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過鞏固練習(xí),掌握文中的重點文言字詞。
2.學(xué)習(xí)作者善于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3.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教學(xué)重點:
1.學(xué)習(xí)作者善于從日?,嵤轮羞x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2.通過鞏固練習(xí),掌握文中的重點文言字詞。
教學(xué)難點:
1. 體味文中所蘊含的真摯感人的悲與喜的情感。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xué)方法:誦讀引導(dǎo)法、問題探究法。
教學(xué)過程:
一、談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予讀震川文為女婦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今事無巨細,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鳌S宗羲
凡優(yōu)秀的文章,很多都是能夠通過一個小小的、平常的事物,寄托尤為真摯的情感,或者更加深刻的思想。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篇《項脊軒志》就是其中的典范。項脊軒,其實就是作者歸有光曾經(jīng)的一間小小的書屋。可作者卻在這篇文章中敘寫了其中的種種人事,寄托了豐富而真摯的感情,帶給了讀者巨大的震撼。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項脊軒志》。
二、知人論世
1.介紹作者
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開甫,號震川,又號項脊生。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省昆山市)宣化里人。中國明朝中期散文家、
他9歲能文;35歲中舉,八試不第;遷嘉定,收徒講學(xué);花甲及第,授長興縣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稱“歸太仆”。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dāng)縣令。
他8歲喪母周氏,17歲失祖母夏氏,29歲發(fā)妻魏氏死,32歲魏氏婢女寒花亡,43歲長子亡,44歲繼室又死。
歸有光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并稱為“唐宋派”。他的散文樸素簡潔,自然真摯,善以家庭瑣事寄托真情?!俄椉管幹尽贰断儒侣浴贰逗ㄔ嶂尽窞榇怼K淖髌穼η宕┏桥缮⑽挠绊懞艽?,桐城派的姚鼐評價他:“是架設(shè)在唐宋八大家與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近代林紓更尊他為“五百年來歸震川一人而已”。
三.題目解讀
項脊軒:書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見方的斗室
追念先祖: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太倉項脊涇。
言其狹?。喝珙i背之間,故名。
自號項脊軒:項脊是撐起一個人的重要部位,歸有光也立下了通過讀書撐起家族榮耀的志愿。
記、志、書、表:古代常見文體名,都屬于古代與韻文相對的“散文”的范疇,共同點:以記事為主,夾敘夾議
志:“志”: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與“記”相似。但“記”通常用以記“事” “物” “志”以記錄人物事跡為主。
四.初讀感知
1.生字詞
項脊軒:xuān 滲漉:lù 修葺:qì
垣墻: yuán 欄楯:shǔn 偃仰:yǎn
萬籟:lài 迨:dài 異爨:cuàn
老嫗:yù 婢:bì 先妣:bǐ
呱呱:gū gū 闔門:hé 象笏:hù
扃牖:jiōng yǒu 長號: há 枇杷:pípá
垣墻周庭:yuán婢女:bì 姊妹:zǐ
呱呱而泣:gū先妣:bǐ 持笏:hù
2.重點句停頓
顧視/無可置者庭/中通南北為一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3.整體感知
思考:尋常家庭的發(fā)生的人事變遷,又引發(fā)了居住在此的歸有光怎樣復(fù)雜的感情,請找出原文的相關(guān)語句?
明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眼
思考:本文線索是?
明線——項脊軒的變遷;暗線——作者的悲喜之情。
思考:文章寫了什么(物 事 人 情)?
間一老屋:項脊軒 兩種情感:一喜一悲
三個女人:先妣 先大母 亡妻
四建瑣事:諸父異爨、老嫗憶母、追憶大母、回憶亡妻
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清·梅曾亮
五.文本解讀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重點字詞】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判斷句 方丈:(古今異義)今義:寺院的住持
下:名作狀,向下 每:每次,副詞 顧:環(huán)視 者:……的地方
北:北,名作狀,向北。 得:得到 過:過了已:已經(jīng)
【譯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nèi)面積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是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滲漏下來,(尤其是下雨時),雨水往下傾注;每次移動桌子,環(huán)視沒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得到陽光照射,太陽一過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來。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dāng)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重點字詞】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省略句 為:為,動詞
上:使(之)不(從)上面漏雨 前:名作狀 垣墻:名作動,筑墻
周:圍繞 以當(dāng):連詞,“來”。表目的 當(dāng):檔 始:才
然:……的樣子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狀語后置句 勝:光彩,美景
冥然:靜默的樣子 兀坐:獨自端坐 而:表轉(zhuǎn)折 時:不時 去:離開
【譯文】
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它不再從上面漏雨。在屋前新開四扇窗戶,圍著庭院筑起圍墻,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jīng)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來。在庭院我又混雜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桿,也就增加了光彩。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端坐著,自然界的各種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卻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
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
【重點字詞】
之:助詞,“的” 斑駁:錯雜
【譯文】
在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墻上。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fēng)吹來,花影搖動,優(yōu)美舒緩,美麗可愛。
文本賞析:
1.修葺前后項脊軒有何不同?
