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shí)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fèi)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他以深沉、辛辣的筆調(diào)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國的投機(jī)、拜金狂熱以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xiàn)實(shí)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經(jīng)歷。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富有傳奇色彩。閱讀本課時,要注意體會作者以游蹤和觀察點(diǎn)的變化描寫眼前景物,運(yùn)用優(yōu)美和幽默的語言描寫眼前景物、記敘所遇人物的寫作方法。
1.給下面詞語中加點(diǎn)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注音正確書寫漢字。翌日( ) 輕歌màn( )舞穹頂( ) shùn( )息萬變嫵媚( ) 紛至tà( )來顛簸( ) 名fù( )其實(shí)打嗝( ) liá( )繞曠野( ) 浮zà( )
2.查閱工具書,解釋下面成語的意思。 輕歌曼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瞬息萬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紛至沓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副其實(sh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顏悅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就有很多變化。形容變化很多很快。
名聲或名義和實(shí)際相符。
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1.勃朗峰在什么地方?寫一寫你查找到的關(guān)于勃朗峰的資料。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蹤,體會本文行文順序。
【答案】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dá)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西歐的最高峰。
【答案】 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
一、基礎(chǔ)知識積累與運(yùn)用1.下列各項(xiàng)中的字形和加點(diǎn)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雇傭(gù) 翌日(yì) 浮燥 皚皚白雪B.穹頂(qióng) 逗留(dòu) 敞篷 瞬息萬變C.嫵媚(fǔ) 拾級(shè) 曠野 輕歌曼舞D.顛簸(pǒ) 繚繞(liá) 打嗝 名副其實(shí)
【解析】 A項(xiàng),浮躁;C項(xiàng),嫵媚(wǔ);D項(xiàng),顛簸(bǒ)。
2.下面各句中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1)路上有很多人結(jié)伴而行,隊伍分散開去,________,前后長達(dá)一英里。(2)走廊上人們急匆匆地走來走去,電話、電報和各種資料________地涌進(jìn)來。(3)潔白輕薄的云朵,________,微光閃爍,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純潔天使。A.絡(luò)繹不絕 紛至沓來 川流不息B.川流不息 絡(luò)繹不絕 紛至沓來C.絡(luò)繹不絕 川流不息 紛至沓來D.紛至沓來 絡(luò)繹不絕 川流不息
3.八年級舉行漢字書寫比賽,下面是主持人一段結(jié)束語,其中兩處畫線句均有語病,請修改。同學(xué)們,寫字水平能反映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1)希望本次活動能激發(fā)同學(xué)們的寫字水平;(2)也希望大家通過持之以恒不間斷地練習(xí),寫出一手美觀的漢字。(1)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改為“熱情”或“激發(fā)”改為“提高”。
刪去“持之以恒”或“不間斷”。
4.結(jié)合語境,填入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月亮緩緩地爬了出來。平日里粗糙的山巒似乎被月亮擦拭著,呈現(xiàn)出白玉般的優(yōu)雅。那山峰的積雪流淌的亮光,像水銀,又像巖漿,____,越來越大,仿佛有一片無限大的白色絲綢,要把高原之夜全部掩蓋。高原的夜之燈啊,____。A.①慢慢向下涌動 ?、诓皇欠e雪而是月亮B.①迅速漫延開來 ②不是月亮而是積雪C.①慢慢向下涌動 ②不是月亮而是積雪D.①迅速漫延開來 ②不是積雪而是月亮
二、課文理解閱讀課文,回答1—6題。1.文章第一段,為什么作者認(rèn)為騎騾乘車的游客“可憐可憫”?2.作者寫山隨我們“拾級而上”而“愈升愈高”有怎樣的作用?
【答案】 因?yàn)檫@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他們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不能享受登山的樂趣,更不能使他們的旅行物有所值。
【答案】 這樣寫更能寫出勃朗峰山門氣勢,寫出勃朗峰氣勢宏偉,高聳入云。
3.文章第六段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寫肥皂泡?這樣寫有何妙處?
【答案】 “肥皂泡”是作者由巔峰的云彩引發(fā)的聯(lián)想,這與第五段所寫云彩的五光十色、變幻無定相類似,這是對景物描寫的一種補(bǔ)充。更重要的是這樣寫是抒發(fā)作者的感慨,峰頂?shù)拿谰熬拖穹试砼菀粯樱S時都可能破裂,實(shí)際上是抒發(fā)了作者對最美麗的景物往往不能長久,因此彌足珍貴,尤其需要珍視。
4.整合第二至第六段的內(nèi)容,概括出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過程中,看到了哪些優(yōu)美景色。5.文章第十段,作者為什么要寫車夫的朋友呢?
