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課 醉翁亭記
用現(xiàn)代漢話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微斯人,吾誰與歸?
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用現(xiàn)代漢語給下列句中的加點詞作注釋:
(1)吾誰與歸________ (2)往來而不絕者________
(3)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________(4)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請用“/”標(biāo)出下列語句中的朗讀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
(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負者歌于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
(1)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開_____________
(4)云歸而巖穴暝_____________
(5)野芳發(fā)而幽香_____________
(6)傴僂提攜_____________
(7)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_
(8)山肴野蔌_____________
(9)雜然而前陳者_____________
(10)宴酣之樂_____________
(11)弈者勝_____________
(12)觥籌交錯_____________
常識填空:
(1)《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學(xué)家,和__________、蘇洵、蘇轍、韓愈、__________、__________、曾鞏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2)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以神來之筆捕捉到了四時之景的詩情畫意,其中描寫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出山間朝暮的變化,語言精練,對比鮮明。
《醉翁亭記》中多處提到“樂”主要表現(xiàn)了哪幾種“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優(yōu)第一階——基礎(chǔ)過關(guān)練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林壑(hè)??????????蔚然(wèi)???????晦明(huì)
B.潺潺(chán)???????宴酣(hān)???????觥籌(gōng)
C.傴僂(lǔ)??????????提攜(xié)???????野蔌(shù)
D.頹然(tuí)????????輒醉(zhé)???????環(huán)滁(chú)
2.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環(huán)滁(chú)???林壑(hè)???????瑯邪(yá)
B.翼然(yì)?????輒醉(zhé)?????釀泉(niàng)
C.野蔌(shù)???傴僂(yǔlǚ)???觥籌(gōng)
D.頹然(tuí)???提攜(xié)?????喧嘩(xuān)
3.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醉能/同其樂。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C.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D.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4.下面句子的譯文有誤的一項是(???)
A.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譯文:不久,太陽落山了,人影四處散開,太守隨著賓客們回去了。
B.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歡樂,酒醒后又能用文字來記述這件樂事的人就是太守。
C.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文:那面容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文:早晨進山,傍晚歸來,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陰
B.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去國懷鄉(xiāng)
C.人知從太守游而樂??????????山水之樂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6.下面的“而”字表修飾的一項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玡也。
B.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D.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7.下列與“行者休于樹”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br />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B.負者歌于途
C.多會于此
D.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8.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日出而林霏開| 而山不加增
B.醉能同其樂|其真無馬邪
C.山間之四時也|戴朱纓寶飾之帽
D.雜然而前陳者|然后能改
9.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雜然而前陳者???????陳:擺放,陳列 B.臨溪而漁???漁:捕魚
C.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快樂 D.太守謂誰?????謂:為、是
10.下列句子在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語序的一項是(?????)
A.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B.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C.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D.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11.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譯文: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
B.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譯文:發(fā)現(xiàn)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譯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文: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
12.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課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潔”“落”四個典型情景來寫四季變化之美。
B.課文包含了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其中太守之樂的境界最高。
C.“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是作者被貶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現(xiàn)。
D.課文第二、三、四段每段開頭都有領(lǐng)起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游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
13.選出下面對課文《醉翁亭記》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文章開頭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寫了西南諸峰、瑯琊山、釀泉、醉翁亭。
B.文章寫“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為了介紹醉翁亭的由來和寫作本文的原因。
C.文章第2段描寫了山間的朝暮變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對偶句,如“野芳發(fā)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這種句式工整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
14.下列對《醉翁亭記》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作者以富有靈性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瑯琊山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色,賞山樂水的歡暢與愜意躍然紙上。
B.文章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xiàn)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
D.文章駢散結(jié)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fù)的音韻美。
培優(yōu)第二階——拓展培優(yōu)練
●課內(nèi)重點語段閱讀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5.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回:???(2)弈:
16.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環(huán)滁皆山也.
