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 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目標解讀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舉例說明種群內的某些可遺傳變異將賦予個體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優(yōu)勢。  闡明具有優(yōu)勢性狀的個體在種群中所占比例將會增加。  說明自然選擇促進生物更好地適應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  概述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為地球上的生命進化史提供了科學的解釋。  闡述變異、選擇和隔離可導致新物種形成。  舉例說明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適應的形成,說明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評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貢獻和局限性。  分析生物進化觀點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教學重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生物進化觀點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教學難點  分析生物進化觀點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  知識點01  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1.適應的含義: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2.適應的特點:普遍性:適應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擬態(tài)、警戒色、保護色等均屬于適應。相對性:環(huán)境條件復雜多變,在此環(huán)境下的適應,不一定在彼環(huán)境下能適應。3.適應相對性的原因:遺傳的穩(wěn)定性與環(huán)境不斷變化之間的矛盾是適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適應性特征來源于可遺傳的有利變異的逐代積累,是對之前的環(huán)境適應的結果。由于環(huán)境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當環(huán)境變化后,原來適應的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就會變得不再適應。4.適應性無高低之分:并不是生物越高等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 知識點02  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一、拉馬克的進化學說1.主要內容1)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進化來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 3)生物的適應性特征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給后代的。名稱內容用進廢退凡是沒有達到其發(fā)展限度的每一種動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續(xù)地使用,則會逐漸增強,并且發(fā)達起來;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經常使用,則會逐漸減弱,其功能減退,最后導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獲得性遺傳在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下,一個動物經常使用某種器官或經常不使用某種器官的結果是發(fā)展某器官或喪失某器官,這種獲得的變異可以通過生殖遺傳給后代。2.優(yōu)點1)最早提出進化,歷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2)反對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強調生物的進化,對于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3.不足1)拉馬克提出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觀點缺少科學證據的支持,大都屬于主觀推測。2)拉馬克過于強調環(huán)境的變化直接導致物種的改變,實際上環(huán)境的變化如果未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就不會使生物產生可遺傳的變異。二、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1.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2.模型:3.肯定:1)使生物學擺脫神學束縛,走上了科學軌道,給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給予致命打擊。2)科學地的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3)相對系統(tǒng)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4)揭示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祖先。4.局限:1)未能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作出科學的解釋。2)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水平。3)認為物種的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不能很好地解釋物種大爆發(fā)現象。4)沒有認識到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考點01   自然選擇學說關系圖解:IMG_2562.主要內容: 1)過度繁殖:選擇的基礎      2)生存斗爭:生物進化的動力和選擇手段  生存斗爭包括三個方面: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斗爭、種內斗爭和種間斗爭(競爭)。而種內斗爭對某個個體是不利的,對物種的生存是有利的。 3)遺傳和變異:生物進化的內因生物的變異可以分為兩類:有利變異:有利于生物在環(huán)境中生存                        不利變異:不利于生物在環(huán)境中生存 4)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產生的不定向變異,由自然選擇決定其保存或淘汰。自然選擇只選擇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變異類型,通過多次選擇,生物微小的變異得到積累。一般外界環(huán)境條件變化越劇烈,選擇越頻繁,生物進化速度越快。       遺傳變異、生存斗爭、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1)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或自然選擇)的內在因素。生物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選擇材料,生物的遺傳使有利變異在后代中得到積累和加強。2)過度繁殖產生的大量個體,不僅提供了更多的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材料,而且也加劇了生存斗爭。3)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因此生存斗爭對自然選擇起推動作用,是生物進化的動力。而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選擇的對象:表面上,是對個體的選擇,實質上是直接對個體的變異性狀進行選擇。選擇的因素:外界環(huán)境,包括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環(huán)境。選擇的手段:生存斗爭。【典例1下列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span>A. 在自然選擇中,人類起著主導作用
B. 自然選擇所保留的變異,都是生物與生物進行斗爭的結果
C. 自然選擇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個體有的對人有利,有的對人不利,所以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
