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教學分析1.   教材分析:《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編排的課文全是演講詞,除了讓學生掌握演講的一些常識,培養(yǎng)演講 的能力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標?!案裎镏轮背寣W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有服務人類,回報于社會的高尚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本文是丁肇中1991 10 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情系中華”大會上 演講的一篇演說詞的一部分。作者針對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 狀況,分析了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觀 點: 我們應該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學、 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要靠實踐來發(fā)現(xiàn) 事物的真相。本文思路清晰,說理透徹,語言準確。2.   學情分析:學生第一次學習演講詞,演講詞有鮮明觀點鮮明,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一課中,首先應在學生讀課文時找出闡明作者觀點的語句,引導學生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及其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其次讓學生了解本篇演講詞的特點: 即觀點簡潔明確,符合聽眾需求; 思路清晰嚴密,便于 聽眾理解 ;例證詳實典型,拉近聽眾距離。第三,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反觀自我,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教學目標1. 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演講的語言特點。2了解演講者的觀點,把握演講詞層層推進的結構;理解演講中事例對于觀點的印證作用。3.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樹立格物致知精神。教學重點  了解演講者的觀點,把握演講詞層層推進的結構;教學難點  理解演講中事例對于觀點的印證作用。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同學好,對于本文的作者丁肇中,大家了解嗎?一、作者簡介丁肇中( 1936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祖籍是山東日照,因為發(fā)現(xiàn) J粒子而獲得 197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丁肇中當時因為這個獎,激怒了美國政府。按照慣例,每一位諾獎獲 得者,都要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丁肇中得知后,決定要在那個莊嚴、神圣 的時刻,用自己的母語發(fā)言。于是,他就鄭重的通知了瑞典皇家科學院。 對此,瑞典皇家科學院立即做出了積極友好的回應,表示歡迎,其他得知此消息的科學家,也深受震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公民,決定用中文致辭!”,傳遍世界,他們明白,這位大科學家,是要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榮譽,同祖國分享。二、預習檢測1.   字音字形丁肇中(zhào 朱熹(xī)  彷徨( páng huáng中庸(yōng 論語(lún 袖手旁觀(xiù)2.   詞語釋義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致知: 獲得知識。致,獲得。彷徨: 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袖手旁觀: 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的冷淡態(tài)度。本文指不作任何探究實 驗的消極觀察。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fā)急。三、整體感知1.聽讀課文,初感內容請聽讀課文,邊聽邊圈劃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和重點詞句,梳理出文章的 結構層次。2 、再讀課文,梳理思路剛剛我們聽讀了一遍課文,相信大家也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了中心句和重點詞的圈劃,現(xiàn)在老師帶著大家把課文思路梳理一遍。19905嘹望周刊等單位組織情系中華征文活動歷時一年四個月,收到來稿近千篇,周刊海外版對部分來稿進行了刊登,在海內外產生熱烈的反響。征文評委會評出兩篇特別榮譽獎,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的懷念是其中一篇。19911018日,征文活動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丁肇中在會上發(fā)表了這篇演講。文章在一開始,首先表達了對活動主辦方授予其特別榮譽獎的感謝, 接著簡單說明了自己寫《懷念》這篇文章的初衷,深切懷念自己的父親,借此表達對祖國和故土的思念。便由此轉入演講的主題——中國學生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總結: 第一段表達感謝就快速轉入演講主題。 第二段介紹“格物”和“致知”的出處是“四書”中的“大學”,并解釋其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接著指出這相當于現(xiàn)在所說的“實 驗”。接著筆鋒一轉,指出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于是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第四、五段以王陽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為例,說明王陽明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這是儒家傳統(tǒng)的看法決定的。總結: 這幾段介紹“格物致知”的出處和含義,指出傳統(tǒng)教育的弊 端。既然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那么,真正的格物致 知是怎樣的呢?第六段,作者從一個大科學家的身份,而且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的身份,分析科學上的實驗精神的重要性。他從科學發(fā)展歷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討就可求到的。接著述了實驗的過程和要求:實驗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實驗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目標作為探索過程的向導。演講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質為例,說明要得到關于竹子的知識,只有靠科學實驗,消極觀察、袖手旁觀是無濟于 事的。總結: 這幾段分析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傳統(tǒng)中國教育使學生缺乏實驗精神,那么,現(xiàn)在的情況怎樣呢? 接著,作者指出,“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xù)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表現(xiàn)為: 中國學生大都偏重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重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考試的成績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常常不知所措。接著是以“個人的經驗為證”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誤以為靠埋頭讀書能應付一切,結果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前面介紹了,他所受的教育一半是傳統(tǒng)教育,一半是 西方教育,所以他的經驗很有說服力。