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實驗中需要控制各種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是A.因變量    B.自變量    C.無關變量    D.控制變量2.下列關于酶的敘述,正確的是A.雞肝或馬鈴薯塊莖是否制成勻漿對酶促反應速率沒有影響B.酶的催化機理是能顯著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C.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現大量氣泡,說明酶具有高效性D.只比較唾液淀粉酶對蔗糖和淀粉的作用不能證明酶具有專一性3.下圖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應曲線。②表示沒有酶催化的反應曲線,圖中表示有酶催化時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是A.E1       B.E2       C.E3       D.E44.下列有關ATP的敘述,正確的是A.ATP是生物體的主要能源物質B.ATP的合成可以來自丙酮酸分解產生酒精和CO2的過程C.在平靜和劇烈運動狀態(tài)下,細胞內ATP的含量都能保持動態(tài)平衡D.ATP分子由1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和2個磷酸基團組成5.圖為ATP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中字母A表示腺苷    B.a、b、c表示高能磷酸鍵C.ATP供能時b、c同時斷裂    D.虛線框部分是RNA的組成單位之一6.下列生理過程中,釋放能量最多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為CO2和H2OB.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CO2C.葡萄糖分解為乳酸D.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7.如圖表示人體呼吸作用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種途徑。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A.線粒體、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B.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C.線粒體、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D.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8.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細胞呼吸的場所是線粒體 B.氧氣參與有氧呼吸第二階段C.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產物 D.無氧呼吸過程均不產生CO29.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吸入的O2的體積與放出CO2體積比為12這是因為A.有1/4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B.有1/3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C.有1/2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D.有2/3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10.下列敘述符合生物學原理的是A.用透氣的紗布包扎傷口可避免組織細胞缺氧死亡B.快速登山時,人體的能量主要來自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溫的環(huán)境中,可延長保鮮時間D.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造成毒害11.某同學在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在濾紙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進行紙上層析,得到四個不同顏色的同心圓。其中由外向內的第三圈的顏色是A.藍綠色    B.黃綠色    C.橙黃色    D.黃色12.關于細胞代謝的敘述,正確的是A.馬鈴薯塊莖的無氧呼吸產物會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B.細胞有氧呼吸過程的第二階段,無水的生成,但有水的分解C.一般情況下,人體內乙醇濃度越高,與乙醇分解相關酶的活性越高D.乳酸桿菌無氧呼吸也能產生ATP和[H],但沒有[H]的消耗過程13.如圖表示在不同光照強度下某植物的氧氣釋放速率。該植物在2000lx光照強度下,每小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mol)是A.12        B.17        C.18        D.2314.將植物栽培在適宜的光照、溫度和CO2充足的條件下。如果將環(huán)境中CO2含量突然降至極低水平,此時葉肉細胞內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變化情況是A.上升、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上升C.下降、上升、下降 D.上升、下降、下降15.將一份剛采摘的新鮮藍莓用高濃度的CO2處理48h后,貯藏在溫度為1℃的冷庫內。另一份則始終在l℃的冷庫內貯藏。從采后算起每10天取樣一次,測定其單位時間內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計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圖所示曲線。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A.比值大于1,表明藍莓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B.第20天對照組藍莓產生的乙醇量高于CO2處理組C.第40天對照組藍莓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貯藏藍莓前用CO2短時處理,能抑制其在貯藏時的無氧呼吸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6.有關酶的實驗設計描述錯誤的是A.利用淀粉酶水解淀粉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可選擇碘液與斐林試劑檢測B.利用淀粉酶、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來探究酶的專一性,可選擇碘液與斐林試劑檢測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別為3、7、11的緩沖液驗證pH對酶活性的影響D.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實驗比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影響實驗的溫度梯度要小得多17.根據下面光合作用圖解,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⑥過程發(fā)生于葉綠體基質中B.⑤過程發(fā)生于葉綠體內膜上C.圖示①~④依次為[H]、ATP、CO2、(CH2O)D.⑤過程產生的[H]和②不僅用于還原C3化合物,還可用于礦質離子吸收等18.下圖表示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綠色植物吸收CO2的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在a~b段對應的任何時間內都適宜進行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的測定B.b點光照強度下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在c點所對應的光照強度下,綠色植物僅進行光合作用D.