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3《短詩五首》第二課時課件 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共42頁。
3.短詩五首第二課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1.結合詩歌寫作背景,理解詩歌的主旨與情感。2.體會詩歌描寫的意象和蘊含的哲思。3.分析詩歌的語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畫面感。學習目標 有句話這樣說道:“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苯裉煳覀円獙W習的這首詩——《斷章》,選自卞之琳的《魚目集》,寫于1935年10月,是詩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據詩人自己說,這首詩本來是一首詩中的四句,因只有這四句詩人感到滿意才保留下來,自成一篇。不料這首詩竟成了詩人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導入新課第二課時liyongqiang李永強 卞之琳(1910—2000),江蘇海門人,詩人、翻譯家。他是推動中國新詩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現代主義詩歌過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詩作既講究章節(jié)的整飭、文字的洗練,更注重感覺的新鮮、想象的獨特,富于象征意味。主要作品有詩集《魚目集》《慰勞信集》《雕蟲紀歷》,合集《漢園集》等。作者簡介斷章卞之琳liyongqiang李永強 本詩選自《魚目集》(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1935年10月。據作者自己說,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于是就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即由此而來。詩歌雖僅短短四行,卻用簡明的意象闡釋了深刻的哲理。背景鏈接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1935年10月欣賞詩歌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情感。詩歌朗讀liyongqiang李永強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體,周圍的風景都是客體。 “看”與“被看”主客流轉,富有意趣。第二句中,主客體轉換,“你”成了“看風景人”眼中的風景。第一節(jié):第一個畫面,由“看”和“風景”構成聯系,表達相對、平衡的概念。研讀詩歌liyongqiang李永強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客體 但此刻“你”的整個形象或許又進入了“別人”的夢中,成為別人夢中的“裝飾”,那個夢見“你”的“別人”成了主體,而變?yōu)閴糁腥说摹澳恪庇肿兂闪丝腕w。主體第二節(jié):第二個畫面,由“裝飾”建立關聯,借助“明月”“窗子”“夢”,再一次表達相對、平衡的概念。1.這首詩雖短,卻有很多意象,由哪些意象構成了一種朦朧的意境?“站在橋上的你”“樓上看風景的人”“橋”“樓”“明月”“窗子”。2.詩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疊的,由這些意象組合成了四個美麗而形象的畫面。這四個畫面又有什么聯系呢? 前兩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表面看來似乎互不相關,“橋上”“樓上”這兩個地點,卻因為“看風景”這個動作產生了聯系。 后兩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窗子與夢互不相關,卻在“裝飾”這一點上又產生了聯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畫面,幾個毫不相關的事物,經過詩人的精心構思與組合,變得十分耐人尋味。 看到的風景,進入夢里,將四個畫面交疊在一起,組合成了四個美麗而形象的畫面。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蒙、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顯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愜意,充溢著奇幻色彩、蕩漾著溫馨情調。3.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哲理內涵? 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對的,互相依存,息息相關,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李永強這首詩通過描繪“看”與“被看”、“裝飾”與“被裝飾”的圖景,表達了詩人對主客體相對關系的哲理性思考:宇宙間的事物存在著普遍聯系,互相依存;這個事物與那個事物的關系,是有條件的、受制約的。詩歌主旨liyongqiang李永強斷章看裝飾橋上:你樓上:看風景人明月你風景你你的窗子別人的夢互相依存普遍聯系板書設計風雨吟蘆荻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 蘆荻(1912—1994),原名陳培迪,廣東南海人,詩人。1935年前后開始發(fā)表作品。他的詩以含蓄凝練的語言表現現代生活,洋溢著強烈的時代精神。主要作品有詩集《桑野》《馳驅集》等。作者簡介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 本詩選自《蘆荻詩選》(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1941年12月,正是中華民族遭受苦難最深重的時候,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著我中華大地,那時的中國風雨如晦,陰霾遍布,生靈涂炭。詩人蘆獲深切感受到了時代的風雨,也感受到了全國人民心中積聚著的憤怒的力量,他也因此產生了年輕舵手的“憂懷”,寫下了《風雨吟》這首詩。背景鏈接風雨吟風/從大地/卷來,雨/從大地/奔來。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輕舵手的心,在/大地/風雨的海上。欣賞詩歌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情感。詩歌朗讀風之大,呼嘯奔騰、摧枯拉朽。雨之迅猛,滂沱而下,有一種強大的沖擊力。暴風驟雨席卷大地風從大地卷來,雨從大地奔來。 描繪出了狂風席卷一切、暴雨鋪天蓋地的動態(tài)畫面,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研讀詩歌1.“風從大地卷來,雨從大地奔來”屬于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環(huán)境描寫,緊扣題目,極力渲染環(huán)境的惡劣。 這兩句表面寫景,極言暴風驟雨的翻天覆地之勢,象征著人生的坎坷與遭遇以及當時的中國社會所承受的苦難。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雨中大地景象比喻不僅寫出了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寫出了房舍在風雨中的飄搖不定,象征著中國局勢的動蕩不安。將風雨中的茫?!敖荚北茸? ;起伏動蕩的大海將“房舍”比作 。大海上漂浮的一葉孤舟2.怎樣理解“我有年輕舵手的心,在大地風雨的海上”?“大地”又有什么深層內涵? 這兩句表現了年輕人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憂慮和敢于乘風破浪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 “大地”遭受“風雨”侵襲象征當時風雨如晦的中國局勢。 