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課時 速度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理解其矢量性.2.知道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速率的含義,并會進(jìn)行有關(guān)計算.
一、速度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
3.定義式:v=.
4.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米每秒,符號是m/s或m·s-1.常用單位:千米每時(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3.6 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選填“標(biāo)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時間Δt內(nèi)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1)描述物體在時間Δt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
(2)v=.
2.瞬時速度
(1)描述物體某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及方向.
(2)當(dāng)Δt非常非常小時,叫作物體在時刻t的瞬時速度.
3.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囁俣扔嫷氖緮?shù)是汽車的速率.
4.勻速直線運動:瞬時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相等.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由v=可知,v的大小由Δx決定.( × )
(2)兩物體的速度分別是v1=2 m/s,v2=-3 m/s,則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為v1>v2.( × )
(3)物體的平均速度為零,則物體一定處于靜止?fàn)顟B(tài).( × )
(4)時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某點的瞬時速度.( √ )
2.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牙買加選手博爾特在男子100 m和200 m決賽中分別以9.69 s和19.30 s的成績破兩項世界紀(jì)錄,獲得兩枚金牌.則他在100 m決賽中的平均速度約為__________ m/s,在200 m決賽中的平均速率約為 m/s.(結(jié)果均保留四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 10.32 10.36
一、對速度的理解
導(dǎo)學(xué)探究 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30 min內(nèi)行駛了8 km,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成績?yōu)?0 s,自行車和運動員哪個快?
答案 通過比較兩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的位移,可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
自行車:==≈4.4 m/s;
運動員:==10 m/s;
所以運動員快.
知識深化
1.對速度的理解
(1)公式:v=,其中Δx是物體運動的位移,不是路程;
(2)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深度思考] 某同學(xué)根據(jù)v=得出v與位移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的結(jié)論,正確嗎?為什么?
答案 不正確.v=是速度的定義式,v的大小與Δx及Δt無關(guān).比如勻速直線運動中v不變.
2.速度是矢量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比較兩個物體的速度是否相同時,既要比較速度的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較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多選)對速度的定義式v=,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v與運動的位移Δx成正比,與運動時間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與運動的位移Δx和時間Δt都無關(guān)
C.此速度定義式適用于任何運動
D.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 BCD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v=是計算速度的公式,適用于任何運動,此式只能說明速度可由位移Δx與時間Δt的比值來計算,并不是說v與Δx成正比,與Δt成反比,故A錯誤,B、C、D正確.
針對訓(xùn)練1 (多選)甲、乙兩質(zhì)點在同一直線上做勻速運動,取向右為正方向,甲的速度為2 m/s,乙的速度為-4 m/s,則可知( )
A.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B.因為+2>-4,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這里正、負(fù)號的物理意義是表示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
D.若甲、乙兩質(zhì)點同時由同一點出發(fā),則10 s后甲、乙相距60 m
答案 ACD
解析 速度是矢量,其正、負(fù)號表示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比較大小只比較其絕對值,故A、C正確,B錯誤;甲、乙兩質(zhì)點在同一直線上由同一點出發(fā),向相反方向運動,10 s內(nèi)甲運動了20 m,乙運動了40 m,故10 s后甲、乙相距60 m,D正確.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導(dǎo)學(xué)探究 如圖1所示,甲、乙兩地直線距離為20 km.
圖1
(1)小明開車從甲地到乙地,用時20分鐘,他的平均速度為多大?
(2)途中某時刻小明發(fā)現(xiàn)速度計指示為70 km/h,此示數(shù)表示什么?
答案 (1)由v=得:v==60 km/h.
(2)表示此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速率)為70 km/h.
知識深化
1.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比較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與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對應(yīng)
描述物體在某時刻運動的快慢和方向,與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對應(yīng)
大小
由v=求出
當(dāng)Δt→0時可由v=求出
方向
與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與物體某時刻運動的方向相同
就是該時刻物體運動的方向
說明
(1)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相等
(2)當(dāng)Δx足夠小或Δt足夠短時,可以認(rèn)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時速度
[深度思考] 如圖2所示,是高速公路路邊提示牌,圖中的“120”、“100”、“90”、“60”是什么意思?
圖2
答案 “120”是小汽車最高限速120 km/h,“100”是大巴車最高限速100 km/h;“90”是大貨車最高限速“90 km/h”,所有上高速的車輛最低限速是60 km/h,這些都是瞬時速度.
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較
(1)平均速度
①定義式:平均速度=,即v=.
②意義:粗略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guān).
(2)平均速率
①定義式:平均速率=,即v=.
②意義:粗略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與物體運動的路徑有關(guān).
(3)速率
①概念:速率是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的簡稱.
②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運動的快慢.
[深度思考] 速率是瞬時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是否等于平均速度的大?。?br />
答案 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多選)關(guān)于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般講平均速度時,必須講清是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
B.對于勻速直線運動,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無關(guān)
C.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確描述運動的快慢
D.只有瞬時速度才可以精確描述變速運動
答案 ABD
解析 一般講平均速度時,必須講清是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選項A正確;對于勻速直線運動,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無關(guān),選項B正確;平均速度是指物體運動過程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所以只有瞬時速度才可以精確描述變速運動,選項C錯誤,D正確.