由圖分析可知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強度持續(xù)增大19.下圖是細胞中糖類合成與分解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H2O)+O2CO2+H2O+能量A.過程①只在線粒體中進行,過程②只在葉綠體中進行B.過程①產生的能量全部儲存在ATP中C.過程①和②中均能產生[H],二者還原的物質不同D.過程②產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來自CO220.某生物科研小組從清水河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樣,等量分裝于六對黑白瓶中并密封(白瓶為透明玻璃瓶,黑瓶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剩余的水樣測得初始溶解氧的含量為10mg/L。將黑白瓶分別置于六種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溫度保持不變。8h后,實測獲得六對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請根據其記錄數據(見下表)判斷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abcdef光照強度(kLx)0(黑暗)246810白瓶溶氧量(mg/L)51020293535黑瓶溶氧量(mg/L)555555A.黑瓶中的生物存在有氧呼吸,不存在光合作用B.由表中數據可知,光照強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C.d組白瓶中植物氧氣產生速率為3mg/(L·h)D.若向f組白瓶中補充CO2,白瓶溶氧量可能會增加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13分)過氧化氫酶能分解H202,產生的氧氣使焦性沒食子酸氧化成橙黃色。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過氧化氫酶,設計實驗如下表。試管號1%焦性沒食子酸/mL2%
H202/mL緩沖液/mL過氧化氫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卻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222222232224220(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若1號試管不變色2和3號試管都顯橙黃色,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若1和4號試管都不變色,2和3號試管都顯橙黃色,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2)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過氧化氫酶的作用特性是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測定過氧化氫酶的活力時,可用_______來表示其活性的髙低。(3)下圖表示過氧化氫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溫度和PH等條件都保持最適宜)時生成物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在d分鐘后曲線變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其他條件不變,將該酶的濃度增加一倍,請在圖上畫出生成物量變化的曲線_______。過氧化氫酶之所以能夠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是因為它能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與過氧化氫酶相比,要達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應時間一般_______(“大于”或“小于”“等于”)d分鐘。22.(10分)圖為ATP-ADP相互轉化示意圖,請回答:(1)ATP的中文名稱是__________,ATP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水解時可釋放大量能量的化學鍵為__________。ATP水解的反應式為__________。(2)動物體細胞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于__________作用;綠色植物細胞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于__________作用與__________作用。23.(10分)生物體內葡萄糖分解代謝過程如下,請據圖解回答:(1)A是____________,其產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2)反應①②③④中,必須在有氧條件下進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①③④發(fā)生的場所是_____(3)可在人體細胞中進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蘋果貯藏久了,會有酒味產生,其原因是發(fā)生了圖中________過程;而馬鈴薯貯藏久了會有乳酸產生,其原因是馬鈴薯塊莖在_____條件下進行了圖中___________過程(5)糧食儲藏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生糧堆濕度增大現象,這是因為___________。(6)如果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了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___。24.(10分)科學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時,做了如下模擬實驗:向一個密閉容器中加入含ADP、磷酸鹽、光合色素及有關酶等的水溶液(如圖甲),按圖乙的限制條件(光照,CO2等)進行實驗,并測定有機物的生成速率繪出曲線圖乙。請回答問題:(1)圖乙曲線中,AB段平坦的原因是_________。(2)圖乙BC段的實驗在黑暗條件下生成了部分有機物,這是因為AB段反應為其提供________用來進行_______循環(huán)。(3)圖乙中曲線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BC段的消耗使_________的數量逐漸降低。(4)該實驗裝置是模擬綠色植物細胞的_______(填結構)。(5)光合作用中,CO2中C元素的轉移途徑是_________。(6)寫出光合作用總反應式___________。25.(12分)下面甲圖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細胞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a~f代表O2或CO2;乙圖表示20℃時光照強度對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CO2釋放量為指標),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c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2)乙圖A點時,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乙圖中的B點,甲圖a~f過程可以發(fā)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圖D點時,該植物總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___倍,若該植物長期處于B點的狀態(tài),該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將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5)若乙圖是在CO2濃度偏低的條件下的結果,適當提高CO2濃度時D點將向____移動。                              