(2)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7.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歐陽修)
1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峰回路轉(zhuǎn)???回:曲折 B.云歸而巖穴暝???歸:聚攏
C.野芳發(fā)而幽香???發(fā):散發(fā) D.觥籌交錯???錯:錯雜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山之僧智仙也
A.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B.四時之景不同
C.山間之朝暮也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20.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場面,表達出作者及時行樂的思想。
B.“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兩句表現(xiàn)百姓勞碌卻負債累累,借歌緩解疲乏的情景。
C.“頹然乎其間”呼應(yīng)“飲少輒醉”,以作者酒酣而醉之態(tài),將宴酣之樂推向高潮。
D.全文重復(fù)運用“……者……也”,并連用了二十一個“也”字,顯得繁雜啰嗦。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課后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吼山記
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自以為妙者。
余年十五時,有趙省齋先生名傳者,杭之宿儒①也。趙明府②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門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見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園”。臨流建石閣五椽③,對面石壁有“觀魚躍”三字,水深不測,相傳有巨鱗潛伏,余投餌試之,僅見不盈尺者出而唼食④焉。閣后有道通旱園,拳石亂矗,有橫闊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頂而上加大石者,鑿痕猶在,一無可取。游覽既畢,宴于水閣,命從者放爆竹,轟然一響,萬山齊應(yīng),如聞霹靂生。此幼時快游之始。
(節(jié)選自沈復(fù)《浮生六記》,有刪減)
【注釋】①宿儒:年高而博學(xué)的讀書人。②明府:縣令。③椽:古代房屋間數(shù)的代稱。④唼(shà)食:吞食,猶咬。
2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延( )???????(2)臨( )???????(3)聞( )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名勝所在,貴乎心得。
(2)余投餌試之,僅見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24.請說說選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景的。本文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畫舫齋記
歐陽修[宋代]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東偏之室,治為燕私之居,而名曰畫舫齋。齋廣一室,其深七室,以戶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溫室之奧,則穴其上以為明;其虛室之疏以達,則檻欄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兩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愛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險蹈難,必曰涉川。蓋舟之為物,所以濟難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齋于署,以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哉?矧予又嘗以罪謫,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峽,轉(zhuǎn)而以入于漢沔,計其水行幾萬余里。其羈窮不幸,而卒遭風(fēng)波之恐,往往叫號神明以脫須臾之命者,數(shù)矣。當(dāng)其恐時,顧視前后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因竊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負,列官于朝,以來是州,飽廩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時山川所歷,舟楫之危,蛟黿之出沒,波濤之洶欻,宜其寢驚而夢愕。而乃忘其險阻,猶以舟名其齋,豈真樂于舟居者邪!
然予聞古之人,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茍非冒利于險,有罪而不得已,使順風(fēng)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則舟之行豈不樂哉!顧予誠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
2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豈不戾哉?????????????戾:違反情理 B.穴其上以為明?????????????穴:山洞
C.自汴絕淮?????????????絕,渡過 D.今得除去宿負?????????????宿:往昔的
26.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因竊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
(2)顧予誠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
27.本文與作者的《夢中作》一詩,都提及自己的貶謫經(jīng)歷,但流露的心跡卻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培優(yōu)第三階——中考沙場點兵
(江蘇省淮安市2020年中考語文試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①,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千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dāng)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隋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園傾且頹弛,禽鳥厭之,百卉蕪謝。余購以月俸,茨③墻剪闔④,易檐改涂。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⑤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彼炱虿?,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比粍t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節(jié)選自袁枚《隨園記》,有刪改)
【注釋】①胚胎:此指小倉山為清涼山余脈。②堂皇:廣大的堂廈。③茨:用茅或葦蓋屋子。④闔:草簾子。⑤夭閼(è):阻塞。
【乙】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28.請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biāo)一處)
余 購 以 月 俸
2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自北門橋西行________________????????????②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一官易此園________________?????????????④太守之樂其樂________________
3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閱讀【甲】文,概括“隨園”名稱的由來。
32.【甲】【乙】兩部分文字分別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志趣?請簡要分析。