D.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環(huán)境條件 考點02   達爾文學說與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比較達爾文學說和拉馬克學進化學說的比較:1.區(qū)別 變異方面適應環(huán)境方面進化方向達爾文達爾文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 環(huán)境和生物本身都無法決定變異方向,符合唯物主義世界觀達爾文:有利的變異,適者生存;不利的變異,不適者被淘汰公式:變異+選擇=適應自然選擇決定拉馬克拉馬克認為變異是定向的, 環(huán)境和動物意愿都可決定變異方向,符合唯心主義世界觀拉馬克:環(huán)境決定的變異或動物本身意愿決定的變異都適應環(huán)境公式:變異=適應生物自身決定2.聯(lián)系達爾文、拉馬克都承認生物非神創(chuàng)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祖先進化而來,即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方向進化而來,且都是漸變的結果。【典例1下列有關拉馬克的進化學說、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span>A. 拉馬克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科學家
B. 達爾文否定了拉馬克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觀點
C.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揭示了生命現象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多樣性
D.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建立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基礎之上的  題組A  基礎過關練一、單項選擇題1.  下列敘述中符合達爾文觀點的是(      )A. 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為長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視覺
B. 食蟻獸的長舌是因為長期舔食樹縫中的螞蟻不斷的伸長所致
C. 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選擇,結果發(fā)展了自己的特征
D. 由于缺少草而吃樹葉的長頸鹿的脖子會越來越長2.  下列不屬于拉馬克用進廢退學說的是(    A. 鯨沒有牙齒,是因為它們吞食浮游生物
B. 長頸鹿的頸很長是采食高處樹葉反復伸頸的結果
C. 羚羊聽覺靈敏、奔跑快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D. 蛇身體細長無足,是經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結果3.  下列敘述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A. 食蟻獸具有長舌,是因為它長期舔食樹縫中的螞蟻而反復伸長的緣故
B. 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因為殺蟲劑使害蟲產生抗藥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斷積累
C. 狼和鹿通過捕食和被捕食的關系進行著相互選擇,結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變快
D. 現在人們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環(huán)境中,因此人類的進化不再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4.  按照拉馬克的觀點,解釋現代食蟻獸舌頭細長的原因是(    A. 適應性變異 B. 定向變異 C. 用進廢退 D. 自然選擇5.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團隊在《自然》發(fā)表了四篇學術論文,為有頜類的崛起與最早期輻射分化提供了確切證據,改寫了從魚到人的演化史。下列對生物進化的說法不正確的()A. 分子生物學證據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
B. 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歷了有鰓裂及有尾的階段,這可以用人與魚有共同的祖先來解釋
C. 拉馬克認為適應的形成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D.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6.  下列有關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不能對遺傳和變異做出科學的解釋 B. 最早提出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觀點
C. 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水平 D. 強調物種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7.  下列關于自然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者生存
B.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沒有能夠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
C.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器官越用越發(fā)達,且這種優(yōu)良性狀能夠遺傳給后代
D. 自然選擇作用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現型8.  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適應環(huán)境的性狀來源于可遺傳變異,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
C. 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
D. 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9.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進化理論的主要區(qū)別是( )A. 生物進化的快慢 B. 變異出現在環(huán)境變化前還是后
C. 外界環(huán)境是否有變化 D. 生物是否會產生變異二、填空題10.  中國國寶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曾經分布比較廣泛,也曾形成一些旁枝,如葛氏郊熊貓,但如今有許多種類已經滅絕。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現在以竹子為食物的主要來源,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屬于食肉目。請依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回答以下問題。
1)由肉食轉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貓種群中存在許多的______,從而為自然選擇提供原材料,大熊貓仍保持食肉的結構特征,這反映在進化過程中,生物的性狀可以______
2)大熊貓的祖先曾經廣泛分布,數量眾多,這表明生物種群都有______的能力,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后,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會發(fā)生激烈的______,經過______,最終大熊貓選擇了以竹子為食物來源,繁衍至今,這表明進化的結果是______
3)科學家經過研究發(fā)現在大熊貓的消化道內有一種特有的微生物,可幫助大熊貓消化竹子,這是生物與生物之間______的結果。
  題組B  能力提升練一、單項選擇題1.  按照達爾文進化學說,下列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A. 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長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視覺
B. 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選擇,結果發(fā)展了自己的特征
C. 食蟻獸的長舌是因為長期舔食樹縫中的螞蟻反復不斷伸長所致
D. 春小麥連年冬種可以變成冬小麥,這是環(huán)境影響的結果2.  拉馬克和達爾文對生物進化論的產生發(fā)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下列有關兩位科學家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拉馬克認為鼴鼠的眼睛退化是長期不用的結果
B. 因使用而使器官發(fā)達這一性狀不能傳給子代符合拉馬克理論
C. 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生物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