高一上學期第五訓練卷生物答案(一)1.【答案】B【解析】在實驗中,需要控制相應的一些變量,以免影響實驗結果。其中,因變量是指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除自變量外,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一些可變因素稱為無關變量;而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故選:B。2.【答案】B【解析】雞肝或馬鈴薯塊莖制成勻漿后,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更大,將加快反應速率,A錯誤;酶的催化機理是能顯著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B正確;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現大量氣泡,說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錯誤;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而能分解淀粉,此實驗能證明酶具有專一性,D錯誤。3.【答案】B【解析】酶能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分析圖形可知E1是酶降低的活化能,在無酶催化下所需要的能量是E4,在有酶催化作用下所需要的活化能是E2,B正確,A、C、D錯誤。4.【答案】C【解析】ATP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糖類才是生物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丙酮酸分解產生酒精和CO2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不產生ATP;在平靜和劇烈運動狀態(tài)下,細胞內ATP的含量都能保持動態(tài)平衡,以保證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供應;ATP分子由1個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個磷酸基團組成。故選C。5.【答案】D【解析】根據前面的分析,圖中A為腺嘌呤,而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A錯誤;圖中之一bc表示高能磷酸鍵,B錯誤;ATP水解供能時通常只水解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c)斷裂,C錯誤;虛線框部分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RNA的組成單位之一,D正確。6.【答案】A【解析】葡萄糖氧化分解為CO2和H2O的有氧呼吸過程中,三個階段均有能量釋放,釋放能量最多,A項正確;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CO2和葡萄糖分解為乳酸均屬于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C項錯誤;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發(fā)生在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或無氧呼吸第一階段,釋放少量能量,D項錯誤。7.【答案】B【解析】圖示中酶1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第一階段的場所,形成丙酮酸和[H],場所是細胞質基質;酶2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形成CO2和[H],場所是線粒體;酶3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物是乳酸,場所是細胞質基質;所以酶1、酶2、酶3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細胞質基質,故選B。8.【答案】C【解析】細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和無氧呼吸均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A錯誤;由分析可知,氧氣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B錯誤;由分析可知,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還原氫和氧結合可形成水,C正確;有些生物如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故無氧呼吸也能產生二氧化碳,D錯誤。故選C。9.【答案】A【解析】結合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化學反應式,設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X摩爾,則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為6X摩爾,產生二氧化碳為6X摩爾,設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Y摩爾,則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為2Y摩爾,根據吸進氧氣的體積與放出CO2的體積比為12,可得(6X+2Y)6X=21,解得XY=13,因此有1/4的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有3/4的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10.【答案】B【解析】選用透氣性好的“創(chuàng)可貼”,是為了避免厭氧微生物的繁殖,從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A錯誤;人屬于需氧型生物,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氧氣,在劇烈運動時,人體細胞仍然以有氧呼吸為主獲取能量,只有部分細胞因缺氧而進行無氧呼吸,故快速登山時,人體的能量主要來自有氧呼吸過程中有機物的分解,B正確;疏菜保鮮應該是低溫、低氧和適宜的濕度,既達到了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的目的,同時還能防止蔬菜中水分過快的散失,C錯誤;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細胞造成毒害,D錯誤。故選B。11.【答案】A【解析】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在濾紙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進行紙上層析,得到四個不同顏色的同心圓,圓圈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即其由外向內的第三圈的顏色是藍綠色的葉綠素a,故選A。12.【答案】B【解析】馬鈴薯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沒有二氧化碳,因此不會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A錯誤;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水參與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反應,水產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階段,B正確;乙醇可以使蛋白質變性,一般情況下,人體內乙醇濃度越高,酶活性越低,C錯誤;乳酸桿菌無氧呼吸第一階段產生ATP和[H],第二階段丙酮酸和[H]反應生成乳酸,故也有[H]的消耗過程,D錯誤。