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過維揚②。夜雪初霽③,薺麥④彌望⑤。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⑥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⑦此曲。千巖老人⑧以為有黍離之悲⑨也?!?】
淳熙三年(1176)冬至那天,我路過揚州。夜雪方止,天剛晴。薺麥滿眼。進城之后,環(huán)顧四周,都是蕭條的景象,清冷的河水空自碧波蕩漾。暮色漸漸籠來,駐防部隊的號角悲涼低吟。我的心情很悲傷,感慨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己譜寫了這首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曲子有黍離之悲。
淮左⑩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東名城,有竹西亭這一勝地,初到揚州,解下馬鞍短暫停留。原本十分繁華的揚州長街,如今滿眼是青青的薺麥。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北岸離去后,被戰(zhàn)爭破壞而未恢復的城池與古老高大的樹木,都厭惡戰(zhàn)爭。黃昏降臨,寒風中響起清越的號角聲,(號角聲)彌漫在揚州空城中。
層解:上闋主要寫景,描繪揚州受戰(zhàn)爭洗劫后的凄涼景象。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杜牧曾快意游賞揚州,要是看到如今的殘破景象,也一定會感到吃驚??v使杜牧能極為工巧地描繪揚州的妙齡少女和青樓之夢,也難以表達對揚州遭劫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橋依然是舊時模樣,月光無聲地浮動在綠波之中。想到那橋邊的芍藥花,年復一年到底為誰綻放呢?
層解:下闋以抒情為主,通過揚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對比,進一步抒發(fā)了“黍離之悲”。
名師圈點:①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至日,這里指冬至。②維揚:揚州的別稱。③初霽(jì):指雪方止,天剛晴。④薺麥:野生麥子。一說,薺菜與麥子。⑤彌望:滿眼。⑥戍角:指駐防部隊的號角。⑦度:譜寫,作曲。⑧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的自號。姜夔娶其侄女為妻,并跟他學詩。⑨黍離之悲:指故國殘破的悲思。《黍離》,《詩經(jīng)·王風》中的一首詩?!睹娦颉贩Q,周大夫見故都的宗廟宮室傾覆,遺址上長滿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寫了《黍離》一詩表達自己的憂傷。⑩淮左:今淮河以東地區(qū),當時設置淮南東路。?竹西:竹西亭,在揚州北門外。?解鞍少駐:解下馬鞍短暫停留。?春風十里:指原本十分繁華的揚州長街。杜牧詩《贈別》(其一)有“春風十里揚州路”之語。?胡馬窺江:指金兵進犯長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時,金兵兩次南下攻宋,揚州均遭劫難。?清角:清越的號角。?杜郎俊賞:指杜牧曾快意游賞揚州。?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意思是,縱使杜牧能極為工巧地描繪揚州的妙齡少女和青樓之夢,也難以表達對揚州遭劫的悲痛之情。杜牧詩《贈別》(其一)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之語,《遣懷》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之語。?二十四橋:指吳家磚橋,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于此,故名。一說,揚州在唐時極為富盛,著名的橋有二十四座,故名。杜牧詩《寄揚州韓綽判官》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語。?紅藥:芍藥花。
名師賞評:
【1】詞前的序有何作用?重點
①內容上:交代了時間、所見所聞、寫作緣由及他人的評價。②情感上:奠定了悲苦哀傷的感情基調,點明亡國之痛的主旨。③總結全詞,為正文描寫揚州昔盛今衰和抒發(fā)山河破碎之感做鋪墊。
【2】“初程”點明初到,“解鞍”寫出了詞人面對享有如此盛名的揚州,想要一游為快的急切心情。
【3】[今昔對比]這兩句是寫詞人進城的所見所想。唐代詩人杜牧用“春風十里揚州路”描寫揚州昔日的繁華,而今日卻是“盡薺麥青青”的蕭條、冷落的景況。上下兩句,今昔對比,突出了今日揚州荒涼不堪的景象。
【4】[擬人]“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當年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zhàn)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它們“猶厭言兵”,更何況當?shù)氐娜嗣衲??這三句運用了擬人的修鋅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極端痛恨。
【5】請賞析“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精彩點
①以動襯靜。日落黃昏之際,清越的號角聲傳來。以有聲來反襯寂靜,更顯蕭條。②“寒”字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以“寒”來形容號角聲,突出了號角聲給人們帶來的凄涼的感受,寒氣似乎彌漫在空蕩蕩的揚州城中。
【6】[撫今追昔]詞人揣測酷愛揚州的前朝詩人杜牧見到今日揚州后的表現(xiàn),來描寫今日揚州的殘破、荒涼,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撫今追昔的感情?!绑@”字暗聯(lián)上闋景物,帶動下闋抒情。
【7】[反襯、化用]借昔日杜牧的妙筆,來反襯今日揚州的清冷空寂、凋敗殘荒;借杜牧當年寫揚州時的春風得意,反襯詞人此時的悲愴。連續(xù)化用杜牧的詩句,手法精妙。此處聯(lián)結了唐宋兩個朝代,產(chǎn)生了深邃的歷史感,使詞意更沉重。精彩點
【8】[以樂景寫哀情]尾句寫橋邊的芍藥還是年復一年地綻放,這樣美麗的景象卻無人欣賞。此處是以樂景寫哀情,反問的語調蘊含著詞人內心無比的悲愴與無奈。
文化視野:
“芍藥”意象
芍藥作為一種意象最早見于《詩經(jīng)》,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
魏晉南北朝時,文人將芍藥喻作風情萬種的美人,以至后人用“芍藥籠煙”來形容美人的嬌媚。
又因為芍藥開于暮春時節(jié),當它開始綻放時,百花已開始調謝,有寂寞之情。因此芍藥往往又成為落寞、凄涼之境的代表,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時光不再。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2 *孔雀東南飛并序導學案,共2頁。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學案設計,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