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0分)
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1N,拉力F為5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shù)為( )
A. G為4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B. 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10N
C. G為10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D. 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如圖所示,國旗桿頂部裝有一個滑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它可以上下移動
B. 用它改變力的大小
C. 用它為了更美觀
D. 用它改變力的方向
如圖所示,使用定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所用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F1最小B. F2最小C. F3最小D. 三個力一樣大
如圖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400 N,受到的摩擦力為200 N,用力F拉動木箱使它在2 s內(nèi)勻速直線運動了3 m(不計滑輪重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拉力F的大小為400 NB. 拉力F移動速度為1.5 m/s
C. 繩自由端移動了6 mD. 木箱移動速度為3 m/s
物體重G=200N,滑輪重為20N,要使物體勻速上升1m,不計摩擦,則( )
A. F=420N,滑輪向上移動0.5m
B. F=420N,滑輪向上移動2m
C. F=110N,滑輪向上移動0.5m
D. F=110N,滑輪向上移動2m
工人們?yōu)榱税徇\一個笨重的機器進入廠房,他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的橫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B.
C. D.
小柯用圖中裝置提升重為400牛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
B. 人將繩子拉過1米,物體也上升1米
C. 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0牛
D. 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如圖是滑輪的兩種用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是動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B. 乙是動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D. 乙是定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200 N的重物,若拉力為70 N(不計繩重與摩擦),則動滑輪重為( )
A. 10 NB. 20 NC. 60 ND. 140 N
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個滑輪和兩根細(xì)繩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在各自的自由端分別施加F1和F2的拉力,在相同時間內(nèi)將相同的重物豎直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輪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拉力F1小于拉力F2
B. 甲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小于乙繩的
C. 甲、乙兩滑輪組均屬于費力的機械
D. 甲、乙兩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相等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10.0分)
如圖所示,物體重G=50N,在F=5N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勻速運動,若不計細(xì)繩與滑輪的摩擦,則物體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為 N,方向向 。
如圖所示,重為50 N的物體在20 N的拉力F的作用下2 s內(nèi)勻速上升2 m,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移動的速度為 m/s,物體上升的速度為 m/s,若物體的重力變?yōu)?0 N,則拉力F為 N.
現(xiàn)在很多場館都為殘疾人(特別是乘坐輪椅的)建立了專用通道(如圖所示),為殘疾人上下臺階提供方便.它實際上就是我們所學(xué)過的簡單機械中的 ,使用它的好處是 .
如圖所示,一滑輪下端懸吊一個重50 N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體在2 s內(nèi)上升了2 m,則拉力F= N,動滑輪上升的速度是v= m/s.(不計滑輪、繩的重力和摩擦)
如圖,小明利用滑輪組提升重力為300 N的重物,該滑輪組繩子的段數(shù)n為 .若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為 N時,可使重物勻速上升;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30 N,則拉力F為 N時,可使重物勻速上升;若重物被提升的高度為9 m,則繩子自由端上升的距離為 m.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
如圖所示,通過滑輪組用80N的力提起了重300N的物體(不計摩擦).請你畫出該滑輪組的繞繩方法。
如圖所示工人用滑輪組省力將貨物提至高處,請在圖中畫出繞線方式。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2.0分)
如圖所示,甲、乙是由相同的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當(dāng)用它們提升同一重物時,請回答:(不計繩重和摩擦)
(1)________滑輪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而________滑輪組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甲滑輪組有________段繩子承擔(dān)物重,F(xiàn)甲=________.乙滑輪組有________段繩子承擔(dān)物重,F(xiàn)乙=________.________滑輪組更省力些.
(3)如果都使物體上升高度h,那么甲滑輪組的繩端必須向下移動________,乙滑輪組的繩端必須向上移動________.
曉明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1)實驗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和 。
(2)實驗中應(yīng)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3)請將曉明設(shè)計的記錄表格中未填寫的測量項目補充完整:
① ,② 。
(4)比較1和2兩次實驗可知: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 。
(5)依據(jù)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使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所用的力是直接提升物體所用力的一半,但分析第3、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卻不符合這樣的關(guān)系,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6.0分)
用如圖的滑輪組勻速拉動棱長為20 cm的正方體物體時,所用拉力為220 N,若不計繩重和摩擦,請你解決以下問題:(ρ物=8×103kg/m3,g取10 N/kg)
(1)物體的重力.
(2)動滑輪的重力.
