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物的觀察,能正確分類,進而抽象出立體圖形。
2.能辨認和區(qū)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
3.在滾一滾、堆一堆、拼搭等活動中,進一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辨認和區(qū)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初步認識四種圖形
師: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物體?它們各是什么形狀?你能根據(jù)它們的形狀分分類嗎?
[預設] 文具盒、餅干盒、記事本和書櫥里的書是一類,魔方、收納盒、紅色收納箱是一類,薯片桶、筆筒和保溫杯是一類,地球儀、籃球和足球是一類。
引導:仔細觀察,每一類物體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預設] (1)長方體和正方體分為一類,都是平平的、方方的;圓柱和球分為一類,都有彎彎的面。(2)長方體一類,都是長長的、方方的;正方體一類,都是方方正正的;圓柱一類,都有一個彎彎的面,上下一樣粗;球一類,都是圓滾滾的。
揭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正方體是正正方方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每個面都是方方的,一樣大;而長方體只有對面的兩個面是一樣大的。
提問:像這樣的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朋友仔細看看我們的教室,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 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快找找看。
教學“滾一滾”活動
提問:這兒有一塊斜放的木板,如果把剛才這4種形狀的物體放在木板上,結果會怎么樣?
[預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會滑下來,圓柱和球會滾下來,球滾得快一些。
追問:你知道為什么圓柱和球都會滾嗎?
總結: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是平的,在斜面上只能滑動;球是圓滾滾的,可以滾動;圓柱橫著放可以滾動。
二 、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看圖,照樣子圈一圈,找到與左邊圖形形狀一樣的物體。
【課堂總結】
提問: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
【教學后記】
2.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拼組的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體驗,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經(jīng)歷拼組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聯(lián)系生活情境,在數(shù)的運用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育數(shù)學思維,體驗數(shù)學價值。
【教學重點】探索2個、3個、4個及以上相同正方體的拼搭方法。
【教學難點】在拼搭與拆分的過程中,嘗試不同的操作方法,體會幾何體的構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正方體的拼搭
1.二個相同正方體的拼搭
小朋友們在搭積木的時候經(jīng)常會用到正方體,把2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拼在一起,可以怎樣拼?
引導:你能具體地說說你是如何拼的嗎?
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拼法,把相應的三視圖貼在黑板上。
師:像這樣,把一個放在左邊,另一個放在右邊,就拼成了一個長方體。
提問:還可以怎樣拼呢?拼成的物體又是什么形狀的?
引導:你能借助“上、下、前、后、左、右”等 這些詞完整地說說你是怎樣拼的嗎?
2.三個相同正方體的拼搭
提問:如果用3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形狀?
[預設]我拼出的是一個長方體;我拼出的是一個“臺階形狀”的物體。
引導學生體會3個相同的正方體,既可以拼成長方體,還可以拼成其他形狀的組合圖形。
3.四個及四個以上相同正方體的拼搭
提問:想一想,用4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形狀?
[預設] 我用4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大長方體,也可以拼出其他組合圖形。引導學生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拼搭過程。
追問:4個相同的正方體進行拼搭,可以拼出正方體嗎?至少用幾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呢?
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至少用8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大正方體。
二 、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仔細觀察左邊積木的形狀,想一想能拼成右邊的哪一個物體,圈一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充分觀察,看左邊的組合圖形能分成哪些立體圖形,在右邊的圖里圈一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組織學生先照樣子拼一拼,再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
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可以從上往下數(shù),也可以從左往右數(shù)。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在有趣的拼搭活動中拼圖形、分圖形、數(shù)圖形、放圖形,小朋友們樂于思考、主動表達,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更深入啦!
【教學后記】
練習六
【教學目標】
1.觀察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能熟練運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知識說出物體的形狀;在判別物體形狀的練習中,能用自己的語言做解釋說明;在觀察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堆放高度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立體圖形基本特點的認識。
2.在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等思維能力,具有初步的用“形”描述物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認識。
【教學難點】在一組高度相似的物體中準確辨認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完成練習六第1題
師:這是毛毛小朋友家的客廳,仔細觀察,客廳里有哪些物體,它們分別是什么形狀?
