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節(jié) 社會行為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學生學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動物的社會行為。主要是研究動物社會行為的特征即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義。
學情分析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很多,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很感興趣,但要引導其把握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
雖然已接觸過探究實驗的相關內容,但真正實施起來對大部分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注意問題的創(chuàng)設,從而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搜集相關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闡明社會行為的特征。
說出分工合作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舉例說出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動物的社會行為。
通過資料分析,了解動物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和理解社會分工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通過開展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的合作和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動物的社會行為,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互助友愛的精神。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科學的發(fā)現(xiàn)是建立在不斷的探索中的。
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認識動物社會行為的基本特征。
組織學生進行動物信息交流過程的探究活動。
教學難點
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
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教法
直觀教學法、探究法
學法
觀察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想一想、議一議。
展示蜜蜂、狼、猴、象的群居生活圖像及資料。問:通過這些資料,你想到了什么?
指導學生互相交流,最后總結出社會行為的概念。
觀察圖片
學生思考、討論
【社會行為的特征】
教師播放螞蟻群居生活的錄像,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請同學們找出其中的雌蟻、雄蟻、工蟻、兵蟻,思考它們的職能分別是什么?
播放狒狒群居生活的圖片,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早狒狒的群體中首領有哪些特權?它的職責是什么?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jù)上面的學習闡明社會行為的特征是什么?
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師生一起總結社會行為的特征。
觀看錄像、分組匯報討論結果并以實例說明。
看圖片思考問題,在此基礎上閱讀教材,不能解決的問題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后派小組代表發(fā)言。
(第2課時)
引導學生體驗信息傳遞的趣味性,信息傳遞在生活中的意義。
引出其他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
引導學生分析人類在防治蟲害方面的舉措。
聽錄音,猜猜這是誰?
閱讀教材第56頁。
閱讀教材第58頁。
【小結:動物群體生活的意義】
問:動物為什么要結群生活呢?它們的群體生活是如何維系的?
【探究螞蟻的行為】
1.鼓勵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交流。
和學生一起選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作出假設。鼓勵學生根據(jù)常識大膽猜測并進行科學的分析。
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補充探究提示。
4.對學生進行評價。
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出螞蟻的一系列行為,列出探究問題,根據(jù)本組的興趣確定探究問題。
對所選的問題做出認為合理的解釋。
閱讀教材并結合教師的提示初步擬定探究計劃,完善計劃,成員分工,自主探究。
完成實驗報告。
【課堂小結】
提問:1.動物的社會行為有哪些主要特征?
2.動物群體間的分工合作對于動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3.什么是動物的通訊?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義是什么?
4.通過螞蟻通訊的探究活動,你有哪些體會?
學生獨立思考,整合相關知識點,組內交流,選學生代表回答,進行交流展示。
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
【板書設計】
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征
群體內形成一定的組織
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方式:動作、聲音、氣味等。
探究活動:螞蟻的通訊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社會行為教案,共3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設計思路,教學準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社會行為教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社會行為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教學目標,社會行為特征,群體中的信息交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