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的劉熙載曾說:“詞有點,有染?!闭堊屑毮汩喿x《望海潮》(東南形勝),賞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妙處。
任務一: 何謂“點”“染”?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你能說出這首小令的主旨句嗎?
任務一: 任務一:何謂“點”“染”?
“點染”本來是國畫術語。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給出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借用到古典詩詞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面渲染。這在寫景抒情詩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點出要抒發(fā)的感情。二者相互依存,和諧統(tǒng)一。
“點”:抽象的評點(總寫);“染”:具體的描述(分述)。
任務二: 賞析本詞中的“點染”手法。
(1)請你找出詞上闕中的“點”與“染”,賞析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1.“點”: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東南:江浙一帶。形勝:指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山川壯美的地區(qū)。江吳:錢塘位置在錢塘江北岸,舊屬吳國,隋唐時為杭州治所,五代吳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吳都會”。都會:指人群聚集及貨物薈萃之大都邑。據(jù)《宋史》卷八八《地理志》:“余杭、四明,通蕃互市,珠貝外國之物,頗充于中藏云。”
杭州地處東南方,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錢塘(特指杭州)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
這三句總括了“錢塘”印象:“形勝”“繁華”?!皷|南形勝”,言地理位置重要;“江南都會”,說社會條件優(yōu)越;“錢塘自古繁華”說杭州有著長期繁盛的歷史。從“東南”到“三吳”再到“錢塘”,如同一個鳥瞰的鏡頭不斷推進,最終聚焦到杭州一城。此三句,讀來仿佛身臨其境,有一種居高臨下、杭城全景一覽無余之感,給讀者無限遐想空間。
染: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cēn cī)十萬人家。
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畫橋:古時橋常以畫裝飾,故稱。風簾:擋風用的簾子。翠幕:青綠色的帷幕。參差:或曰高低不齊,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人家,約略之詞,言人口之多。
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
染: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煙柳”是說柳樹籠罩在煙霧中,從遠處看,柳樹好像和煙霧融為了一體,寫出了那種朦朧感?!盁熈嫎?,風簾翠幕”是說柳樹籠罩在煙霧中,橋梁上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彩畫,遮擋門窗的簾子和翠綠色的帷幕隨風搖擺,描繪的是居民區(qū)的情景,寫出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雅致。“參差”是說閣樓、房屋高低不齊,寫出了房屋鱗次櫛比的錯落感?!笆f”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彼時的杭州城人煙稠密的繁榮景象。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怒濤:每年陰歷八月錢塘江有特大的潮汛。霜雪:比喻翻卷的白色浪花,是錢塘潮水給人最突出的視覺印象,也是面對錢塘潮水人們慣用的比喻。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
“云樹”是高聳入云的樹木,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錢塘江岸邊樹木高聳挺拔、古老的特點?!袄@”是環(huán)繞的意思。高聳入云的樹木環(huán)繞著沙堤?!袄@”字寫出了古樹成行,長堤迤邐曲折的態(tài)勢?!芭笔菦坝康囊馑?。怒濤指洶涌的波濤?!芭睂懗隽瞬牧Χ扰c氣勢,把浪花飛濺的情態(tài)寫得形象逼真?!熬怼笔窍淼囊馑迹憩F(xiàn)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浪翻滾,排山倒海的壯觀氣勢?!八北扔骼嘶?,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浪花潔白的特點。這三句寫出了錢塘江潮的壯麗,突出杭州的“形勝”。
市列珠璣(jī),戶盈羅綺(qǐ),競豪奢。
璣:不圓的珠,或指小珠。珠璣,此處泛指珠寶等珍貴物品。綺:彩色的絲綢。這句話大戶人家穿著綾羅綢緞。競豪奢:比賽豪華,賭闊氣。
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列”是陳列的意思;“盈”是堆滿的意思;“競”是競相、爭相的意思。市場上陳列著各種各樣的珠寶,家家戶戶堆滿了綾羅綢緞,人們之間爭相比豪氣、斗闊氣。這三個字突出表現(xiàn)了杭州經(jīng)濟的繁榮和市民的殷富,真是物阜民豐。這三句,突出了杭州的繁華與富有。
上闕三句先用“點”的手法,寫出杭州“形勝”“繁華”特點,緊接著作者連用三個場景非常緊湊地渲染了杭城的都市“繁華”,即上闕截取杭城的街巷河橋之美、郊外江堤猛浪、人民生活富足三個方面細節(jié)描寫,是為了上闕“形勝”“繁華”三方面內(nèi)容的染筆。三個場景在鑒賞角度上形成了視覺轉(zhuǎn)換、動靜結合、遠近高低、景物顏色對比等方式的滲透,著力渲染杭城“形勝”之極、“繁華”之盛,展現(xiàn)出一幅熱鬧又寧靜的市郊生活畫面。
(2)請你找出詞下闕中的“點”與“染”,賞析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點:重湖疊巘清嘉
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一作“?”,意為大山上之小山。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
賞析:“重湖疊巘清嘉”是對西湖美景的總體概括,“重湖”指西湖分里湖、外湖,“疊巘”指附近的山巒,一“重”一“疊”表現(xiàn)景觀的層次感,“清嘉”點出石湖景致的秀美風格?!扒寮巍币辉~高度概括了湖山之美,成為又一個點筆,下文則是對它的渲染和烘托。
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即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nóng)歷九月。桂子:桂花。十里荷花:白居易《余杭形勝》云:“連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br/> 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