D. 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缺點之一3.  在甲、乙兩瓶中均放入等量的有翅和無翅蒼蠅進行培養(yǎng),其中甲瓶內放有捕蠅紙,乙瓶內沒放捕蠅紙(其余實驗條件相同且適宜)。8天后,甲瓶內僅無翅的蒼蠅存活,捕蠅紙上皆是有翅的死蒼蠅,乙瓶內有翅和無翅的蒼蠅皆存活,如圖所示。下列對此實驗的解釋或推論合理的是(      A. 乙瓶內有翅的蒼蠅能存活是因為發(fā)生了突變
B. 甲瓶蒼蠅在自然選擇作用下會產生定向變異
C. 甲瓶蒼蠅中控制有翅性狀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為零
D. 由此實驗可推知若蒼蠅不常使用翅,則翅會退化4.  脊椎動物的前肢各不相同,如馬的前肢、鷹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由于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產生了形態(tài)上的差異,但它們卻有著相似的骨骼排列。為了探究它們的親緣關系,科學家研究了它們的某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B. 前肢結構的相似性提供了判斷不同生物親緣關系的最直接證據
C. 該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相似度高的生物親緣關系更近
D. 變異都是進化的原材料,多樣的環(huán)境會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進化5.  雄性長頸鹿之間經常甩動脖子和頭部擊打對手的薄弱部位進行打斗,下圖為動物行為學家對不同年齡的雌雄長頸鹿頭頸部重量比較的結果,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 上述結果支持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
B. 雄性長頸鹿間的斗爭導致長頸形成說明長頸鹿內部存在協(xié)同進化
C. 強壯的頭頸在雄性中占有的優(yōu)勢可能使其更容易在爭奪配偶時獲勝
D. 由此得出的求偶競爭是長頸鹿長頸形成原因之一不符合自然選擇學說6.  用達爾文進化學說的觀點來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變色龍的體色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說明環(huán)境誘導變色龍的變異
B. 長期的自然選擇導致草原上狼瀕臨滅絕,而鹿的數量卻激增
C. 食蟻獸經常努力舔食洞穴中的螞蟻,因此舌頭變得細長
D. 捕食者、寄生生物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7.  下列關于自然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
B. 自然選擇加速了種群生殖隔離的進程
C. 自然選擇獲得的性狀都可以通過遺傳進行積累
D. 自然選擇作用于對個體存活和繁殖有影響的變異性狀8.  關于生物的進化,存在一種紅皇后假說。該假說認為,自然選擇只導致生物當前的適應,進化功能則是潛在的適應或對未來的適應能力,某物種如果想要在生存競爭中存活,則必須要比與之存在競爭的物種進化得更快,一個物種的任何進化改進都可能構成對其他相關物種的競爭壓力,所以,即使地理環(huán)境不變,種間關系也可能推動進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根據該假說,在基因突變發(fā)生概率相同的條件下,存在競爭關系的兩個種群中繁殖快的占優(yōu)勢
B. 該假說強調了進化中的生物學因素,但忽略了地理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C. 獵豹和斑馬的共同進化,是符合該假說的一個具體事例
D.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中包含了與該假說相似的種間關系推動物種進化的理論9.  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看,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缺陷主要是( ?。?/span>
自然選擇學說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適應性、多樣性的形成
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自然選擇學說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未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自然選擇學說不能解釋物種大爆發(fā)等現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二、填空題10.  毒霉素是一種抗菌素,幾十年來,由于反復使用致使某些細菌對青霉素的抗藥性越越強。請回答:1)青霉素使用之前,細菌對青霉素的抗藥性存在著差異;患者使用青霉素后,體內絕大多數細菌被殺死(這是_________________),極少數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了下來并繁殖后代(這是______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對細菌起了____________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細菌與青霉素之間的________________實現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復使用,就會使得抗藥性這個性狀逐代______________而加強。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雖然生物的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2)自然選擇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變異選擇出來,并使之逐代積累、加強,最終形成生物新品種。3)上述過程表明:自然選擇的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選擇的動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選擇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組C  培優(yōu)拔尖練一、單項選擇題1.  月見草原產地在北美洲,耐酸耐旱且適應性和繁殖力極強,一般單株可產種子好幾萬粒,但由于被取食或氣候、土壤、水分等原因存活下來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按達爾文的觀點,這一現象說明(    A. 自然選擇的不定向性 B. 過度生殖,生存斗爭
C. 用進廢退,表觀遺傳 D. 物種是可變的,變異是不定向的2.  生物學能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眾多科學家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學家實驗中有精心設置對照實驗的是()
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中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魯賓和卡門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赫爾希和蔡斯證明了在噬菌體中 DNA是遺傳物質
艾弗里證明了促使 R型菌轉化成S型菌的物質是DNA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薩克斯證明了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淀粉
A. ②③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⑥3.  灰沼貍生活在南非,營集群生活。一些個體在群中其它個體取食時,占據高處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個發(fā)現接近的捕食者,并且發(fā)出告警聲后,迅速到達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實驗:組別受試者實驗處理實驗結果甲組3天沒參與站崗放哨的灰沼貍25g熟蛋喂食10個個體站崗頻繁且時間長不喂食10個個體站崗不頻繁,且時間短乙組3天參與站崗放哨的灰沼貍25g熟蛋喂食10個個體站崗頻繁且時間長不喂食10個個體站崗不頻繁,且時間短據上述現象及實驗,無法推斷出(  )A. 站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動物行為 B. 站崗放哨者與取食者是互利共生關系
C. 實驗結果與是否經歷過站崗放哨無關 D. 站崗放哨行為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4.  雛鷗饑餓乞食時會用喙啄擊成年鷗喙上的斑點,此時成年鷗便會反吐食物給雛鷗。為了探究成年鷗喙上是什么顏色組合誘發(fā)了雛鷗的啄擊反應,重慶一中學習小組用不同顏色硬質卡模仿成年鷗喙的形態(tài),對同一批雛鷗做了啄擊反應實驗。實驗中,各個模型相繼靜態(tài)出現在受試雛鷗面前,且雛鷗對重復刺激會產生適應與疲勞。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span>