項脊軒修茸前的狀貌:狹小、破舊、昏暗、
修茸后:優(yōu)雅、不漏、明亮
2.第一次修繕后,作者在描寫項脊軒的文字中流露出了怎樣的情感?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重點字詞】
然:然而,表轉(zhuǎn)折 在:狀語后置句 可:值得
【譯文】
可是我在這里居住,有很多值得喜悅的事,也有很多值得悲傷的事。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重點字詞】
先是:先前這里 為:是 一:一個整體 內(nèi):名作狀 外:名作狀
往往:到處 而:修飾關(guān)系 西:名作狀,向西 而:表修飾
雞棲于廳:狀語后置句 始:開始 為:修筑 已:不久 凡:總共
【譯文】
在這以前,庭院南北貫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在室內(nèi)外設(shè)置了很多小門、隔墻,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nèi)棲宿。庭院中開始修筑了籬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圍墻,總共變動了兩次。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
【重點字詞】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狀語后置句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
乳:名作動,喂奶 之:她 于:介詞 和,跟
室西連于:中閨狀語后置句 嫗:常常,往往 某:所
這地方:而 通“爾”,你 于:在 茲:這里
【譯文】
家里有一個老婆婆,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養(yǎng)了兩代人,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軒的西邊和內(nèi)室相連,母親曾經(jīng)到軒中來過一次,老婆婆時常對我說:“這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在這兒站著?!?
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
【重點字詞】
而:連詞,表修飾 以:用 相:偏指一方,“她”
為:位于動詞前,助詞,不譯
【譯文】
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了么?’我從門板外回答她?!崩掀牌诺脑挍]有說完,我感動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重點字詞】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省略句,狀語后置句 自: 介詞,從
過:探望,看望 若:你的 影:怎么 何竟日:一整天
以:介詞,用 效:名作動,有成效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譯文】
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來看望我,說:“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這里,很像個女孩子呢?”等到離去時,(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家的人讀書長期以來沒有取得成效,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期待/等待了呀!”
古代年齡稱謂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知命之年、艾服之年、
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
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mà dié)之年;
90歲------鮐[tái ]背之年;
100歲------期頤。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tiá]年;
始齔(chèn)------七八歲小童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jī]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dāng)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重點字詞】
頃之:“不久” 笏:音節(jié)助詞,不譯 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判斷句
以:連詞,“來”,表目的 朝:名作動,上朝 當(dāng):應(yīng)當(dāng)
之:代詞,“它” 瞻顧:泛指 “看”,有“回憶”的意思
不自禁: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不能控制自己”
瞻顧:泛指 “看”,有“回憶”的意思
【譯文】
不一會兒,又拿了一個象笏到軒里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它去朝見皇帝用的,日后你應(yīng)當(dāng)用到它!”回憶舊日的這些事,好像在昨天剛發(fā)生,真令人長聲悲號不能控制自己??!
