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量:60分鐘 總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S:32
第Ⅰ卷 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險品標志,在煙花爆竹包裝箱上應貼上(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煙花爆竹屬于爆炸品,故答案A正確。
故選A。
【點睛】要熟悉常見的化學標志:物品回收標志?;中國節(jié)能標志;禁止放易燃物標志;節(jié)水標志;禁止吸煙標志:中國環(huán)境標志;綠色食品標志;當心火災--易燃物質(zhì)標志:等。
2. 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的是
A. CuSO4溶液 B. Na2CO3溶液 C. Fe(OH)3膠體 D. Ba(OH)2溶液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溶液沒有丁達爾效應,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故C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膠體的性質(zhì)。
3.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 )
A. O2 B. Na2O C. H2SO4 D. NaOH
【答案】B
【解析】
氧化物的定義:只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符合定義的只有Na2O,故選B。
4. 下列氣體中,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A. Cl2 B. SO2 C. CO2 D. H2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Cl2和空氣中成分不反應,且密度大于空氣,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誤;B.常溫下,SO2和空氣中成分不反應,且密度大于空氣,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誤;C.CO2和空氣中成分不反應,且密度大于空氣,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錯誤;D.常溫下,H2和空氣中成分不反應,密度小于空氣,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D正確;故選D。
【考點定位】考查氣體的收集
【名師點晴】本題考查了氣體的收集方法,根據(jù)氣體的溶解性及目的確定收集方法,注意:只有密度和空氣密度相差較大且常溫下和空氣成分不反應時才能采用排空氣法收集。
5.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發(fā)生的大地震中,福島核電站發(fā)生了核泄漏,其周邊區(qū)域的空氣中漂浮著放射性物質(zhì),其中含有碘的同位素13153I,13153I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
A. 53 B. 78 C. 131 D. 184
【答案】A
【解析】
考查原子的組成及表示方法。在表示原子組成時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示質(zhì)子數(shù),左上角表示質(zhì)量數(shù)。因為質(zhì)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是質(zhì)量數(shù),所以中子數(shù)是131-53=78,答案選B。
6.在氧化還原反應CuO+H2Cu+H2O中,氧化劑是( )
A. CuO B. H2 C. Cu D. H2O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氧化銅在銅元素化合價降低,所以CuO是反應CuO+H2Cu+H2O中的氧化劑,故A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
7. 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 稀硫酸與NaOH溶液反應:2H++OH-=H2O
B. AgNO3溶液與NaCl溶液反應 : Ag++Cl-=AgCl↓
C. CaCO3與稀鹽酸反應: CO32-+2H+=CO2↑+H2O
D. Fe片插入FeCl3溶液中: Fe+Fe3+=2Fe2+
【答案】B
【解析】
A. 氫離子系數(shù)錯:H++OH-=H2O
B.正確
C.CaCO3不溶于水,不能拆為離子:CaCO32-+2H+=Ca2++CO2↑+H2O
D.電荷不守恒: Fe+2Fe3+=3Fe2+
8.下列圖示中,屬于過濾操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為過濾操作;B為蒸發(fā)操作;C為蒸餾操作;D為分液操作;
9. 下列有關(guān)鈉與水反應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用小刀切割鈉塊 B. 鈉沉入水中
C. 鈉熔化成小球 D. 發(fā)出“嘶嘶”的響聲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鈉軟可以用小刀切割鈉塊,故A正確;B、鈉密度比水小,浮在水上面,故B錯誤;C、鈉和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且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使鈉熔成小球,故C正確;D、鈉和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且會有嘶嘶的響聲,故D正確;故選B。
【考點定位】考查鈉的性質(zhì)
【名師點晴】本題考查了鈉的性質(zhì),明確鈉的性質(zhì)是解本題關(guān)鍵,結(jié)合鈉的密度、熔點、化學性質(zhì)等來分析解答即可。鈉和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且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使鈉熔成小球,且會有嘶嘶的響聲,鈉密度比水小。
10.向盛有FeCl3溶液的試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變?yōu)?br />
A. 無色 B. 紅色 C. 藍色 D. 淺綠色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發(fā)生絡合反應,生成血紅色的硫氰化鐵,故選B。
考點:考查了鐵離子的檢驗的相關(guān)知識。
11. 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離子鍵的是
A. H2 B. HCl C. NaCl D. CO2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H2中只有H-H共價鍵,故A錯誤;B.HCl中只有H-Cl共價鍵,故B錯誤;C.NaCl中鈉離子與氯離子以離子鍵結(jié)合,故C正確;D.CO2中只有C-O共價鍵,故D錯誤。故選C。