注:橫棒長度代表啄擊次數多少的相對值
A. 雛鷗的啄擊反應受相關基因的控制,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 成年鷗特定顏色組合的喙給雛鷗傳遞物理信息與行為信息,從而誘發(fā)雛鷗的啄擊反應
C. 實驗表明雛鷗啄擊反應與成年鷗的頭部形態(tài)無關,且黃喙紅斑的模型最能有效誘發(fā)雛鷗啄擊反應
D. 同一模型在實驗前期或實驗后期出現所誘發(fā)的雛鷗啄擊反應效果可能不同5.  醫(yī)生發(fā)現,某患者在過去幾年中,經常使用各種抗生素,而且檔次越來越高,致使體內出現超級病菌。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解釋超級病菌抗藥性增強的原因是( )
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不斷加大,病菌向抗藥能力增強方向變異 抗生素對病菌進行人工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 抗生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生存下來的個體都是抗藥能力強的 病菌中原來就存在抗藥性強的個體,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淘汰了抗藥性弱的個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6.  豬鏈球菌可引起豬患急性敗血癥等疾病。阿奇霉素是一種人用抗生素,若添加于豬飼料中,將導致豬鏈球菌在低濃度阿奇霉素條件下,增大外排抗生素主動運輸載體蛋白(ABC轉運蛋白)的表達量,使胞內阿奇霉素含量下降,為其基因突變爭取時間,因此阿奇霉素被禁止用于畜禽養(yǎng)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 將阿奇霉素添加于飼料中可提高豬自身的免疫能力
B. ABC轉運蛋白可使豬鏈球菌對多種抗生素的敏感度上升
C. ABC轉運蛋白的大量表達體現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D. 阿奇霉素的選擇作用促使豬鏈球菌發(fā)生耐藥性突變7.  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進化中生存環(huán)境最穩(wěn)定和最可能產生生殖隔離的依次是( ?。?/span>
 A. 方向性選擇、分歧性選擇 B. 分歧性選擇、正態(tài)化選擇
C. 正態(tài)化選擇、分歧性選擇 D. 正態(tài)化選擇、方向性選擇8.  長期使用青霉素治病,會出現抗藥性強的病菌,使青霉素藥效降低,其原因是( ?。?/span>A. 細菌向抗藥性增強的方向變異 B. 細菌對青霉素有選擇作用
C. 青霉素對細菌有選擇作用 D. 細菌對青霉素產生了適應性9.  選擇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span>A. 同一物種的個體差異不利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B. 人工選擇可以培育新品種,自然選擇不能形成新物種
C. 自然選擇保存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人工選擇保留人類所需的變異
D. 經自然選擇,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發(fā)生相同的變化10.  如圖表示某物種數量增長的理論值和實際值,二者個體數值差別很大,用達爾文理論解釋,其原因是(  )
A. 過度繁殖 B. 遺傳變異 C. 生存斗爭 D. 適者生存二、填空題11.  草本植物報春花多數為二型花柱,少數為同型花柱(如圖1所示)?;ㄋ幍奈恢妹黠@低于柱頭的為長柱型花;柱頭位置明顯低于花藥的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藥與柱頭高度相近。