(3)用該滑輪組提升另一個重物時,拉力大小用測力計測量為300 N,求被提升物體的重力.
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力F在10 s內(nèi)將重物A勻速豎直向上提升了2 m,不考慮拉繩的重力及繩與輪間的摩擦。當(dāng)重物A的重力為300 N時,繩自由端拉力F大小為110 N。求:
(1)繩自由端運動速度;
(2)動滑輪的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該題應(yīng)緊密結(jié)合定滑輪的特點展開分析,動滑輪的特點是可以省力如不考慮動滑輪重力和摩擦,恰好可以省一半力。
此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動滑輪拉力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在此應(yīng)特別注意動滑輪的工作特點。
【解答】
解:此時彈簧秤與拉力F共同承擔(dān)重物和滑輪的重力,
因拉力F為5N,所以彈簧秤讀數(shù)也為5N;
1N+G=10N,所以G=9N,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定滑輪的特點,是一道基礎(chǔ)題。
使用時,滑輪的軸不隨物體升降的是定滑輪,定滑輪不省力,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解答】
升旗時旗桿頂端的滑輪并不隨旗幟升降,它是一個定滑輪,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故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定滑輪實質(zhì)上是一等臂杠桿,只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本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定滑輪工作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chǔ)題.
【解答】
解:
因為定滑輪相當(dāng)于一等臂杠桿,只能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輪拉同一重物G,沿三個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體的重力.故A、B、C錯誤.
故選D.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題考查的是動滑輪的特殊使用方法,明確該動滑輪的工作特點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
此題是動滑輪的一種特殊使用方法,正常使用時是將物體掛在輪軸上,拉繩子的一端.而特殊使用方法恰好相反,拉軸而將物體掛在繩子的末端;
動滑輪的特殊使用方法,不僅不省力而且費1倍的力,即使用2倍的力,但能夠省一半的距離。
【解答】
這是動滑輪的一種特殊使用方法,它的特點是費1倍的力卻省一半的距離,
所以,施加的力F=2G+G′=2×200N+20N=420N,
拉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12h=12×1m=0.5m。
故選A。
6.【答案】C
【解析】
【分析】
動滑輪的實質(zhì)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而定滑輪實質(zhì)是一個等臂杠桿。
在此題中,克服的阻力是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同時也使用到了簡單機械滑輪,因此省力的情況要從兩個方面考慮:①減小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②使用的機械最省力。
【解答】
在以上四種情況中,BCD都將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減小了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而A沒有,所以首先可以排除A;
在B中使用的是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其所用力的大小與D是一樣的,都等于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滾動摩擦力;
在C中使用的是動滑輪,動滑輪能夠省一半的力,所以,此時的拉力等于物體與地面之間滾動摩擦力的一半.所以此時所用的力最小,即最省力。
綜上分析,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7.【答案】C
【解析】
【分析】
定滑輪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
動滑輪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力但要費距離。
本題考查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屬于基礎(chǔ)知識的考查。
【解答】
A、由圖可知,該裝置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故A錯誤;
B、使用動滑輪時,物體上升1m,則繩子的自由端會通過2m,故B錯誤;
C、不計摩擦和滑動自重,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物體的重力為400N,則拉力為200N,故C正確;
D、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使用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故D錯誤。
故選:C。
8.【答案】B
【解析】解:根據(jù)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可知:甲是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乙是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故選:B。
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主要考查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認(rèn)識,是一道基礎(chǔ)題目。
9.【答案】A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滑輪組中相關(guān)量的計算,不計摩擦和繩重時拉力的求法。
(1)由圖可知,兩滑輪組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不計繩重及摩擦,拉力F=1nG物比較兩滑輪組拉力的大小關(guān)系;