13.【答案】D【解析】題目問的是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量即為總光合作用強度,圖線的縱坐標表示的是氧氣釋放量即為凈光合作用強度.光照強度為2000lx時,凈光合作用強度為17mL/h。當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則圖線的縱截距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強度(6mL/h)。根據總光合作用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得該植物在2000lx光照強度下,每小時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量為17+6=23(mL)。14.【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含量的改變直接影響的是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這個反應。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時,二氧化碳的固定這個反應變弱,則這個反應的反應物C5化合物消耗減少,而C3還原繼續(xù)產生C5,故剩余的C5相對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減少,而C3還原繼續(xù)消耗C3,故剩余的C3相對減少。由于C3化合物的生成量減少,則又影響了C3化合物的還原,使得C3化合物的還原反應減弱,則消耗的[H]和ATP量減少,所以[H]和ATP剩余的量增多,所以葉肉細胞內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變化情況分別是:下降、上升、上升,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15.【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氧氣的吸收量與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相等,無氧呼吸不吸氧只釋放二氧化碳,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藍莓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分析題圖曲線知,第20天,處理組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進行有氧呼吸,對照組大于1,存在無氧呼吸,對照組乙醇量高于CO2處理組,B正確。分析題圖曲線知,第40天,對照組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設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x,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y,則有關系式(6x+2y)÷6x=2,解得xy=13,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錯誤。分析題圖曲線知,儲藏藍莓前用CO2短時處理,能抑制其在貯藏時的無氧呼吸,D正確。16.【答案】ABC【解析】斐林試劑的使用要加熱,對溫度的控制有干擾,因此斐林試劑不能用于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A錯誤;蔗糖是否分解加碘液都不變色,所以不能用碘液鑒定,應選用斐林試劑,B錯誤;胃蛋白酶的適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來驗證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pH不能設置成3、7、11,C錯誤;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實驗比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影響實驗的溫度梯度要小得多,D正確。17.【答案】BD【解析】⑥過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A正確;⑤過程為光合作用光反應過程,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B錯誤;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產物有[H]和ATP,在暗反應中,CO2被固定生物(CH2O),C正確;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只用于暗反應還原C3化合物,D錯誤。18.【答案】ACD【解析】在有光的條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同時進行,所測數值表示凈光合速率,因此進行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的測定,應在a點所對應的光照強度為零的任何時間內測定,A錯誤;b點光照強度下,綠色植物吸收CO2的量為零,此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正確;在c點所對應的光照強度下,綠色植物既進行光合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C錯誤;由圖分析可知:在一定光照強度的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強度持續(xù)增大,D錯誤。19.【答案】CD【解析】過程①代表有氧呼吸,發(fā)生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過程②代表光合作用,只在葉綠體中進行,故A錯誤;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散失,B錯誤;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均能產生[H],前者用來還原O2,后者用來還原C3,故C正確 ;光合作用產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來自CO2,故D正確。20.【答案】B【解析】黑瓶中溶氧減少說明其中的生物進行了有氧呼吸,其中不存在光照,故沒有光合作用,A正確;f組與e組對比,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B錯誤;d組8h產生的氧氣量為光合作用凈產量(29-10)十呼吸消耗量(10-5)=24mg/L,每小時產氧量為3mg/L,C正確;f組與e組對比,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此時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濃度,若向f組白瓶中補充CO2,白瓶溶氧量可能會增加,D正確。21.【答案】(1)白菜梗(提取液)的有無    白菜梗中存在過氧化氫酶    高溫使過氧化氫酶變性失活    (2)高效性    專一性(或特異性)    (3)單位時間內底物消耗量(或單位時間內產物生成量)    底物已完全被消耗盡了        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大于 【解析】(1)根據表格分析,該實驗的自變量是白菜梗(提取液)的有無;若1號試管不變色,2和3號試管都顯橙黃色,說明說明白菜梗提取液與過氧化氫酶溶液的作用相同,可能是白菜梗中存在過氧化氫酶;若1和4號試管都不變色,2和3號試管都顯橙黃色,說明高溫使過氧化氫酶變性失活。(2)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的特點。測定過氧化氫酶的活力時,可用單位時間內底物消耗量(或單位時間內產物生成量)來表示其活性的髙低。(3)曲線圖中d點以后生成物的量不在增加,說明底物已完全被消耗盡了;若增加酶的量,則反應速度增加,但是不改變生成物的量;酶能夠加速反應速率的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無機催化的催化能力比酶要低得多,所以時間比酶促反應長。