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翃,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泛。著有《韓君平詩集》。
寒食節(jié)是古代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是清明節(jié)的前一兩天。
傳說春秋時,介子推歷經(jīng)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重耳復國后,介子推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山,介子推母子被焚身亡。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下令在其忌日(一般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ji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讀古詩前兩句,思考、討論:詩的開頭描繪了春天長安城怎樣的畫面?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這兩句詩寫春天京都長安城的寒食節(jié)景象。暮色臨近,京城處處花絮紛飛。寒食節(jié)里,東風吹過,皇家花園里柳枝隨風飄拂。
詩意: 春天的京城到處柳絮飛舞,楊花飄散,寒食節(jié)時皇城里的柳樹被春風吹彎了腰。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意: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 韓 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全詩融風俗與寫景于一體,措語精致,含蓄深沉,意境優(yōu)美,格調(diào)明快,是一首難得一見的好詩。
它的藝術成就主要有兩點:
二是用字精妙,準確傳神。如“飛”“斜”“傳”“散”等,不僅本身不可移換,而且相互照應。
一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nèi)容看,由寫景轉入詠節(jié)令;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等。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尺幅興風、盆水生波,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這首詩雖然止于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譏諷,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內(nèi)容。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中,發(fā)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于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寒食》寫了哪些傳統(tǒng)習俗?還有一些古詩也寫到了傳統(tǒng)習俗,查資料了解一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 。
日暮漢宮傳蠟燭, 。
二、《寒食》這首詩采用的寫作手法是( )
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在我國流傳千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他們的古詩—《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這十九首古詩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古詩十九首》(是專有名稱)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成。 《迢迢牽牛星》在《古詩十九首》中是藝術成就頗高的一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說《古詩十九首》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字謎:青一塊,紫一塊。
例: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纖纖/擢/素手, 札札/弄/機杼。
一般是兩個節(jié)拍或三個節(jié)拍,讀法“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五言詩在節(jié)奏上就遠勝于板滯的四言詩。這是一首描寫織女思念牛郎的愛情詩,也可以把它歸為“思婦詩“,所以它的感情基調(diào)應該說是較為哀怨的。
運用以上指導方法,把整首詩再讀一遍。盡可能地把詩歌所要表達的那種(離別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讀出來。
詩意:牽牛星是那么的遙遠而明亮,織女星是那么的皎潔而遙遠。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織女雖然伸出纖纖素手,但心不在織機,用擺動著機杼的動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內(nèi)心。
詩意:織女擺動纖細雪白的雙手,織機“札札”作響。
( )( )素手
( )( )機杼
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織女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主要從織女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的細節(jié)來描寫的,如“纖纖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時“札札弄機杼” 。 這樣生動細膩的描寫,把織女這樣一個寂寥、愁悶的少婦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詩意:中間只隔了一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距又能有多遠呢?
盈盈/一水/間,脈脈 不得/語。
詩意:雖然只隔一條清淺的銀河,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不能與心愛的人互訴衷腸
結合牛郎織女的故事,你能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情感嗎?
通過寫織女相思牛郎的事, 抒發(fā)了人世間思婦對遠在他鄉(xiāng)戀人的離愁別緒。
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疊詞的使用或是狀貌或是摹聲或是抒情,都準確而生動地收到較佳的效果。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增強形象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本詩共十句,五十個字,其中有六句用到了疊詞。
小組交流:使用這些疊詞有什么好處?
這些疊詞使這首詩質(zhì)樸、清麗,朗朗上口。特別是最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是極難得的佳句。?
⑴在音韻上,具有音樂美,朗朗上口。
⑶在情感上,更深刻地表達一定的感情。
⑵在內(nèi)容上,更好地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fā)了女子_________ 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 的悲哀。
詩中寫出織女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詩句是: , 。
( )牽牛星,( )河漢女。( )擢素手,( )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一水間,( )不得語。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疊詞。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從思想內(nèi)容方面來比較:
而秦觀的《鵲橋仙》則是一反前人俗套,別出心裁。不是停留在抒發(fā)愁苦哀怨、離愁別恨上,而是對牛郎織女進行深情地慰勉,歌頌真摯而忠貞的愛情。
《迢迢牽牛星》塑造了一位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表達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從藝術特色方面來比較:
《迢迢牽牛星》全詩以疊音詞入詩,以描寫為主,情景交融,聲情并茂。
《鵲橋仙》則將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王建,唐代詩人,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 代表作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右部是“東西”的“西”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樹棲鴉”應該是作者聽到的,它襯托了什么?
