰體長翅雄果蠅(XAYBB)作為親本雜交得到F1,F(xiàn)1相互交配得F2,則F2中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黃體長翅∶黃體殘翅=__3∶1∶3∶1__,F(xiàn)2中灰體長翅雌蠅出現(xiàn)的概率為__3/16__。 [答案] (1) [解析] (1)親本灰體純合子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AXA,黃體雄果蠅基因型為XaY,二者雜交,子一代基因型和表型為XAXa(灰體雌果蠅)、XAY(灰體雄果蠅),想要獲得黃體雌果蠅XaXa,則需要再讓子一代與親代中的黃體雄果蠅雜交,相應遺傳圖解如下: 子二代中黃體雌果蠅即為目標果蠅,選擇即可。 (2)已知長翅對殘翅是顯性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用黃體殘翅雌果蠅(XaXabb)與灰體長翅雄果蠅(XAYBB) 作為親本雜交得到F1,F(xiàn)1 的基因型為XAXaBb、XaYBb,F(xiàn)1相互交配得F2,分析每對基因的遺傳,可知F2中長翅:殘翅=(1BB+2Bb)∶(1bb)=3∶1,灰體:黃體=(1XAXa+1XAY)∶(1XaXa+1XaY)=1∶1,故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黃體長翅:黃體殘翅=(1/2×3/4)∶(1/2×1/4)∶(1/2×3/4)∶(1/2×1/4)=3∶1∶3∶1,F(xiàn)2中灰體長翅雌蠅(XAXaB-)出現(xiàn)的概率為1/4×3/4=3/16。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