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目標】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行為提示:
1.認真閱讀學習目標,用雙色筆將行為動詞畫上記號。
2.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友情提醒:
1.實驗中,若透鏡被遮擋住一部分,所成像的大小、完整性不變,但像變暗。
2.成實像時,像與物上下倒立,左右也顛倒。
方法指導:
根據(jù)像距(v)與物距(u)的大小關系判斷成實像情況;vu,成放大的像。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eq \a\vs4\al(知識板塊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自主閱讀教材P69~71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
1.探究: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條件
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在一直線上依次排列,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別測量物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思考:
(1)實驗時,對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有什么要求?
答:蠟燭燭焰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應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2)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條件是什么?像距有什么規(guī)律?
答: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
2.探究: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條件
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在一直線上依次排列,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別測量物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規(guī)律總結: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口訣:①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②凸透鏡成實像時(即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時(此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物近像近像變小。
獨立完成知識板塊,教師巡視,根據(jù)完成情況挑選1組同學帶領大家分別學習知識板塊一,其他同學補充或糾錯。
給每組分發(fā)器材,組織好方案的探究活動,學生觀察和體驗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討論其原因,教師選擇一組在全班進行展示講解,師生共同評估,得出一致性的結論。
對照學習目標思考:
1.今天我學到了些什么知識?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還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思考:
(1)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條件是什么?像距有什么規(guī)律?
答: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2)光屏上能不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像?需要什么條件?
答:能,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3.探究:凸透鏡成虛像的條件
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在一直線上依次排列,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稍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移動光屏,觀察在光屏上是否還能看到燭焰的像。去掉光屏,從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用眼睛直接觀察燭焰。
思考:
(1)蠟燭移到焦點處、焦點以內時,光屏上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答:光屏上只能看到模糊的光斑,看不到清晰的像。
(2)凸透鏡成虛像的條件是什么?所成的虛像有什么特點?
答: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虛像是正立、放大的。
1.對學
分享獨學1~3題:(1)對子之間檢查獨學成果,用紅筆互相給出評定等級。(2)對子之間針對獨學的內容相互解疑,并標注出對子之間不能解疑的內容。
2.群學
小組研討:(1)小組長先統(tǒng)計本組經(jīng)對學后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并解疑。(2)針對將要展示的方案內容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共同解決組內疑難。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 完成教材P70~71的實驗探究活動,記錄好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得出結構。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凹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2.知道放大鏡成像的特點和原理。
3.會分析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行為提示:
1.認真閱讀學習目標,用雙色筆將行為動詞畫上記號。
2.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方法指導: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
知識鏈接:
1.選擇何種形狀的放大鏡能將小文字放大得更多一些?放大鏡的焦距越小,也就是中間越厚、邊緣越薄,可以將小文字放大得更多一些。
2.同一凸透鏡,怎樣操作可以將小文字放大得更多一些?將凸透鏡盡量遠離文字,但文字到凸透鏡的距離不能大于焦距,就可以將小文字放大得更多一些。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eq \a\vs4\al(知識板塊一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理解)
1.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概述
2.小方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焦距為12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線處,光屏和蠟燭位于其兩側。小方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光屏將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則該像的性質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又將蠟燭移至30cm刻度線處,此時應向右(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光屏才能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獨立完成知識板塊一、二,教師巡視,根據(jù)完成情況挑選2組同學帶領大家分別學習知識板塊一、二。其他同學補充或糾錯。
給每組分發(fā)器材,組織好方案的探究活動,學生觀察和體驗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討論其原因,教師選擇一組在全班進行展示講解,師生共同評估,得出一致性的結論。
對照學習目標思考:
1.今天我學到了些什么知識?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還存在的疑惑是什么?eq \a\vs4\al(知識板塊二 凸透鏡的應用——放大鏡)
自主閱讀教材P72的內容,獨立思考并完成:
3.放大鏡成的像是虛像,利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物體須放在放大鏡的焦點以內。
4.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當燭焰離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眼睛通過透鏡觀察到的虛像可能是圖中的( B )
5.某同學在測量自己的體溫時,分別沿A、B、C、D的方向(如圖)觀察讀數(shù)。其中沿B方向觀察易于讀數(shù),這是因為體溫計的玻璃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1.對學
分享獨學1~5題:(1)對子之間檢查獨學成果,用紅筆互相給出評定等級。(2)對子之間針對獨學的內容相互解疑,并標注出對子之間不能解疑的內容。
2.群學
小組研討:(1)小組長先統(tǒng)計本組經(jīng)對學后仍然存在的疑難問題,并解疑。(2)針對將要展示的方案內容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共同解決組內疑難。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個水滴放大鏡,用它來觀察課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進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課本上的字透過水滴被放大了。
結論:放大鏡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體經(jīng)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像,像與物在透鏡的同(選填“同”或“異”)側。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是一份初中粵滬版1 我們怎樣聽見聲音學案設計,共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4 嘗試科學探究學案,共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粵滬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2 測量長度和時間導學案,共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