“冷”寫出的是月夜的冷清,還表現(xiàn)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中庭/地白/樹棲鴉詩意:庭院里地面上一片銀白,樹上安歇著幾只烏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詩意:夜已經(jīng)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盡”,全、都 。都在望。
秋天的情思,這里指詩人 的思緒。
“誰家”就是“誰”的意思?!凹摇笔钦Z尾助詞,無實義。
作者將感情寄托于 ,表達了作者_________ 之情。
詩意: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 茫茫的秋思落到誰家。
皎潔的月光靜靜地灑在深深的庭院里,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柔柔的銀白的雪。院中的桂樹影影綽綽,幾只烏鴉安歇在樹枝上。夜?jié)u漸深了,清冷的露珠悄無聲息地潤濕了庭中的桂花,鼻息里滿是陣陣花香。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這兩句詩,短短十四字,暗含了五六種意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月光澄澈、萬籟俱寂的清秋月夜圖,渲染出中秋望月寂寥清冷的氛圍,把讀者帶入一個月明人遠、意深情長的意境,為下文的抒情作足了鋪墊。 “地白” 二字不僅寫出了月光滿地的景象,更給人以積水空明、澄澈素潔之感。讓人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詩,既熟悉親切又意象萬千。
如:“白”,明寫地面,暗寫如水的清冷的月光。虛實結合,引發(fā)無限聯(lián)想。
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詞用得很形象?試舉幾例。
“冷”,內(nèi)涵豐富。既寫出了秋露的特征,又從觸覺角度來表現(xiàn)夜深這一境況,同時這一個“冷”字,還能看出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孤寂,傷感。
“濕”,突出夜已深,露水重,桂花濕潤了。表明桂花在露水中浸潤已久,露水輕盈無跡。突出詩人思念之深。
“落”,運用擬人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給人以動態(tài)的形象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致。
詩人徘徊庭中,舉頭望月,只見皓月當空,月華朗照,不由輕聲感嘆:此時此刻,有誰不在抬頭賞月呢?那圓圓的月亮又怎能不勾起人們的相思之意呢?詩人明明是自己想念親友,卻不去直接訴說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宕開一筆,推己及人,擴大望月的范圍,用委婉的語氣發(fā)出疑問:不知那飽含相思的清輝此時會灑向哪一邊?僅此一問,將詩人望月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
詩人在思誰是確定的,人人在月圓之夜賞月之時有所思也是確定的,詩人知而不言,還問“不知秋思落誰家”,并非真不知,而是在寫秋思的浩茫渾涵,似虛而實,含蓄雋永。
“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能否換成“在”?談談你的理解。
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將“秋思”因“望月”而起,隨著銀月的清輝悄然灑落人間的過程,形象地描繪出來了。“在”字只表明了結果和狀態(tài),少了那種意境美。雖一字之差,但詩人的情思美,就在這煉字錘句中展現(xiàn)出來了。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寂寥冷清的氛圍,把讀者帶入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離別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
這是一首描寫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絕,它首先給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如同王維的詩一樣“著壁成繪”“詩中有畫”。在民俗中,中秋節(jié)的形成歷史悠久,據(jù)《周禮》記載,當時人們在中秋之夜擊鼓奏樂以迎寒,到后代節(jié)日氣氛越來越濃,中秋夜常是家人或親友團聚在一起賞月。所以一旦離別,總會使人逢節(jié)思親。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曾抒發(fā)過他的秋思“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王建也是望月興嘆,但寫法完全不同,很有創(chuàng)造性,甚至更耐人尋味。
這首詩描寫得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形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
背誦并默寫《十五夜望月》。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3 天窗獲獎課件ppt,文件包含教學課件3天窗pptx、課文朗讀3天窗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8 古詩三首綜合與測試精品課件ppt,文件包含9古詩三首教學課件ppt、9古詩三首課文朗讀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第一單元3* 月是故鄉(xiāng)明試講課課件ppt,文件包含3月是故鄉(xiāng)明教學課件pptx、3月是故鄉(xiāng)明課文朗讀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