(2022年云南省中考語文真題)3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謫居齊安⑦,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贍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濤瀾洶涌,風(fēng)云開闔⑧。晝則舟楫出沒于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節(jié)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注釋】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③漢沔:漢江、沔江,③浸灌:水勢浩大。⑥清河:張懷民的家鄉(xiāng)。⑦齊安:即黃州。③闔:閉,意為天陰。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_____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
③謫居齊安 _____
④以覽觀江流之勝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3)【甲】文中“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這兩次問答在選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4)【甲】【乙】兩文中的所寫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022年湖南省懷化市中考語文真題)【甲文】
醉翁亭記(節(jié)選)
歐陽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文】
醒心亭記(節(jié)選)
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②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蜃砬覄谝?,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
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③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①涯:水邊的陸地。②直:直接,徑直。③君:君主,皇帝。
34.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聞 則 其 心 灑 然 而 醒。
3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云歸而巖穴暝
(2)樹林陰翳
(3)構(gòu)亭曰“醒心”
(4)或醉且勞矣
3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37.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先寫朝暮之景,再寫四季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的感慨。
B.甲文第二段層次清晰,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景。
C.乙文中“醒心亭”為曾鞏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韓愈的《北湖》一詩。
D.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38.曾鞏說:“公之作樂,吾能言之。”請聯(lián)系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分析“公之作樂”的內(nèi)涵。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瑯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3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泉香而酒洌( )????????????????????(2)佳木秀而繁陰( )
40.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fēng)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4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亭以雨名/不以物喜 B.越三月/越明年
C.始治官舍/屋舍儼然 D.是歲之春/是日更定矣
42.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
43.請根據(jù)【甲】【乙】兩篇選文回答問題。
(1)這兩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這兩篇文章體現(xiàn)了歐陽修和蘇軾思想和性格上的哪些相同點?
【答案】39.???? (1)清???? (2)茂盛
40.(1)醉翁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充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①高若訥獨以為當(dāng)黜。修貽書責(zé)之謂其不復(fù)知人間有羞恥事若訥上其書坐②貶夷陵令。時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韓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諫官員,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選中。每進見,帝延問執(zhí)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張弛,修慮善人必不勝,數(shù)為帝分別言之。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立品服。會保州兵亂,以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陛辭,帝曰:“勿為久留計,有所欲言,言之?!睂υ唬骸俺荚谥G職得論事,今越職而言,罪也?!钡墼唬骸暗谘灾?,毋以中外為間。”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釋】①司諫:官名,掌議喻規(guī)諫。②坐:坐罪,定罪。
4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峰回路轉(zhuǎn)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野芳發(fā)而幽香
(4)佳木秀而繁陰
4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時仁宗更用大臣/即更刮目相待
B.?dāng)?shù)為帝分別言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C.帝獨獎其敢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今越職而言/越明年
47.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
修貽書責(zé)之謂其不復(fù)知人同有羞恥事若訥上其書坐貶爽陵令
48.請根據(jù)【甲】【乙】兩篇選文回答問題。
(1)請說說兩篇文章發(fā)生的時間有何關(guān)聯(lián)?
(2)歐陽修為人處世在【甲】【乙】兩文中有何不同?
這是一份語文九年級上冊9* 論教養(yǎng)課后作業(yè)題,文件包含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9課《論教養(yǎng)》培優(yōu)分級練解析版docx、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9課《論教養(yǎng)》培優(yōu)分級練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7 敬業(yè)與樂業(yè)測試題,文件包含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8課《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優(yōu)分級練解析版docx、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8課《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優(yōu)分級練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6 我看同步測試題,文件包含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6課《我看》培優(yōu)分級練解析版docx、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6課《我看》培優(yōu)分級練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1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