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 習作——國寶大熊貓 第一課時 設計: 審核: 執(zhí)教: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能查找資料,整合信息,圍繞提示的問題寫一寫大熊貓。 學習重點: 能查找資料,整合信息。 學習難點: 圍繞提示的問題寫一寫大熊貓。 教學過程: 課題: 習作——國寶大熊貓 第二課時 設計: 審核: 執(zhí)教: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對習作進行自評和互評,能用修改符號修改不準確的內容,并補充新的內容。 學習重點: 學習難點: 教學過程: (結合課程標準或者單元目標進行簡要分析) 本單元習作的話題是“國寶大熊貓”,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查找信息,并嘗試學習整合有關信息,寫一寫大熊貓。 教材編排了3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關于大熊貓許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個問題,使得本次習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材呈現(xiàn)的3個問題,有的指向大熊貓的類別,有的指向大熊貓生活的地方,而“大熊貓為什么被視為中國的國寶?”則指向大熊貓的價值。它們只是問題列舉,是小朋友可能提出問題的一部分。 其作用是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受到啟發(fā),打開思路,繼續(x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部分首先明確了本次習作的任務,就是要圍繞這些問題,介紹一下大熊貓。第一部分羅列的問題及學生補充的問題為確定從哪些方面介紹大熊貓奠定了基礎??紤]到學生對大熊貓的知識儲備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資料,從大熊貓的名稱、類別、食物、分布地區(qū)幾個方面,提供了簡潔明確的信息。有的還直接回應了上面的疑問,如“分布地區(qū)”就回應了“大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镜?,并不能滿足習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學生要“再查找資料,補充其他內容”。 第三部分對習作后的要求作了說明。一是習作后要自己檢查修改,調整補充;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點聚焦在習作運用的信息是否準確。 備 注 (需要標注的其他內容)一、教學導入 導入課題,創(chuàng)設情境1.創(chuàng)沒情境:動物間大熊貓館負責人劉老師打來了電話。播放錄音: 簡老師,您好!我是上海動物因大能貓館的負責人劉老師。最近我們動物國新增了兩只國寶大能貓,有不少小學生前來參觀,他們都想詳細地了解大熊貓。您能不能挑選一些學生來動物園做大熊貓館講解員?要求是能從幾方面介紹清楚大熊貓。2.明確要求:劉老師雷要我們幫他做點什么呢? 3.提問:作為大熊貓館講解員,你會如何來介紹大熊貓?4.學生交流。 二、教學過程 第一學程: 學習任務 主問題1. 圍繞問題,指導整合信息 學法指導 第一步:自學要求 圍繞問題,整合教材提供的信息,初步感知介紹。 出示教材中的三個問題和表格,引導學生先整合信息,練習介紹。 第二步:互學要求 補充信息,拓展介紹的思路。出示預習單的資料匯總表,指導學生歸納、梳理信息。①學生交流這些信息的來源。(書本、雜志......) ②點撥:匯總表里的信息,有些可以合并。 ③學生交流哪些信息可以合并。 ④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出示學生整合后的信息。 第三步:展學要求 同學們收集了很多關于大熊貓被視為中國國寶原因的信息,如果要介紹,哪些信息必須要說到? 主問題1設計意圖(主要從“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兩個角度分析): 1、從教材中的三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借助教材中表格提供的信息,嘗試整合信息,為之后介紹大熊貓做好鋪墊。 2、本環(huán)節(jié)緊扣“初步學習整合信息,介紹一種事物”這一單元語文要素展開設計。在指導學生如何甄選信息的基礎上,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整合信息的方法。 第二學程: 學習任務 主問題2. 口頭練說,完成草稿。 學法指導 第一步:自學要求 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海底世界》和《火燒云》的寫作方法。(從幾個方面把事情寫清楚) 第二步:互學要求 小組討論,圍繞教材提示的問題,從不同方面來介紹國寶大熊貓。 第三步:展學要求 學生按照資料匯總表和思維導圖介紹大熊貓。完成習作草稿。 主問題2設計意圖(主要從“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兩個角度分析): 回顧本單元課文的寫法,旨在喚醒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引導學生將閱讀課上習得的表達方式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從而能更好地從幾個方面有序地把國寶大熊貓介紹清楚。 三、教學總結 習作《國寶大熊貓》是寫一篇命題作文,大熊貓人見人愛,是我國的國寶。許多小朋友在電視上或書本上看見過,也有的同學在動物園里見過,通過各種媒體或實際觀察大熊貓了解它的外觀和生活習性。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寫作”就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后將自己的觀察、感受、所得形諸于語言文字。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 (結合課程標準或者單元目標進行簡要分析) 本單元習作的話題是“國寶大熊貓”,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查找信息,并嘗試學習整合有關信息,寫一寫大熊貓。 教材編排了3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關于大熊貓許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個問題,使得本次習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材呈現(xiàn)的3個問題,有的指向大熊貓的類別,有的指向大熊貓生活的地方,而“大熊貓為什么被視為中國的國寶?”