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課人
學科
物理
課題
1.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學內(nèi)容分析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重要物理量,本節(jié)內(nèi)容圍繞速度概念的建立展開。教科書的內(nèi)容安排是有層次的。具體表現(xiàn)為首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回憶初中時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并且引導學生分析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同時段的運動快慢是否相同,這為引入瞬時速度做好了鋪墊。然后在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不僅應該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多少,還要描述其快慢,這就需要建立速度的概念。為進一步精確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又引入了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最后,結(jié)合瞬時速度的概念,研究測量速度的方法以及描繪速度我—時間圖像的方法。
學情分析
速度是學生初中已有的概念,難點表現(xiàn)在對概念的重建和進階學習上,由于位移和路程的不同,高中所學的速度概念與初中不同,教科書提醒學生注意這個差異。
平均速度過度到瞬時速度的極限思想學生首次接觸,因此是本節(jié)的另一個難點。學生對?t非常非常小的含義,不一定理解的很清楚,教師可以用勻速直線運動作為過渡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學生一時不理解也不必強求。隨著物理和數(shù)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學生會逐漸加深對極限思想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抽象概括,理解速度的含義。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初步體會極限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應用和意義。
3.理解v-t圖像的含義,并會根據(jù)v-t圖像分析物體運動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
4.聯(lián)系與速度有關(guān)實例,體會物理學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增強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重點)
2.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qū)別。(重點)
3.理解計時點與計數(shù)點的區(qū)別以及比值定義法。(難點)
4.瞬時速度概念的形成與瞬時速度的計算方法。(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首先,觀看百米比賽視頻。
【教師提出問題】
(1)運動員在100m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同時出發(fā),他們是否同時到達終點?
(2)他們不同時到達終點,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用哪個物理量來描述這種不同?
(3)根據(jù)我們初中學習,速度的定義是什么?
學生觀看視頻,然后根據(jù)教師所提問題,分組討論問題。
第(1)(2)兩個問題是為了引出學生初中已經(jīng)學習過的速度概念;
第(3)問題讓學生回憶初中物理對速度的定義,未后面和高中速度定義做比較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
(1)運動員在100m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同時出發(fā),經(jīng)過長短相同的路徑,不同時到達終點,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員們位置變化的快慢相同嗎?運動的方向相同嗎?
(2)有兩輛車從同一地點同時沿直線出發(fā),一輛向東開,一輛向南開,路程與時間的比都是20m/s,你認為它們的運動相同嗎?位置變化相同嗎?
(3)有兩輛車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經(jīng)過長短不同的路徑,同時到達一個終點,這段時間內(nèi)兩輛車位置變化的快慢相同嗎?
(4)通過以上三點的分析,我們研究物體運動的快慢,很多時候要研究物體的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快慢,此時應如何定義速度呢?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2.公式:
3.物義: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或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
4.單位:國際單位制為m/s或m?s-1; 其它單位:km/h或km?h-1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v的方向與時間Δt內(nèi)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教師提出問題】
(1)觀察上面截圖,我們說取得冠軍的運動員跑的快,那么這位運動員在100m全程中的每個位置跑的都是最快的嗎?
(2)對運動員的速度,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才更為準確?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物體在這段時間 (或這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
(2)公式:
(3)物義:粗略地描述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
(4)方向:與某段時間內(nèi)位移的方向一致。
(5)注意:計算物體的平均速度時必須指明物體是在哪段時間內(nèi)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教師提出問題】
(1)平均速度描述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那么,怎樣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和方向呢?
(2)我們是否可以用由t到t+?t一小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來替代某時刻t的速度呢?如果可以,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
(2)當△t 非常非常小,△x/△t 就可以看做某時刻(或某位置)的瞬時速度。(極限思想)
(3)物義:精確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4)方向:這一時刻物體的運動方向。
(5)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
(6)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為一標量。
(7)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8)在x-t圖像中認識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①數(shù)學知識補充:
在數(shù)學一次函數(shù)y=kx+b所對應的圖像中,用斜率表示圖線傾斜程度大小,公式中的K值即為直線的斜率。圖像中對斜率的定義:
②x-t圖像的斜率意義:
若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x-t圖像如圖所示,
過A點的割線AB的斜率反映是AB段內(nèi)的平均速度,顯然與5s時的瞬時速度差異較大??s短了與A點的時間間隔割線AC,其斜率反映的平均速度更接近5s時的瞬時速度,進一步縮短時間間隔,趨近于0,過A點的切線斜率就準確反映了5s的瞬時速度。
3.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fā)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公式:
(3)平均速率為一標量。
(4)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師出題】
【例題1】在一次室內(nèi)田徑賽期間,有三位運動員A、B、C從所住地M出發(fā)到賽場N。他們選擇了三個不同的路徑同時出發(fā),最后同時到達賽場,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三個運動員從M點到N點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個運動員到達N點時瞬時速度相同
C.三個運動員從M點到N點的平均速率相同
D.B運動員從M到N的平均速度方向與任意時刻的瞬時速度的方向相同
【例題2】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三個物體相對同一位置的位移圖像,則在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們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C.它們的平均速率相等
D.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
三、測紙帶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教師引導】
根據(jù)上節(jié)課對打點計時器使用的學習和對紙帶數(shù)據(jù)處理的知識,你能設計出一個測紙帶平均速度的實驗方案嗎?