22.【答案】(1)腺苷三磷酸    A-P~P~P     高能磷酸鍵  ATPADP+Pi+能量    (2)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解析】(1)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簡稱,其結構簡式為A-P~P~P,其中“~”表示高能磷酸鍵,在水解時高能磷酸鍵能夠釋放大量的能量;ATP水解產生ADP和Pi,并釋放能量,反應式為:ATPADP+Pi+能量。(2)不同的生物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不同,動物來自于呼吸作用,植物來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3.【答案】(每空1分)(1)丙酮酸;細胞質基質(2)②;細胞質基質(3)①②④(4)①③,無氧或缺氧,①④。(5)有氧呼吸產生水(6)13【解析】(1)在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中,葡萄糖分解產生A丙酮酸和[H],其發(fā)生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2)反應①②③④中,有氧呼吸的二三兩個階段(②)必須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反應①③④進行的是無氧呼吸,發(fā)生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3)人體細胞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因此可在人體細胞中進行的是①②④。(4)蘋果儲存久了,會聞到酒味,是因為蘋果細胞進行了酒精發(fā)酵包括:①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③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而馬鈴薯塊莖貯藏久了會有乳酸產生,其原因是馬鈴薯塊莖進行乳酸發(fā)酵,即在無氧條件下進行了圖中①④過程。(5)糧食貯藏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生糧堆濕度增大現象,這是因為種子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了水。(6)由于有氧呼吸條件下,葡萄糖消耗量氧氣的吸收量二氧化碳釋放量=166;而無氧呼吸條件下,葡萄糖消耗量二氧化碳釋放量=12。如果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13。24.【答案】(1)沒有二氧化碳,不能進行二氧化碳固定    (2)[H]和ATP    卡爾文    (3)[H]和ATP    (4)葉綠體    (5)二氧化碳→C3→(CH2O)    (6)CO2+H2O(CH2O)+O2  【解析】(1)曲線圖乙中,AB段平坦的原因是有光照,沒有二氧化碳,不能進行二氧化碳固定,不進行暗反應,所以不能生成有機物。(2)圖乙BC段的反應是在黑暗條件下進行的,有有機物的生成,原因是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可以用來進行卡爾文循環(huán),生成了有機物。(3)曲線CD段下降的原因是由于BC段還原氫和ATP的消耗,還原氫與ATP的量不足,暗反應減弱,有機物合成減少。(4)分析圖甲裝置可知,密閉容器的溶液中加進了ADP、磷酸鹽、光合色素、五碳糖及有關的酶等,相當于植物細胞的葉綠體。(5)光合作用中,CO2中C元素的轉移途徑是:二氧化碳首先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三碳化合物,經還原后形成(CH2O),即二氧化碳→C3→(CH2O)。(6)光合作用總反應方程式CO2+H2O(CH2O)+O225.【答案】(1)不可以    (2)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3)cdef    (4)5    減少    (5)右上方 【解析】(1)甲圖的c、d分別表示O2和CO2,C不可以直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原因是葡萄糖需要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繼續(xù)分解。(2)乙圖A點時,只進行細胞呼吸,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3)在乙圖中的B點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對應甲圖a-f過程可以發(fā)生的是cdef。(4)乙圖D點時,凈光合作用量為6,呼吸作用消耗量為1.5,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量是6+1.5=7.5,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量是呼吸消耗量的7.5÷1.5=5倍。由于B點時,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植物分解的有機物大于合成的有機物,因此若該植物長期處于B點的狀態(tài),該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將減少。(5)適當提高CO2濃度時,光合作用增強,CO2吸收量增多,D點向右上方移動。           

相關試卷

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綜合與測試鞏固練習:

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綜合與測試鞏固練習,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綜合與測試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綜合與測試課后練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4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綜合與測試課時作業(y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4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綜合與測試課時作業(yè),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3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綜合與測試練習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3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綜合與測試練習

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綜合與測試課時訓練

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綜合與測試課時訓練

2021學年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綜合與測試綜合訓練題

2021學年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綜合與測試綜合訓練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1章 走近細胞綜合與測試同步練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1章 走近細胞綜合與測試同步練習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電子課本

章節(jié)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1《分子與細胞》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