[預設]茶幾、電視柜、矮柜、紙巾盒是長方體形狀,矮柜上的紅色盒子是正方體形狀,地球儀、足球、皮球是球形,茶葉筒、杯子、牙簽筒是圓柱形……
引導:客廳里這些物體都不一樣,你是怎么判斷它們的形狀的?
[預設] 只要是方方正正的,就是正方體;只要是長長的、方方的,就是長方體;只要有一個彎彎的面,上下一樣粗,就是圓柱;圓滾滾的就是球。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提問:這里有4組物體,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先獨立思考,在□里畫“ √”,再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選?
[預設] 學生可能對第2組第1個物體橡皮有爭議。
引導發(fā)現(xiàn):這塊橡皮的表面并不是都是長長、方方的,有的地方是斜著的,不符合長方體的特點。
追問:第2個筆筒也是上下一樣粗的,為什么它不是圓柱形狀?
指出:第2個筆筒的筒身不都是彎彎的面,它有平平的面,長得也像一個柱子,但是它不是圓柱。
追問:橄欖球、氣球的名字里面都有“球”,為什么它們的形狀不是球?
指出:球指的是物體的一種形狀,橄欖球和氣球雖然名字里有“球”,但是它們不像足球那樣圓滾滾的,它們的形狀不符合“球”的特點。
3.完成練習六第3題
提問:一些圖形排成一隊走來了,你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圖形嗎?先獨立填一填,
改編:老師把這兩個小問題改了改,你能解答嗎?
修改:從右數(shù)起,第( )個是長方體,第( ) 個 、 第 ( ) 個 和 第 ( ) 個是圓柱。
4.完成練習六第4題
提問:這里有一些積木,選擇3個堆一堆,怎樣堆得高?
[預設]想象2個長方體豎起來的樣子,優(yōu)先選擇紅色長方體積木、紫色圓柱體積木,藍色長方體積木和黃色正方體積木不容易一眼看出哪個更高。
[預設]學生可能會把兩個長方體積木豎起來,把藍色長方體積木和黃色正方體積木靠在一起比高度, 最終選擇較長的長方體、較高的圓柱和較大的正方體豎著堆。
提問:在堆積木的過程中,你有什么體會?
小結:這些積木如果擺放的方式不同,它距離桌面的高度可能也會不同,為了達到 “堆得更高”的目標,我們可能要多次操作實驗,不斷調整,最終獲得成功。
5.完成練習六第5題
師:仔細觀察,下面的物體分別是由哪些形狀的積木搭成的?先填一填,再照樣子搭一搭。
[預設]分類數(shù),先數(shù)正方體,數(shù)一個,在圖上用“/”劃去一個;依次數(shù)正方體,在正方體上標1、2、3……
6.完成練習六第6題
師:我們玩一個“你說我搭”的游戲,老師想請一個小朋友和我演示一下,誰愿意?
教師按照“豎著放兩個圓柱”“在上面橫著放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上面放兩個正方體”“在兩個正方體的上面各放一個球”的順序依次提出要求,請學生依次搭積木,臺下的學生做評判。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要聽清楚指令,放什么形狀的積木;要看準搭的位置,不要搞反了;還要注意平衡;物體不能倒下來。
7.完成練習六第7題
提問:能看懂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嗎?
[預設]下面有6堆,我們要選出哪兩堆可以拼成上面的物體;方法不止一種。
提問:拿出直尺畫線,連一連
[預設]這個物體是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所以只要找哪兩堆合起來是6個小正方體就行。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組合兩堆積木時,既要關注小正方體的數(shù)量,還要關注小正方體擺放的形狀。
8.完成練習六第8題
師:小朋友看老師擺積木,如果照樣子接著擺,下一個應該擺什么?
[預設]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一個隔著一個,下一個應該擺長方體。
[預設]這次是3種圖形依次擺,現(xiàn)在擺出了9 個積木,下一個應該是正方體。
[預設]這行都是球,一大兩小,下一個擺大球。
【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善于動手操作、樂于思考、喜歡表達,相信你們會帶著數(shù)學的眼睛觀察身邊的事物,發(fā)現(xiàn)更多圖形的奧秘!
【教學后記】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新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總復習》教案(2024秋),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課堂總結,教學后記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五 認識11~19教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課堂總結,教學后記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三 圖形的初步認識(一)教案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重難點,學情評估,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