1.測量平均速度
【教師給出思路】
(1)實驗思路:
①用手拉通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時,紙帶運動確定時間內(nèi)的位移信息就被記錄下來。
②測出紙帶計數(shù)點間的位移Δx 和所用的時間Δt,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
數(shù)據(jù)收集處理
2.測量瞬時速度
【教師引導】
根據(jù)這節(jié)課我們對瞬時速度的學習,你能設計出一個測紙帶某個點瞬時速度的實驗方案嗎?
【教師給出思路】
(1)實驗思路:
①如果不要求很精確,用這個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某個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也未嘗不可。
②如果要求更為精確,可以把包含某個計數(shù)點在內(nèi)的間隔取得小一些,那么時間 Δt 就會變短,用兩點間的位移 Δx 和時間 Δt 算出的平均速度代表紙帶在該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就會精確一些。
數(shù)據(jù)收集處理
四、速度—時間圖像
【教師引導】
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通過x-t圖像形象直觀的描述物體運動過程中的不同時刻的位置關(guān)系,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用圖像的辦法,把物體的每個時刻的速度也反映出來呢?
1.圖像繪制(視頻展示)
(1)以時間t為橫軸,速度v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2)根據(jù)自己算出的是手拉紙帶的v、t,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描點;
(3)用一條平滑的曲線描出這些點,曲線所反映的情況就是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
2.速度時間圖像的物理意義:直觀地反映了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3.注意:①速度時間圖像并不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且只能描述直線運動,因為在速度時間圖像中速度只有正、負兩個方向。
②圖線在t軸上方速度方向為正,圖線在t軸下方速度方向為負。
拓展學習:借助傳感器與計算機測速度
課堂練習
根據(jù)教師所提問題,分組討論問題。
學生記憶并掌握速度的定義、單位、物理意義、 v的方向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記憶并理解平均速度及其物理意義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記憶并掌握瞬時速度的有關(guān)知識。
學生分組討論匯總
學生學習記錄
學生分組討論x-t圖像斜率如何表述?這個斜率有何物理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記憶并掌握平均速率的概念。
學生分組討論匯總
學生限時完成
學生分組討論,寫出方案設計思想
學生分組展示說明,是否有更好的方案。
學生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
學生分組討論,寫出方案設計思想
學生分組展示說明,是否有更好的方案。
學生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
學生嘗試畫圖像
學生動手再畫圖像
學生記憶并掌握速度時間圖像的物理意義。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練習
第(1)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說明單向直線運動,速度方向相同,位置變化相同,但是時間不同,時間短速度大。
第(2)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說明依然是單向直線運動,位置變化大小相同,但運動方向不同,引導學生注意速度是有方向的。
第(3)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路徑不一樣,但經(jīng)歷時間和位置變化相同,引導學生思考位置變化快慢與路徑長度是否有關(guān)?
第(4)個問題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思考速度的準確定義。
牢固掌握基礎知識與概念
深入了解速度,引入下一節(jié)點: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學習
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滲透極限思想分析物理問題
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從本質(zhì)上區(qū)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為x-t圖像的斜率意義做鋪墊
用數(shù)學的方法借助圖像說明x-t圖像斜率意義,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極限思想處理物理問題,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確x-t圖像中的圖線不管是直線還是曲線,某個時刻圖線上切線的斜率表述這個時刻的瞬時速度。
進一步讓學生知道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概念上的不同。
全方位對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做比較
通過例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思辨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拓展學生對速度測量的方法,明確現(xiàn)代技術(shù)在物理中的應用
鞏固知識
課堂總結(jié)
板書設計
§1.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比值定義法)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大?。?br>3.方向:速度v的方向與時間Δt內(nèi)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物體運動的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瞬時速度:物體經(jīng)過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時刻的運動快慢程度
3.實驗 :測量紙帶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三、速度-時間圖像
作業(yè)設計
教學反思與評價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講授新課,測量紙帶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時間圖像,速度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共1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引入,新課教學,測量紙帶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時間圖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