則指向大熊貓的價值。它們只是問題列舉,是小朋友可能提出問題的一部分。 其作用是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受到啟發(fā),打開思路,繼續(x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部分首先明確了本次習作的任務,就是要圍繞這些問題,介紹一下大熊貓。第一部分羅列的問題及學生補充的問題為確定從哪些方面介紹大熊貓奠定了基礎。考慮到學生對大熊貓的知識儲備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資料,從大熊貓的名稱、類別、食物、分布地區(qū)幾個方面,提供了簡潔明確的信息。有的還直接回應了上面的疑問,如“分布地區(qū)”就回應了“大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镜?,并不能滿足習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學生要“再查找資料,補充其他內容”。 第三部分對習作后的要求作了說明。一是習作后要自己檢查修改,調整補充;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點聚焦在習作運用的信息是否準確。 備 注 (需要標注的其他內容)一、教學導入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寫了(國寶大熊貓》。誰能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國寶大熊貓介紹清楚的?2.學生自主交流。 二、教學過程 第一學程: 學習任務 主問題1. 借助片段,學習修改 學法指導 第一步:自學要求 1、出示評價標準。 ★信息準確; ★從幾個方面介紹大熊貓; ★表達清楚。 2、出示“問題片段”。學生自讀,引導交流:根據(jù)評價標準,可以給這篇習作幾顆★? 國寶大熊貓 同學們,你們知道國寶大熊貓嗎?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現(xiàn)存的數(shù)量很少。它愛吃竹葉、竹筍等,有時也吃肉。它每天一半的時間都在進食,每天至少睡12個小時。 大熊貓有著圓圓的臉夾、大大的黑圓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行走方式,還有著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全身黑白相間,眼睛、鼻子、耳朵、四肢和前胸是黑色,其余部分為白色,可滑稽了。 大熊貓為什么被稱為國寶呢?因為它已經(jīng)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稱為“活化石”。全球野生大熊貓的數(shù)量不足1600只了。大熊貓是中國國家級保護動物。 大熊貓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大約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喜歡大熊貓了嗎? 第二步:互學要求 1、學生討論這個片段的不足。 2、學生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 第三步:展學要求 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說說這篇習作和自己的習作可以怎么修改。 主問題1設計意圖(主要從“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兩個角度分析): 借助評價標準,可以使學生厘清習作要求,明確修改目標。在閱讀“問題習作”后,先引導學生以評價標準為依據(jù),欣賞習作的優(yōu)點,強化“要從幾個方面來介紹國寶大熊貓”這一要求: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習作的不足,啟發(fā)學生對照問題,再次審視自己的習作。 主問題1預設答案 預設:(1)文中有錯別字?!澳橆a”寫成了“臉夾”。(2)“大熊貓屬于中國國家級保護?動物”和“大熊貓是中國獨有的動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這兩個信息中,應該選擇后一個,因為后者更能說明大熊貓是國寶的原因。(3)習作中的表達缺乏條理。其中,大熊貓是“國寶"的原因,在文章的開頭和文章的中間都提到了,可以合并在一起介紹。 第二學程: 學習任務 主問題2. 拓展思路,完善習作 學法指導 第一步:自學要求 學生思考:作為大熊貓館講解員,面對不同的游客,我們的講解詞是固定不變的嗎?游客們可能還會提出哪些有查思的問題呢? 第二步:互學要求 1.學生自主交流。預設: (1)大熊貓為什么喜歡吃堅硬的竹子? (2)世界上有沒有其他顏色的大熊貓呢? (3)大熊貓會不會攻擊人類? 2.學生從中選擇1-2個問題,找到補充資料,完善習作。 3.同桌交流互評,再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 4.學生謄抄習作。 主問題2設計意圖(主要從“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兩個角度分析): 引導學生先思考講解詞是否是固定不變的,再通過交流拓展講解詞的內容,最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幾個問題,找到補充資料,對習作再進行完善。 三、教學總結 與作文教學的隨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學缺乏有序性和系統(tǒng)性。大多教師提有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無序化無系統(tǒng)性。這樣,上作文課也提有具體的靴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去寫,然后批改然后講評,至于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試想一想,作文教學投有明確的目的和明確的難點、重點,不是循序漸進,而是隨心所欲,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成為完成作文任務的機器,很難明白自己作文的長處與缺點,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能力訓練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激起自己寫作的動力。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