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課時 正弦與余弦
1.理解正弦與余弦的概念;(重點)
2.能用正弦、余弦的知識,根據三角形中已知的邊和角求出未知的邊和角.(難點)
一、情境導入
如圖,小明沿著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他的相對位置升高了5m.
如果他沿著該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對位置升高了多少?行走了am呢?
在上述情形中,小明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又分別移動了多少?
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知,當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的大小確定時,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就確定了.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正弦和余弦
【類型一】 直接利用定義求正弦和余弦值
在Rt△ABC中,∠C=90°,AB=13,BC=5,求sinA,csA.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然后根據正弦和余弦的定義計算即可.
解:由勾股定理得AC=eq \r(AB2-BC2)=eq \r(132-52)=12,sinA=eq \f(BC,AB)=eq \f(5,13),csA=eq \f(AC,AB)=eq \f(12,13).
方法總結:在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正弦為對邊比斜邊,余弦為鄰邊比斜邊,正切為對邊比鄰邊,熟記三角函數的定義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變式訓練:見《學練優(yōu)》本課時練習“課堂達標訓練” 第1題
【類型二】 已知一個三角函數值求另一個三角函數值
如圖,在△ABC中,∠C=90°,點D在BC上,AD=BC=5,cs∠ADC=eq \f(3,5),求sinB的值.
解析:先由AD=BC=5,cs∠ADC=eq \f(3,5)及勾股定理求出AC及AB的長,再由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解答.
解:∵AD=BC=5,cs∠ADC=eq \f(3,5),∴CD=3.在Rt△ACD中,∵AD=5,CD=3,∴AC=eq \r(AD2-CD2)=eq \r(52-32)=4.在Rt△ACB中,∵AC=4,BC=5,∴AB=eq \r(AC2+BC2)=eq \r(42+52)=eq \r(41),∴sinB=eq \f(AC,AB)=eq \f(4,\r(41))=eq \f(4\r(41),41) .
方法總結: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要根據三角函數的定義,分清它們的邊角關系,結合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
變式訓練:見《學練優(yōu)》本課時練習“課后鞏固提升”第8題
【類型三】 比較三角函數的大小
sin70°,cs70°,tan70°的大小關系是( )
A.tan70°<cs70°<sin70°
B.cs70°<tan70°<sin70°
C.sin70°<cs70°<tan70°
D.cs70°<sin70°<tan70°
解析:根據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知sin70°<1,cs70°<1,tan70°>1.又cs70°=sin20°,銳角的正弦值隨著角的增大而增大,∴sin70°>sin20°=cs70°.故選D.
方法總結:當角度在0°
這是一份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第7章 銳角函數7.2 正弦、余弦第2課時教案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數學九年級下冊7.2 正弦、余弦第1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
這是一份滬科版九年級上冊23.1 銳角的三角函數第2課時教案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導入,合作探究,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