杭城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之美,美在桂子、更在荷花,故點到桂子、荷花又是選點顯面,實寫桂花,實際上代表此地更多的美景、寶物,不光點到即止,令讀者由此及彼產(chǎn)生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肮鹱印迸c“荷花”分別照應前文的“疊巘”和“重湖”,這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襯托出西湖的秀美,是染筆之一。
桂花和荷花,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花,歷代墨客題詠不絕。如白居易《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庇秩鐥钊f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倍弑臼遣煌瑫r節(jié)開放,詞人卻打破了時間界限,將其集中在一個畫面里,且對仗工穩(wěn),遂成名句。
染: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泛夜:“夜泛”的倒文。泛,漂游。嬉嬉:和樂貌。蓮娃:采蓮女。
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
染: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賞析:兩句互文見義,意無論晝夜,總有優(yōu)美的歌聲,樂聲在湖面上回蕩。而“嬉嬉釣叟蓮娃”更描繪出一派和樂之景。湖面羌管、菱歌,垂釣老者,采蓮孩童的嬉戲,景美人歡,天人合一的思想流露在作者筆下?!芭弊趾汀胺骸弊滞怀隽耸忻疋蛔缘?、和諧詩意的生活狀態(tài),這是染筆之二。
染: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高牙:高矗之軍旗,高官出行時的儀仗旗幟。牙:軍旗,竿上以象牙飾之。異日:改日。圖將:畫出。
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
“千騎擁高牙”寫出了人物的身份,寫了出游隨從的眾多,表現(xiàn)官員的威勢?!俺俗砺牶嵐摹睂懷绾ㄖ畼罚_懷暢飲,酩酊大醉,已經(jīng)寫出了宴飲的歡樂,醉后還要聽音樂,把飲宴之樂推向了極點。“吟賞煙霞”寫出山之樂,前面寫了山,寫了水,這里以“煙霞”二字來表現(xiàn)景物之美,體現(xiàn)出山川靈秀的一面。不僅欣賞湖山之美,情不可遏還要形之吟詠。這既表現(xiàn)官員的儒雅風流,也是對西湖美景的側面贊美和夸獎,這是染筆之三。
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異日:改日。圖將:畫出。將,助詞,無實義。鳳池:即鳳凰池,禁中池沼,中書省所在地,唐宋時多以鳳池代稱宰相。
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賞析:“夸”什么?當然是“好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所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此處僅以“好景”來總括杭城之美,則“好景”為點筆?!盁熈嫎颉薄霸茦涞躺场薄笆辛兄榄^”“桂子荷花”“羌管菱歌”“吟賞煙霞”等諸多畫面描寫都是染筆。“好景”也對應首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一句,此等好景,只有滿懷對杭城的喜愛之情才能夠傾盡筆墨,僅一百余字,無所不容。
下闕重點寫西湖美景,“重湖疊巘清嘉”是點,總寫西湖的湖山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是染,詳細地描繪了不同季節(jié)西湖的美景和杭州官民在西湖游樂的情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點
居住環(huán)境華美,錢塘景觀壯闊,百姓生活富有 (分) ——染
重湖疊巘清嘉(總) ——點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分) —— 染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總) ——點
任務三: 作者為何這樣又“點”又“染”,濃墨重彩把杭州描寫得如此美麗繁華?
這詞是對杭州山水的美景贊美,對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的頌揚,它反映了當時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
孟元老《序》記載: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jié)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diào)弦于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qū)之異味,悉在庖廚?;ü鉂M路,何限春游;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這是一首投贈詞。歌頌官員政績,以求干謁(gān yè為某種目的而求見)。
吳熊和《柳永與孫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證》考證此詞為柳永在杭州贈資政殿學士、知杭州孫沔作。孫沔向誤作孫何。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十一引楊湜《古今詞話》:柳耆卿與孫相何為布衣交。孫知杭州,門禁甚嚴。耆卿欲見之不得,作《望海潮》詞,往謁名妓楚楚曰:“欲見孫相,恨無門路。若因府會,愿借朱唇歌于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說柳七。”中秋府會,楚楚宛轉(zhuǎn)歌之,孫即日迎耆卿預坐。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回顧這首詞,一方面表達了詞人對杭州的喜愛與贊美,另一方面也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雖然從寫作目的上來看,格調(diào)或許并不高,甚至有點吹噓政績、粉飾升平之嫌。但除卻這一點,從詞作本身來看,仍有可取之處。 首先,拓展了詞的題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社會面貌。 其次,柳永雖然在后世以其婉約詞著稱,但這首詞卻不乏壯美之感,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4.1 *望海潮(東南形勝)完美版課件ppt,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相關鏈接四大旗幟,二吟詠詞韻,三梳理脈絡,鑒賞語言,品析手法,比較閱讀,仿寫運用,背誦并默寫本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4.1 *望海潮(東南形勝)優(yōu)質(zhì)課ppt課件,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投贈詞,再讀本詞讀懂詞意,人煙之盛,壯闊之景,文如其人,奉旨填詞柳三變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4.1 *望海潮(東南形勝)教課課件ppt,共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