(2)由圖可知,兩滑輪組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等于物體升高速度的n倍,據(jù)此比較甲、乙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關(guān)系;
(3)使用動滑輪能夠省力,動滑輪為省力杠桿;
(4)由滑輪組的結(jié)構(gòu)知道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
【解答】
A.不計繩重及摩擦,因為拉力F=1nG物,n1=2,n2=3,
所以繩端的拉力:F1=12G物,F(xiàn)2=13G物,所以F1>F2,故A錯誤;
B.由圖知,n甲=2,n乙=3,甲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甲=2v物,乙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乙=3v物,所以甲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小于乙繩的自由端移動的速度,故B正確;
C.使用動滑輪能夠省力,故C錯誤;
D.因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n1=2,n2=3,提升物體的高度h相同,所以s1=2h,s2=3h,則s1≠s2,故D錯誤;
故選B。
11.【答案】10 右
【解析】水平使用動滑輪,不計細(xì)繩與滑輪的摩擦,拉力F=f2,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2F=2×5N=10N,方向水平向右。
12.【答案】3
1 30
【解析】略
13.【答案】斜面
省力
【解析】略
14.【答案】100 0.5
【解析】略
15.【答案】3
100 110 27
【解析】略
16.【答案】
【解析】略
17.【答案】解:由工人站在地上可知拉力方向向下,繩子先系在定滑輪的固定掛鉤上,然后再繞過下面的動滑輪再向上繞到定滑輪上,依次反復(fù)繞。如圖所示:
【解析】滑輪組繩子的繞法有兩種:
一是繩子先系在定滑輪的固定掛鉤上,然后再繞過下面的動滑輪再向上繞到定滑輪上,依次反復(fù)繞,這種繞法有偶數(shù)段繩子承擔(dān)物重;
二是繩子先系在動滑輪的固定掛鉤上,然后再繞過上面的定滑輪再向下,依次反復(fù)繞,這種繞法有奇數(shù)段繩子承擔(dān)物重。
此題主要考查滑輪組承擔(dān)物重繩子股數(shù),滑輪組的繞線方法不同,拉力的方向不同,達(dá)到省力程度也不同。
18.【答案】(1)甲 乙 (2)2 12(G物+G動) 3 13(G物+G動) 乙 (3)2h 3 h
【解析】略
19.【答案】(1)刻度尺;(2)勻速;(3)①鉤碼重力G /N;②拉力移動的距離s/m;
(4)改變力的方向;(5)有動滑輪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從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的能力,認(rèn)識到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每種機械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難度一般。
(1)此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為: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
(2)沿豎直方向勻速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可以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拉力的大??;
(3)設(shè)計的記錄表格中應(yīng)該有提升鉤碼的重力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表格中要有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
(4)定滑輪的特點: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5)使用動滑輪時,存在動滑輪的自身重力和機械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解答】
(1)還需要測量長度的刻度尺;
(2)實驗中應(yīng)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3)還需要測量鉤碼的重力G/N;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4)不省力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5)由于動滑輪有重力和摩擦力的存在,由F=12(G動+G物)=12G動+12G物,可知拉力大于物體重力的一半。
20.【答案】(1)正方體的體積:V=L3=(20 cm)3=8000 cm3=8×10?3 m3 由ρ=mV可得,物體的質(zhì)量: m=ρ物V=8×103 kg/m3×8×10?3 m3=64 kg 物體的重力:G物=mg=64 kg×10 N/kg=640 N
(2)由圖可知,n=3,不計繩重和摩擦,由F=1n(G物+G動)可得,動滑輪的重力: G動=nF?G物=3×220 N?640 N=20 N
(3)用該滑輪組提升另一個重物時,拉力大小用測力計測量為300 N,由F′=1n(G′物+G動)得, 被提升物體的重力:G物′=nF′?G動=3×300 N?20 N=880 N
【解析】略
21.【答案】解:(1)由圖可知,n=3,繩自由端移動距離s=3h=3×2m=6m;
提升時繩自由端的速度:v=st=6m10s=0.6m/s。
(2)不計拉繩質(zhì)量及摩擦,由F=13(GA+G動)可得,動滑輪的重力:G動=3F?GA=3×110N?300N=30N。
答:(1)繩自由端運動速度為0.6m/s;
(2)動滑輪的重為30N。
【解析】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速度、動滑輪的重力的計算,關(guān)鍵明確不計摩擦和繩重時,F(xiàn)=1n(G物+G動)。
(1)由圖可知,n=3,繩自由端移動距離s=3h,利用速度公式求提升時繩自由端的速度;
(2)當(dāng)不計拉繩質(zhì)量及摩擦,由F=1n(G物+G動)計算出動滑輪的重力。
次數(shù)
①
鉤碼升高的高度h/m
拉力/F/N
②
拉力方向
1
1
0.2
1
0.2
向上
2
2
0.2
2.1
0.2
向下
3
1
0.2
0.6
0.4
向上
4
2
0.2
1.1
0.4
向上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2 滑輪測試題,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思考,實驗探究,使用滑輪的理論分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2.2 滑輪同步測試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2 滑輪課后測評,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