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
課題
點亮小燈泡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只有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fā)光。
2.知道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nèi)的完整的閉合回路。
3.知道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種方法建立起來。
4.知道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fā)生短路。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電源、導線和小燈泡連接簡單電路。
2.能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xiàn)象。
3.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觀察的樂趣。
2.敢于根據(jù)現(xiàn)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激發(fā)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點亮小燈泡過程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點亮小燈泡,讓學生初步建立電路的概念。
難點:推測電在連接裝置中是怎樣流動的。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小燈泡、1.5伏的干電池、導線、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電池和小燈泡的實物圖、教學課件。
流程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聚焦
1.引入:手電筒大家都非常熟悉,你們知道手電筒中的小燈泡是怎樣亮起來的嗎?(預設:打開開關(guān),小燈泡就會亮。)只需要打開開關(guān)嗎?
2.演示:出示一個手電筒,打開開關(guān),并用手電筒照射墻壁。然后關(guān)閉手電筒,取出手電筒內(nèi)的電池,再次打開開關(guān)并重復幾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手電筒的小燈泡不亮。
3.提問:取出電池后,即使打開開關(guān),手電筒的小燈泡也不亮,說明必須還要有電池,小燈泡才會亮。這是為什么呢?(預設:電池能給小燈泡提供能量。)
4.講解:安裝了電池的手電筒,打開開關(guān)后,會有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燈絲,小燈泡就亮了。
5.布置任務:如果有導線和電池,你們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教學提示:出示電池和小燈泡的實物圖。)請大家用畫線的方法代替導線,把你們認為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畫出來。
6.揭題:大家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嘗試點亮小燈泡。(板書:點亮小燈泡)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手電筒引入電路的相關(guān)知識,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轉(zhuǎn)化為可探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興趣。畫圖活動能引導學生思考,為后續(xù)開展的實踐活動做鋪墊。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觀察小燈泡
1.過渡:大家對如何使小燈泡亮起來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小燈泡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又是怎樣的呢?
2.活動:引導學生把自己頭腦中的“小燈泡”畫出來,然后交流各自所畫的小燈泡。
3.提問:你們畫的小燈泡有哪些結(jié)構(gòu)?(預設:有玻璃外殼、燈絲和支架。)
4.布置任務:(教學提示:分發(fā)小燈泡。)請大家仔細觀察小燈泡的結(jié)構(gòu),看看和自己畫的有什么不同。(教學提示:提示學生關(guān)注小燈泡的發(fā)光部位。)
5.講解:出示小燈泡結(jié)構(gòu)示意圖,并簡要介紹各部分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小燈泡的結(jié)構(gòu),引起學生對小燈泡發(fā)光部位和各部分作用的關(guān)注,以此為基礎開展后續(xù)“點亮小燈泡”的活動,能有效避免學生進行過多的錯誤嘗試,提高課堂效率。
探索二:點亮小燈泡
1.過渡:前面我們用畫線代替導線的方式把我們認為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畫出來了,接下來,我們就用實物測試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
2.布置任務:(教學提示:給各小組分發(fā)1根導線和1節(jié)干電池。)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小燈泡的結(jié)構(gòu),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一說導線和干電池的結(jié)構(gòu)。(預設:導線大約10厘米長,兩端的外包皮已除去;干電池的一端有突出的金屬帽,并標有“+”號,另一端扁平,并標有“-”號。)
3.講解:干電池的金屬銅帽端是正極,用“+”號表示;另一端是負極,用“-”號表示。當導線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而沒有經(jīng)過小燈泡時,就會造成短路。短路時,電池中的電會很快消耗完,并且電池還會在一瞬間發(fā)熱變燙,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實驗中要避免出現(xiàn)短路。
4.活動:指導學生嘗試多種方法用導線和電池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記錄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提醒學生禁止用導線將電池的兩極直接連接起來。
5.交流:指導學生展示實驗記錄,交流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
6.提問:有電流通過小燈泡,小燈泡才會發(fā)光。在大家所記錄的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中,電流是怎樣流動的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嘗試用手指比畫出電流的路徑。)
【設計意圖】在對材料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引導學生嘗試點亮小燈泡,能夠幫助學生建構(gòu)電路的概念,引發(fā)學生對電在簡單電路中如何流動的思考,并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
研討匯報
拓展與小結(jié)
1.小結(jié):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nèi)的完整電路,即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經(jīng)過導線、小燈泡回到電池的負極,形成一個完整、封閉的回路。如果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未流過用電器直接流回到電源的負極,這樣的連接叫作短路;如果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封閉的回路,這樣的連接叫作斷路。
2.布置任務:請大家觀察學生活動手冊上拓展活動部分的電路連接圖,判斷哪些能夠點亮小燈泡,哪些不能點亮小燈泡。能點亮的用箭頭在連接圖上畫出電流的路徑,不能的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對多種電路連接圖的判斷,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電路知識,強化學生應對電路和電流的理解。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guān)、導線等組成的電流路徑。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用導線和電池使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并不難,但學生不一定了解電路的真正意義。為什么這樣連接小燈泡就能亮,是引導學生認知的重點。因此,本課先引導學生觀察小燈泡的構(gòu)造,并重點關(guān)注小燈泡的發(fā)光部位,幫助學生聚焦是電流通過燈絲使小燈泡發(fā)光的。然后引發(fā)學生思考如何點亮小燈泡,并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嘗試點亮小燈泡,從而形成“電路是電流通過的封閉回路”這一初步的電路概念。
課后作業(yè)
二、判斷題。
1.只要把小燈泡和電池連接在一起,就能點亮小燈泡。 ( )
2.小燈泡發(fā)光的地方是燈絲,不是玻璃泡。 ( )
3.電池一定要正極朝上,才能點亮小燈泡。 ( )
4.小燈泡的金屬架斷開了,也不會影響小燈泡發(fā)光。 ( )
5.一個完整的電路只能用一種方式連接。 ( )
三、選擇題。
2.下圖中電池正、負極標注正確的是( )。
3.下列關(guān)于短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短路時會損壞電池
B.短路時電池不會發(fā)燙
C.短路時小燈泡會更亮
4.下列連接圖中,( )不能點亮小燈泡。
參考答案
二、1.× 2.√ 3.× 4.× 5.×
三、2.A 3.A 4.B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四年級下冊2.點亮小燈泡教學設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連接電路,干電池的認識,交流,觀察手電筒結(jié)構(gòu),課堂練習,拓展提高,作業(yè)布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科學四年級下冊2.點亮小燈泡教案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四年級下冊2.點亮小燈泡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疑難解答,教學后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