總結: 這兩段進一步揭露了傳統(tǒng)教 育的弊病,強調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最后一段,作者先闡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 不但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對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也是不可少的,這樣把格物致知精神的作用拓展開來,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最后提出對中國一代人的希望:“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 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總結: 最后一段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并提出希望。四、觀點探究“觀點是演講的靈魂” ,那么,本文的觀點是什么呢? 談到觀點,大家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題目就是這篇演講詞的觀點。沒錯。但是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題目缺少主語,你們把主語補充完整嗎? 文章開頭第一段提 出話題: “談談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本文的觀點就是對這個話題的回答。我們補充完整就是: “中國學生應用格物致知的精神去學習自然科學。 同學們,怎樣理解“格物致知精神”呢? 我們一起把文中的相關內容梳理出來。先解釋《大學》“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其實質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實驗精神”。 “試驗精神”表現(xiàn)為: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探測”; ②“實驗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細致具體的計劃”。最后指出,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過程不 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五、結構層次剛剛我們一起把課文的思路梳理了一遍,同學們,你們圈劃出來的內 容和老師圈劃的一致嗎? 我們已經把文章細細地讀了兩遍,相信大家對文章的思路有了清晰的了解,現(xiàn)在老師來總結一下本文的結構層次。 全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 ,提出問題。由獲獎感言,引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212 段) ,分析問題。分析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病和實驗精神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 13 段) ,解決問題。強調培養(yǎng)實驗精神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希望。總結: 結合前面的思路梳理,我們便可發(fā)現(xiàn),這篇演講詞的結構有這樣的特點: 思路清晰,層層遞進。課堂小結通過梳理課文,我們整體感知了文,理解了格物致知的含義,明確了本文的觀點,梳理了文章的思路,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1.了解了本文的觀點: 中國學生應用格物致知精神去學習自然科學。特點: 簡潔鮮明、有針對性2.梳理了課文的思路: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點: 思路清晰、層層遞進深入探究:我們剛才從觀點和思路的兩個方面進行了歸納總結。除此之外,這篇文章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運用了一些事例來印證觀點,為什么要舉這 些例子呢?1.  丁肇中先生為什么要舉陽明格竹的例子?2.  為什么要舉自己的例子?歸納小結:歸納本篇演講詞的特色1.觀點明確,有針對性       符合聽眾需求。2.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便于聽眾理解。3.例證有力,內容充實        拉近聽眾距離拓展延伸:對于作者表達的觀點,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試著舉例印證。“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有個別同學考試成績不錯,但是處理實際問題時卻束手無策。我還聽說,四川省的一名女生以比較高的分數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入學后,她高超的計算能力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墒?,她做實驗的能力非常差,一連三周下來,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個實驗,這又使她的老師大為惱火。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span> 反面舉例,典型詳實“兩彈”元勛鄧稼先數十年如一日,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為證實實驗效果,經常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投身到水稻增產的研究。為實驗秧苗,他日夜守護在秧田邊,親身實踐,奮斗九年,終于培育出型雜交水稻,創(chuàng)造世界一大奇跡。 課堂小結  201911月,丁肇中先生參加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國際戰(zhàn)略研討會并發(fā)言。  他說:“過去40年,有很多優(yōu)秀的中國科學家和我合作,他們對實驗作出重要的貢獻。每個實驗,都自己發(fā)明新的儀器,使實驗成功;實驗的結果,改變了對宇宙的認識?!?/span>  他還說:“四千年以來中國在人類自然發(fā)展史上有過很多重要貢獻,今后一定能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時間內,為中國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到“一定能作出更大貢獻”,這是一個多么大的轉變呀!中國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國!中國學生也不是丁先生三十年前認識的學生!世界已經開始重新認識中國!這是因為:中國有鄧稼先、袁隆平,有呦呦、鐘南山,有無數科研工作者,有千千萬萬的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有識之士......我們堅信:中華民族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的努力,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一定會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作業(yè)布置1.同步練習基礎部分2. 閱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3.預習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上)板書設計本篇演講詞的特色:1.觀點明確,有針對性       符合聽眾需求。2.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便于聽眾理解。3.例證有力,內容充實        拉近聽眾距離

相關課件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學課件ppt: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學課件ppt,文件包含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課件pptx、課文朗讀-八語下-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6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ppt課件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課件ppt: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課件ppt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