【考點定位】考查化學鍵
【名師點晴】本題考查化學鍵,明確元素的類別及化學鍵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即可解答。一般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共價鍵,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離子鍵。
12.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不能與Al(OH)3反應的是
A. NH3·H2O B. NaOH C. HCl D. H2SO4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Al(OH)3屬于兩性氫氧化物,能夠與強酸和強堿反應,氨水屬于弱堿,不能與氫氧化鋁反應,故選A。
考點:考查了氫氧化鋁的性質(zhì)的相關(guān)知識。
13.已知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H4+ Cl2CH3Cl + HCl,該反應屬于
A. 取代反應 B. 加成反應 C. 酯化反應 D. 水解反應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CH4與Cl2在光照條件下,甲烷中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氫,甲烷中的H原子與氯氣中的Cl原子交換位置,發(fā)生了取代反應,所以A正確,故選A。
【考點定位】考查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
【名師點晴】本題考查了化學反應類型的判斷、甲烷的化學性質(zhì),題目難度不大,試題側(c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意掌握常見化學反應的概念、反應類型,明確甲烷的分子組成及化學性質(zhì)。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的雙鍵或叁鍵發(fā)生斷裂,加進(結(jié)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的反應叫加成反應;取代反應:有機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代替的反應;酯化反應和水解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但該反應不能稱為酯化反應或水解反應,這是容易錯誤的。
14. 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用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Cl2常用于自來水消毒 B. SO2常用于漂白食品
C. SiO2常用于制造光導纖維 D. 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氣的來源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氯氣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消毒殺菌,Cl2常用于自來水消毒,故A正確;B、二氧化硫氣體具有漂白性,有毒不能漂白食品,故B錯誤;C、光導纖維的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常用于制造光導纖維,故C正確;D、過氧化鈉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氧氣,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氣的來源,故D正確;故選B。
考點:考查了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用途的相關(guān)知識。
15.在H2O2分解實驗中,當加入少量MnO2粉末時,H2O2的分解速率增大。該實驗中使H2O2分解速率增大的主要因素是
A. 溫度 B. 催化劑 C. 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D. 反應物的濃度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在H2O2分解實驗中,當加入少量MnO2粉末時,H2O2的分解速率增大,該反應中MnO2粉末是催化劑,故B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16.有關(guān)乙烯和苯的性質(zhì)實驗:①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②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 ①褪色,②不褪色 B. ①不褪色,②褪色
C. ①、②均褪色 D. ①、②均不褪色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苯中無碳碳雙鍵,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A正確,答案為A。
考點:考查乙烯與苯的化學性質(zhì)。
17. 下圖為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的一個原電池,裝置中電流表的指針發(fā)生偏轉(zhuǎn),則X應為
A. 水 B. 酒精 C. 稀硫酸 D. 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水電離產(chǎn)生離子的濃度很小,不能形成閉合回路,故裝置中電流表的指針不能發(fā)生偏轉(zhuǎn),錯誤;B.酒精是非電解質(zhì),不能形成閉合回路,故裝置中電流表的指針不能發(fā)生偏轉(zhuǎn),錯誤;C.稀硫酸可以形成閉合回路,故裝置中電流表的指針能發(fā)生偏轉(zhuǎn),正確;D.植物油是非電解質(zhì),不能形成閉合回路,故裝置中電流表的指針不能發(fā)生偏轉(zhuǎn),錯誤。
考點:考查原電池的構(gòu)成條件的判斷的知識。
18.下列有關(guān)1molH2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A. 質(zhì)量為2g B. 含氫原子數(shù)為NA
C. 含氫分子數(shù)為NA D. 標準狀況下體積約為22.4L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H2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2,所以1mol H2的質(zhì)量是2g,正確;B.1molH2中含有2molH已知,所以含氫原子數(shù)為2NA,錯誤;C.根據(jù)n=N/NA可知,1mol H2中含氫分子數(shù)為NA,正確;D.在標準狀況下1mol氫氣標準狀況下體積約為22.4L,正確。
考點:考查有關(guān)物質(zhì)的量的概念及計算的知識。
19. 將一小段鎂帶投入到盛有稀鹽酸的試管中,發(fā)生劇烈反應。一段時間后,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感覺燙手。這個實驗事實說明該反應