【答案】 飛瀉的瀑布、湍急的水流、蔥綠的植物,懸崖絕壁,巍峨雄偉的山門,千奇百怪、變幻多端的白云,五彩斑斕的霞光等。
【答案】 寫車夫的朋友登山的次數(shù)多,說明他對勃朗峰非常熟悉,是一個好向?qū)В瑫r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了勃朗峰的風(fēng)景迷人。
6.文章在上山和下山的寫法上完全不同,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其有怎樣的不同。
【答案】 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令人讀之,妙趣橫生。
半島小夜曲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謝了,五月底的野薔薇也謝了,轉(zhuǎn)眼間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歡也開得粉艷艷的,張揚(yáng)不羈。夏天慌慌張張的,就那樣不期而至。②三面環(huán)海的半島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會熱得讓人發(fā)狂。③走在街上,涼風(fēng)習(xí)習(xí),霓虹閃爍。街中心的廣場上,一位年紀(jì)略長的大叔,正在優(yōu)雅地吹著薩克斯,他深情、專注,極力用肢體語言詮釋著音樂的內(nèi)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調(diào)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讓人情不自禁地進(jìn)入音樂的氛圍中。側(cè)耳細(xì)聽,那首優(yōu)美的薩克斯曲,
居然是蔡琴那首經(jīng)典的《綠島小夜曲》:這綠島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搖啊搖……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fēng),吹開了你的窗簾,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不斷地向你傾訴…… ④有人開始駐足圍觀,優(yōu)美的薩克斯曲,自然會招來許多喜歡廣場舞的人們,他們隨著樂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遙遠(yuǎn)的空中眨著眼睛,和煦的晚風(fēng)輕輕地掠過,滑過肌膚,有微微的涼意,一切都是那么閑適、自然。 ⑤薩克斯的曲調(diào)優(yōu)美,低沉,舒緩,伴隨著清涼的海風(fēng),時斷時續(xù)地飄過來,像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耳畔輕輕訴說著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聲聲柔軟而熨帖的話語,輕輕地?fù)崦业男?,給人以力量。我一直
以來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無奇而堆積起來的焦躁情緒伴著這樂曲,漸漸隨海風(fēng)而去。 ⑥這里不是綠島,不是臺灣島,這里只是渤海與黃海交匯處一個美麗而舒適的半島城市。仲夏的夜晚,人們休閑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過著閑適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燈下,沿著街道一路走來,有小情侶在花影里喁喁私語,仿佛要說盡一生的情話。有老夫老妻在馬路上就著月光燈影遛彎兒,雖不曾手牽著手,但中間相隔一尺的距離,是一生修行而來的默契。誰家的孩子,舉著烤魷魚,眉飛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兩下,忽然又撒著歡兒地跑了,引來一路追逐嬉戲和歡聲笑語。誰家的男人在小吃攤前,穿
著拖鞋,光著腳丫,滿嘴跑火車,說中東局勢,侃釣魚島問題,一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神氣模樣。也有老婆婆拿著小板凳,搖著蒲扇,在街口和左鄰右舍閑聊,興致來了,也會給孩子們出幾個謎語猜猜。也有老爺爺,拿著煙袋,興致勃勃地講上幾段《楊家將》《聊齋》或者《三俠五義》什么的。誰家的女人,在這夜的暗影里,扯著嗓子,悠長地喊,那個誰,回家睡覺了,明天還上不上學(xué)了?這活生生的生活畫卷如一軸煙火圖,只讓人覺得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美。
⑧市井生活,雞零狗碎,瑣碎繁雜,在這夏夜里都漸漸地悄然隱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朧,晚風(fēng)輕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顆心寧靜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悶,只感到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綠島小夜曲》,讓奔波勞碌的生活有了詩意。⑨趿拉著鞋,在路燈下,慢慢地走,忘記了想要去哪里,忘記了曾經(jīng)的心緒。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優(yōu)美的半島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讓人不忍心睡去…… (文/積雪草,有改動)
1.本文以“半島小夜曲”為題,有什么好處?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兩個場景,請分別加以概括,并說說作者的心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案】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半島仲夏夜的生活”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詩情畫意,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答案】 在街中心廣場上,見到的一位年紀(jì)略長的大叔吹薩克斯,有人圍觀,有人隨樂起舞的場景;沿著街道一路走,見到的人們休閑消遣的場景。作者的心境從焦躁到寧靜到沉醉。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登勃朗峰背景圖ppt課件,共1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銀白色山峰,西歐第一高峰,小組匯報展示,勃朗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登勃朗峰評課課件ppt,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勃朗峰,銀白色山峰,西歐第一高峰,登勃朗峰,R·八年級語文下冊,◆詞語解釋,自然環(huán)境描寫,乘車騎騾的游客,景色秀美,細(xì)節(jié)描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八年級下冊登勃朗峰授課課件ppt,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游覽路線,第三處景物奇特,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行車情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