針對訓(xùn)練2 以下關(guān)于速度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子彈以900 m/s的速度從槍口射出,指的是平均速度
B.汽車在平直的鄉(xiāng)村公路上的行駛速度約為3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某城區(qū)道路汽車的限速為4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D.比較汽車和動車從宜昌開往武漢的行駛快慢,應(yīng)比較它們的瞬時速度
答案 B
2018年國際田聯(lián)馬德里挑戰(zhàn)賽的男子百米比賽中,蘇炳添以9秒91奪冠,追平亞洲紀(jì)錄.假設(shè)他在50 m處的速度為9.9 m/s,到達(dá)終點的速度為10.5 m/s,則他在比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
A.9.9 m/s B.10.1 m/s
C.10.2 m/s D.10.5 m/s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v== m/s≈10.1 m/s,故選B.
(2021·邢臺八中月考)一輛汽車沿平直的公路單向行駛,從A處行駛到B處用了60 s,A、B兩地相距900 m;在B處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又用了45 s到達(dá)A、B的中點C處.問:
(1)這輛汽車前6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這輛汽車從A處到C處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 (1)15 m/s (2)3.33 m/s
解析 (1)前6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v== m/s=15 m/s.
(2)從A到C的平均速度:v′== m/s≈3.33 m/s.
一物體沿正東方向以4 m/s的速度勻速運動4 s,又以3 m/s的速度向北勻速運動4 s,求這8 s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tan 37°=).
答案 2.5 m/s,方向為東偏北37° 3.5 m/s
解析 如圖所示,物體先向東由A運動到B,通過的位移x1=4×4 m=16 m,接著又向北行進(jìn)x2=3×4 m=12 m到達(dá)C點,則8 s內(nèi)通過的位移大小為x==20 m.
所以這8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2.5 m/s
設(shè)AB與AC間夾角為θ,則tan θ==
所以θ=37°,所以平均速度方向為東偏北37°
平均速率率==3.5 m/s.
考點一 對速度的理解
1.(多選)下列關(guān)于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體運動快
B.速度描述物體的位置變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體位置變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變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置不變化,則這段時間內(nèi)物體速度為零
答案 AD
解析 根據(jù)速度的定義知,A、D正確.速度大表示物體的位置變化快,但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物體位置變化(即位移)不一定大,B、C錯誤.
2.(多選)下列關(guān)于速度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
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
C.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變的
D.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變的
答案 AC
解析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A項正確.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C項正確.
考點二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3.(2020·菏澤市高一檢測)電動自行車(圖1)以其時尚、方便、快捷深受廣大中學(xué)生的喜愛,但由電動自行車引發(fā)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學(xué)習(xí)交通安全常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是確保學(xué)生交通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按規(guī)定,電動自行車在城區(qū)限速20 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
C.交通事故發(fā)生時,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駛的速度,指的是瞬時速度
答案 B
解析 電動自行車限速20 km/h,是指電動自行車的最高時速,為瞬時速度,A錯誤,B正確;交通事故發(fā)生時,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碰撞時的速度,為瞬時速度,C錯誤;在某一路段行駛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D錯誤.
4.(多選)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車啟動后在第10 s末,速度表的指針指在如圖2所示的位置,前10 s內(nèi)汽車運動的位移為150 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2
A.第10 s末汽車的瞬時速度是70 km/h
B.第10 s末汽車的瞬時速度是70 m/s
C.前10 s內(nèi)汽車的平均速度是15 m/s
D.前10 s內(nèi)汽車的平均速度是35 m/s
答案 AC
解析 汽車的速度表顯示的是瞬時速率,由題圖可知在第10 s末汽車的瞬時速度是70 km/h,故A正確,B錯誤.前10 s內(nèi)汽車的位移是150 m,則汽車的平均速度為15 m/s,故C正確,D錯誤.
5.汽車從立交橋頂上向下做變速直線運動.已知第1 s內(nèi)通過2 m、第2 s內(nèi)通過4 m、第3 s內(nèi)通過6 m,則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第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4 m/s
B.第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2 m/s
C.后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2 m/s
D.后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4 m/s
答案 A
解析 第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v==4 m/s,選項A正確,B錯誤;后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v2==5 m/s,選項C、D錯誤.
6.用同一張底片對著小球運動的路徑每隔0.1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圖3所示,則小球在圖中運動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圖3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無法確定
答案 C
解析 由題圖可知,小球運動的位移大小Δx=6 cm-1 cm=5 cm=0.05 m,運動時間Δt=0.1×3 s=0.3 s,小球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v== m/s≈0.17 m/s.