文本賞析:
三處語言 兩處動作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重點字詞】
故嘗:以前 曾經(jīng) 為:動詞,“是” 過:“經(jīng)過”
而:連詞,表修飾 之:位于時間詞之后,音節(jié)助詞,不譯
以:介詞,“憑” 凡:“總共” 得:“能夠”
焚:“被燒毀”,被動句 殆:“大概” 者:“……的原因”
【譯文】
項脊軒的東邊以前曾經(jīng)是廚房,人們到廚房去,必須從軒前經(jīng)過。我關(guān)著窗子住在里面,時間長了,能憑著外面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zāi),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保護的緣故吧。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重點字詞】
既:已經(jīng) 為:寫了 歸:古代指女子出嫁 時:經(jīng)常 從:向
或:有時 憑:靠著 書:寫字,名作動 述:轉(zhuǎn)述 何謂:什么叫
【譯文】
我已經(jīng)寫了這篇志,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到軒中,向我問及一些歷史故事,有時靠著桌子學(xué)寫字。妻子回娘家去省親,(回來以后)轉(zhuǎn)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里有閣子,那么什么叫閣子呢?”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重點字詞】
其:代詞,“那” 其:代詞,“那” 乃:才
其制稍異于前:狀語后置句 制:格局 然:可是
【譯文】
那以后過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逐漸破敗,也不修理。那以后又過了兩年,我臥病在床,閑極無聊之際,才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長期羈留在外,不常回到軒中居住。
文本賞析: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重點字詞】
吾:(它是)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所:所字結(jié)構(gòu) 手:“親手”,名作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省略句,判斷句
【譯文】
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樹,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如今已經(jīng)高高地聳立著,(枝葉繁盛)像一把撐開著的巨傘一樣了。
六.精讀探究
思考:貫穿本文的情感線索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這句話在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承上啟下)
七.深入研究
項脊軒修繕前:狹小、破漏、陰暗。
狹?。菏覂H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破漏: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陰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項脊軒修繕后:幽雅、不漏、明亮。
志趣高尚,心境恬淡
幽雅:雜植蘭桂、庭階寂寂、明月半墻、桂影斑駁
不漏: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結(jié)束滿架
偃仰嘯歌
冥然兀坐
明亮:前辟四窗、垣墻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前后對比鮮明
喜愛之情深厚
2.這一節(jié)的景色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并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渲染項脊軒的清幽境界?
蘭竹相映,月白風(fēng)清,桂影斑駁,小鳥時鳴;
表現(xiàn)了作者的幽靜、恬適、甘于清貧自守的情操;也抒寫了作者對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3.作者表達怎樣的情感?
(1)軒之變遷: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家庭敗落,諸父異爨
(2)軒之人物: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回憶母親,物存人亡
大母過余曰……持一象笏至……
——回憶祖母,辜負重望
(3)軒之地位:扃牖而居,遭火不焚。
——閉門苦讀,歷盡劫難
4.分析補記。
補記:懷念亡妻
樂
生前: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悲
死后:室壞不修。余久臥病。
庭有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
八.小結(jié)
九、賞析藝術(shù)手法
1.于選取生活中的瑣事,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母親---扣扉問食---慈愛
懷念往昔
思念親人
祖母---至軒過余---憐愛期望
亡妻---憑幾學(xué)書-歸寧妹語---恩愛
2.善于利用白描,細節(jié)描寫。
例:(1)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語氣親切而風(fēng)趣,又愛憐又夸譽。
(2)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喃喃自語,憂慮中充滿殷切希望。
(3)頃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當(dāng)用之!”——情意真誠,囑咐莊重。
三個細節(jié),三個層次,依次如實道來,不飾雕琢,但感人至深,讀之欲淚。
3.語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濃郁真摯。
例1:屈原以蘭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節(jié),文中“雜植蘭桂竹木于庭”一句,含蓄表明作者品格高潔,志趣高雅。
例2: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十、布置作業(yè)
1.整理本課文言詞匯。
2.完成配套習(xí)題言行舉止(描寫段落)
祖母心情
親人形象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既含疼愛之情,又有贊許之意
疼愛、贊許、期盼和勉勵孫兒、慈愛
以手闔門、持一象笏至
對孫兒的關(guān)切之情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高興之中又稍帶有幾分傷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dāng)用之!”
對孫兒的勉勵、期待之情
描寫段落
描寫方法
表現(xiàn)手法
親人形象
作者心情
婚后:“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或憑幾學(xué)書”
語言、動作、細節(jié)
描寫
對比、樂景襯哀情、
以景結(jié)情
刻畫了一位與丈夫情投意合、言笑宴宴的開朗快樂的少婦形象
以“喜”襯“悲”
深切懷念之情
回娘家:“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妻亡:“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br>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一 祝福優(yōu)質(zhì)課教案,共1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了解作者,整體感知,品味文章主要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之祥林嫂,作業(yè)布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二 燭之武退秦師優(yōu)秀教案設(shè)計,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介紹作品,初讀感知,學(xué)習(xí)課文,故事情節(jié)概括,體會游說藝術(shù),分析人物形象,寫法分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一 國殤優(yōu)秀教學(xué)設(shè)計,共1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溯源解題,介紹作者及相關(guān)背景,初讀感知,品讀賞析,精神探討,主題歸納,作業(yè)布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