1)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蟲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______,它們的喙細而長,在吸食花簡底部花蜜的同時,也起到幫助報春花傳粉的作用,這是長期______的結果。
2)研究發(fā)現,隨著海拔高度增加,高山上環(huán)境溫度降低,傳粉昆蟲減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為研究上述現象,科研人員進行模擬實驗,處理及結果如圖2所示。

本實驗中,套袋處理可以防止______,模擬了高山上______的條件。
據圖可知,套袋處理后______,推測同型花柱報春花傳粉方式主要為______(填自花傳粉異花傳粉)。
3)結合圖1和圖2分析,二型花柱的花主要傳粉方式為______,這種傳粉方式雖然有利于增加報春花的______多樣性,但______,因而髙海拔環(huán)境下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

 

相關試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課后練習題,共13頁。

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精品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精品練習,文件包含同步講義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講義成學生版docx、同步講義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講義教師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3頁, 歡迎下載使用。

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一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優(yōu)秀課時訓練:

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一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優(yōu)秀課時訓練,文件包含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講義63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原卷版doc、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講義63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教師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節(jié) DNA的復制優(yōu)秀練習

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節(jié) DNA的復制優(yōu)秀練習

生物第3章 基因的本質第2節(jié) DNA的結構精品復習練習題

生物第3章 基因的本質第2節(jié) DNA的結構精品復習練習題

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節(jié) 伴性遺傳精品當堂檢測題

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節(jié) 伴性遺傳精品當堂檢測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習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電子課本

第2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2《遺傳與進化》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