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2.《風雨吟》中有哪些意象?分別有什么象征意義?風、雨海、舟舵手象征著當時中國社會所承受的苦難(結合背景理解)。象征著處于風雨飄搖中的社會。象征在革命年代引導方向的領路人。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 《風雨吟》通過描繪暴風驟雨摧折下大地被淹沒的景象,隱喻生活發(fā)生重大變故,凸顯了在這重大變故面前“我”展現了愿做年輕舵手的決心,充分體現了“我”面對風雨的勇氣和責任感。詩歌主旨墨劍飄雨liyongqiang風雨吟風雨風卷、雨奔“我”年輕舵手的心關懷社會命運力圖做出努力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喜歡你是寂靜的聶魯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樣,你從遠處聆聽我,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好像你的雙眼已經飛離去,如同一個吻,封緘了你的嘴。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滿了我的靈魂,你從所有的事物中浮現,充滿了我的靈魂。你像我的靈魂,一只夢的蝴蝶。你如同憂郁這個詞。導入新課統(tǒng)一聶魯達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 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黃昏》。早期作品有浪漫主義傾向,后期作品大多是政治題材,歌頌祖國和人民。獲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漫歌》等。作者簡介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 本詩選自《聶魯達抒情詩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陳實譯。聶魯達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多副面孔。他寫了很多政治抒情詩,這些詩的語言慷慨激昂,充滿愛國主義激情,讀來讓人心中狂潮涌動。同時,他也是愛情溫柔的歌者,細膩的情詩如同天籟之音,優(yōu)美動人,情感雋永悠長。而這首《統(tǒng)一》,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充滿哲思的詩人形象。背景鏈接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長短,沒有字數規(guī)定;在韻律上,押韻比較松散,沒有嚴格規(guī)定,但是一般還是遵循一定的韻腳,如《風雨吟》中的“來”“海”等。 ②在語言上:以白話寫詩,不僅以白話詞語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話的語法結構代替文言語法,并吸收國外新語法,如“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霜風呼呼的吹著”等,語言散文化。 ③在觀念上:追求個性與獨立,強調作者主體性情、情感與見解。新詩特點體裁介紹統(tǒng)一所有的葉/是這一片,所有的花/是這一朵,繁多/是個/謊言。因為/一切果實/并無差異,所有樹木/無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欣賞詩歌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情感。詩歌朗讀 統(tǒng)一 聶魯達所有的葉是這一片,所有的花是這一朵,繁多是個謊言。因為一切果實并無差異,所有樹木無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所有的葉與一片葉,所有的花與一片花,所有的樹與一棵樹,都是多對一的關系?!岸唷焙汀耙弧北臼菍α⒌年P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將其等同起來,用對立物表現統(tǒng)一的思想。1.詩歌標題是“統(tǒng)一”,結合詩歌內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統(tǒng)一”這個思想的?研讀詩歌 詩人運用了比喻,引人思考。世間萬物各有各的特點,也就呈現出“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來,“繁多”的表象在迷惑,影響著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像謊言一樣。 “繁多”就本義來看就是種類多,豐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這么簡單,所有的葉子、花朵、果實和樹木都是相同的,整個大自然是美好的,隱喻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三六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統(tǒng)一,皆為人類之向往。所以說,“繁多是個謊言”。 統(tǒng)一 聶魯達所有的葉是這一片,所有的花是這一朵,繁多是個謊言。因為一切果實并無差異,所有樹木無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2.如何理解“繁多是個謊言”? 3.為什么說“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所有的花、葉、果實的存在都是為了生命的傳承,從這點意義上講,繁多是眾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們的本質都是統(tǒng)一的,那就是傳承生命,所以作者說“整片大地是一朵花”。4.有人說:“因為所有的葉都是這一片葉,所以認識了這一片葉就能對所有葉有所認識”你認同這個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認同,將零散的事物化整為統(tǒng)一,通過事物現象歸結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更清楚的認識,是人類本身就存在的認知規(guī)律。(不認同,從事物的獨特性方面闡述,言之成理即可)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4.對比閱讀這幾首短詩,尋找共性,說說新詩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形式新:不拘平仄,不拘長短,沒有字數規(guī)定;在韻律上,押韻比較自由,但是一般會遵循一定的韻律,如《風雨吟》中的“來”“?!?。 語言新:以白話寫詩,不僅以白話詞語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話的語法結構代替文言語法,并吸收外語語法,如“霜風呼呼的吹著”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等,語言散文化。 觀念新:追求個性與獨立,強調作者主體性情、情感與見解。幾首短詩反映了社會生活、人生感悟、個性心靈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意象新:從生活中選取新的意象入詩,如“紅山茶”“舵手”等;對古典意象推陳出新,賦予新的含義,如《月夜》中“霜風”“月”“樹”,因“呼呼”“明明”“頂高”等修飾語,意蘊有了新的變化。合作探究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 這首詩借“葉”“花”“果實”“樹木”等常見意象,指出所有的葉、所有的花、所有的果都是同一片葉、同一朵花、同一個果,看似各有各的個性,卻不失共性,是“統(tǒng)一”的,表明了世界具有統(tǒng)一性與和諧美。詩歌主旨墨劍飄雨liyongqiang李永強統(tǒng)一葉一片統(tǒng)一性和諧美花一朵果實無差異樹木是一棵大地是一朵花繁多是個謊言 (果)統(tǒng)一性本質(因)由表及里板書設計謝謝觀看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