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了比較紙質書寫材料和以木簡或絲帛為書寫材料的缺點和不足、刻制自己的印章等活動園,安排了大量的閱讀角和知識鏈接,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及深遠影響,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本課包括“獨領風騷的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改變世界的四大發(fā)明”內容。
學情分析
學生都聽說過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對青銅器、瓷器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中國古代具體有哪些科技成就及其對世界造成的重大影響一知半解。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對刻制自己的印章很感興趣。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
三、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感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世界文明進步產生的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搜集、交流中國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的資料,了解四大發(fā)明,體驗刻制印章,明白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產生的巨大影響。
知識與技能:從青銅器、絲綢、瓷器等方面感受我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技術創(chuàng)造。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我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技術創(chuàng)造。
難點:體會我國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及四大示范對人類社會及世界文明進步產生的深遠影響,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
五、教學方式
課前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先學后教、點撥引導、動手實踐。
六、教學資源
教學平臺、幻燈片、刻刀、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中國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的資料。
查找用竹木簡或絲帛作為書寫材料的資料。
準備一塊橡皮或胡蘿卜,作為刻制印章的材料。
(二)課堂導入活動
1.播放《國家寶藏》“瓷母”片段。
2.師:通過短片,相信同學們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有了直觀的感受。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四單元的第9課《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板書:9 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要達到兩個目標:(出示幻燈片)一是從青銅器、絲綢、瓷器等方面感受我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技術創(chuàng)造。二是了解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世界文明進步產生的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
(三)課堂教學活動
活動一:古代技術獨領風騷
1.師: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燦爛輝煌,我們的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也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出示幻燈片:活動一:古代技術獨領風騷)
2.師:你知道我國在青銅、絲綢、陶瓷等方面的技術創(chuàng)造嗎?
3.師:(出示幻燈片:司母戊鼎、西漢素紗蟬衣、東漢青瓷四系罐、都江堰、趙州橋的圖片,引導學生從青銅器、絲綢、瓷器、工程建設等方面了解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技術創(chuàng)造)都江堰距今已經2000多年,一直在發(fā)揮作用;趙州橋距今已經1400多年,至今屹立不倒。(板書:獨領風騷的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形態(tài)各異的青銅器、絢麗多彩的絲綢、精美絕倫的瓷器、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設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
4.師:“南海一號”是一艘沉沒的南宋商船,共出土瓷器13000余件套,瓷器的精美讓人們嘆為觀止,也為人們探究南宋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出示幻燈片:“南海一號”出土的文物圖片)
5.師: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技術創(chuàng)造?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在班上進行展示。(出示幻燈片:中國古代的技術創(chuàng)造)
6.學生展示,教師引導點評。
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司母戊鼎、西漢素紗蟬衣、東漢青瓷四系罐,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精湛的技藝;通過展示都江堰和趙州橋,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高超的工程技術成就,激發(fā)學生對古代科技的自豪感。
活動二:紙張方便你我他
師: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并稱為四大發(fā)明。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讓人們的書寫材料不再局限于竹木簡和絲帛。(出示幻燈片:活動二:紙張方便你我他)在歷史上,造紙術傳入了世界的各個板塊,對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板書:改變世界的四大發(fā)明)。請大家閱讀第79頁《造紙術的傳播》,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造紙術外傳路線示意圖。
師: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你知道在此之前,我國通常用什么作為書寫材料嗎?
請同學們在學習小組里討論、探究,和紙相比,竹木簡或絲帛等書寫材料有哪些缺點和不足?并將討論的結果記錄在課本的表格中。
(出示幻燈片:和紙相比,竹木簡或絲帛等書寫材料有哪些缺點和不足?)請幾個小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點評。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了解造紙術的偉大之處及對世界的深遠影響,思考竹木簡和絲帛等書寫材料與紙相比的缺點,明白造紙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提升文化自豪感與認同感,珍視我國的傳統(tǒng)科技成就。
活動三:體驗雕版印刷
師:到了隋唐之際,中國出現(xiàn)了雕版印刷術,將刷印好的紙揭下即可裝訂成書。雕版印刷術讓更多書籍得以大量印刷流傳,為文化傳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出示幻燈片:活動三:體驗雕版印刷)
師:今天我們可以盡情享受閱讀書籍所帶來的樂趣,不能忘記是我們的祖先最早發(fā)明和使用了印刷術?,F(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橡皮或胡蘿卜,準備刻制自己的印章吧。(出示幻燈片:刻制印章)
提示學生刻制印章的步驟:首先將寫好的文字反貼在橡皮或胡蘿卜平整的一面上,接著用刀刻出陽文反字或陰文反字,最后涂上顏料,就可以印刷了。
師:制作完畢的同學可以互相交流;教師在班上引導欣賞印章作品。
師(出示幻燈片:畢昇畫像):北宋時,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再次提升了印刷的效率。結合剛才刻制印章的體會,說說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出示幻燈片: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師:(出示幻燈片:指南針)古代中國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磁石的性質,早在2000年前就制造出了司南。(出示幻燈片:煙花、火藥武器的圖片)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81頁對火藥的介紹內容。
師:四大發(fā)明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先閱讀“相關鏈接”的內容,再說說你在我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成就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明白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
通過介紹四大發(fā)明的重要影響、動手體驗雕版印刷術的神奇,培養(yǎng)同學們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自豪感與認同感,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讓學生明白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性。
(四)課堂總結活動 (出示幻燈片1、2、3的內容)
1.青銅器、絲綢、瓷器、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設,都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技術創(chuàng)造。
2.知道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世界文明進步產生的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
3.我們應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4.作業(yè):(出示幻燈片)
課后搜集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科技創(chuàng)造的資料,出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
獨領風騷的古代技術創(chuàng)造
改變世界的四大發(fā)明
這是一份政治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9 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政治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9 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精品第二課時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課堂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9 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優(yōu)質第一課時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課堂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