7.為提高百米賽跑運動員的成績,教練員分析了運動員跑百米全程的錄像帶,測得運動員在前7 s內(nèi)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終點共用10.8 s,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在百米賽跑全過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
B.運動員在前7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8.71 m/s
C.運動員在7 s末的瞬時速度約為9.2 m/s
D.運動員在第7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9.2 m/s
答案 D
解析 運動員在百米賽跑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m/s≈9.26 m/s,選項A正確;運動員在前7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7== m/s≈8.71 m/s,選項B正確;7 s末到7.1 s末時間較短,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9.2 m/s,近似等于7 s末的瞬時速度,而不能認(rèn)為是第7 s內(nèi)的平均速度,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
8.(多選)設(shè)游客甲駕車從九華山大門去黃山大門,行程162 km.游客乙駕車從黃山大門趕往九華山大門,行程158 km.若兩人恰好同時出發(fā)且同時到達(dá),則甲、乙在兩地之間運動的過程中( )
A.研究甲車的行駛路程時能將甲車看成質(zhì)點
B.甲車、乙車的平均速度相同
C.甲車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車的平均速率
D.游客乙駕車行駛“158 km”指的是位移
答案 AC
9.(2021·泰安一中高一上月考)某賽車手在一次野外訓(xùn)練中,先利用地圖計算出出發(fā)地和目的地的直線距離為9 km,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用時5 min,賽車上的里程表顯示的里程數(shù)增加了15 km,當(dāng)他經(jīng)過某路標(biāo)時,車內(nèi)速度計指示的示數(shù)為150 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瞬時速度是108 km/h
B.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經(jīng)過該路標(biāo)時的瞬時速率是150 km/h
答案 D
解析 在整個過程中賽車手的瞬時速度不斷變化,A錯誤;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時間的比值,即v===108 km/h,平均速率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即v′===180 km/h,B、C錯誤;當(dāng)他經(jīng)過某路標(biāo)時,車內(nèi)速度計指示的示數(shù)即經(jīng)過該路標(biāo)時的瞬時速率,D正確.
10.(多選)如圖4所示,在1 000 m體能測試中,小明沿某400 m圓形跑道從A點出發(fā),其成績?yōu)?分40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4
A.小明的平均速率約為4.55 m/s
B.小明的平均速率約為0.91 m/s
C.小明的平均速度約為0.91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約為0.58 m/s
答案 AD
解析 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為v1== m/s≈4.55 m/s.平均速度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小明跑了兩圈半,位移大小等于圓形跑道的直徑,所以平均速度為v2== m/s≈0.58 m/s.所以選A、D.
11.(多選)一質(zhì)點沿一邊長為2 m的正方形軌道運動,每秒內(nèi)勻速移動1 m,初始位置在bc邊的中點A,由b向c運動,如圖5所示,A、B、C、D分別是bc、cd、da、ab邊的中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5
A.第2 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為1 m/s
B.前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m/s
C.前4 s內(nèi)的平均速率大小為0.5 m/s
D.前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2 m/s
答案 AB
解析 由質(zhì)點每1 s勻速移動1 m可知,質(zhì)點運動的速率為1 m/s,即在每一時刻的瞬時速率均為1 m/s,每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率也均為1 m/s.前2 s內(nèi)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為2 m,由A運動到cd邊的中點B,在第2 s末瞬時速度大小為1 m/s,方向由B指向d,瞬時速率為1 m/s,前2 s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x1=|AB|== m= m,平均速度為1== m/s,方向由A指向B,故A、B正確,D錯誤.前4 s內(nèi)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為4 m,平均速率仍為1 m/s,故C錯誤.
12.某物體由A點出發(fā)做直線運動,前5 s向東行駛了30 m到達(dá)B點,又向前行駛了5 s前進(jìn)了60 m到達(dá)C點,在C點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駛,經(jīng)歷了6 s運動了120 m到達(dá)A點西側(cè)的D點,如圖6所示,求:
圖6
(1)最后6 s時間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過程的平均速度;
(3)全過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 (1)20 m/s,方向向西 (2)1.5 m/s,方向向西 (3)10.5 m/s
解析 (1)最后6 s時間內(nèi)物體從C點到D點的位移大小為Δx3=120 m,則平均速度為v1===20 m/s,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體初位置為A點,末位置為D點,其位移是,方向向西,大小Δx=Δx3-Δx1-Δx2=120 m-30 m-60 m=30 m,所用時間t總=5 s+5 s+4 s+6 s=20 s.
則平均速度大小為v2===1.5 m/s,方向向西.
(3)全過程的路程s=30 m+60 m+120 m=210 m.
全過程的平均速率==10.5 m/s.
13.(2020·唐山一中月考)一輛汽車做單向直線運動,先以15 m/s的速度行駛了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 m/s的速度行駛,則汽車從開始到行駛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
A.16 m/s B.16.3 m/s
C.17.5 m/s D.18.8 m/s
答案 A
解析 設(shè)全程位移大小為x,先后兩個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剑獾茫?6 m/s,選項A正確.
14.某物體沿一條直線運動:
(1)若前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答案 (1)(v1+v2) (2)
解析 (1)==(v1+v2)
(2)==.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課時學(xué)案,共20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2課時學(xué)案設(shè)計,共9頁。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4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1課時學(xué)案,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