A. 為放熱反應 B. 為吸熱反應
C. 過程中熱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D. 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一段時間后,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感覺燙手,說明反應為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熱能,故選A。
考點:考查化學反應與能量
20.已知高爐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2Fe+3CO2。下列對該反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CO是還原劑 B. Fe2O3被還原
C. 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D. 屬于置換反應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高爐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2Fe+3CO2,反應中C元素的化合價升高,CO是還原劑被氧化,F(xiàn)e元素的化合價降低,F(xiàn)e2O3是氧化劑被還原,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該反應不是單質(zhì)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zhì)和化合物的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選D。
【考點定位】考查氧化還原反應
【名師點晴】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注意根據(jù)化合價的變化分析,物質(zhì)起還原作用,則該物質(zhì)作還原劑,其化合價要升高,在反應中失去電子,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得到的產(chǎn)物為氧化產(chǎn)物,可以用口訣:失高氧,低得還: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氧化反應),還原劑;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還原反應),氧化劑。
21.下列行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節(jié)日期間,在任意場所燃放煙花爆竹
B. 實驗時,將水倒入濃硫酸配置稀硫酸
C. 煤礦礦井,必須通風,嚴禁煙火
D. 用點燃的火柴在液化氣鋼瓶口檢驗是否漏氣
【答案】C
【解析】
分析:A.煙花爆竹屬于易燃易爆品,在任意場所燃放煙花爆竹,易發(fā)生火災;B.稀釋濃硫酸,應防止酸液飛濺;C.煤礦礦井含有甲烷,應防止爆炸;D.液化氣屬于易燃氣體,易發(fā)生火災或爆炸。
詳解:A.在任意場所燃放煙花爆竹,易發(fā)生火災,應避免在建筑物、易燃物的地方燃放,故A錯誤;B.稀釋濃硫酸,應防止酸液飛濺,可將濃硫酸沿燒杯內(nèi)壁緩緩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B錯誤;C.煤礦礦井含有甲烷,應防止爆炸,應注意通風,以降低濃度,故C正確;D.用點燃的火柴在液化氣鋼瓶口檢驗是否漏氣,易發(fā)生火災或爆炸,故D錯誤;故選C。
22.下列物質(zhì)中,可用于制作太陽能電池的是
A. Si B. SiO2 C. H2SiO3 D. Na2SiO3
【答案】A
【解析】
A.太陽能電池板的材料是單質(zhì)硅,即硅可以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故A正確;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即二氧化硅能制造光導纖維,故B錯誤;C.H2SiO3可用于制硅膠,作干燥劑,故C錯誤;D. Na2SiO3水溶液俗稱水玻璃,可作防腐劑,故D錯誤;答案為A。
23.蘸取碳酸鉀在酒精燈外焰下灼燒,通過藍色鉆玻璃可觀察到火焰呈
A. 黃色 B. 紫色 C. 綠色 D. 磚紅色
【答案】B
【解析】
含有鉀元素的物質(zhì),灼燒,通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成紫色,故B正確。
24.下列氣體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 H2 B. NH3 C. NO D. O2
【答案】B
【解析】
A.氫氣難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錯誤;B.氨氣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氨氣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確;C.一氧化氮難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錯誤;D.氧氣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錯誤;故選B。
點睛: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選擇的依據(jù)為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jù)氣體本身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質(zh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應為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且不與水反應。
25.醫(yī)用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劑,它屬于
A. 純凈物 B. 混合物 C. 酸 D. 堿
【答案】B
【解析】
醫(yī)用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劑,含有75%的乙醇,因此它屬于混合物,答案選B。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26.I.鈉、鋁和鐵是中學化學常見的三種重要金屬。請回答下列問題:
(1)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淡黃色的__________ (填“Na2O”或“Na2O2”);
(2)Al2O3能溶于酸或強堿溶液生成鹽和水,則是一種___________(填“酸性”、“堿性”或“兩性”)氧化物;
(3)Fe(OH)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請寫出Fe(OH)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II.氮、硫的化合物與人類生活和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空氣質(zhì)量報告的各項指標中,有SO2和NO2的指數(shù),SO2是一種無色有毒氣體,NO2是一種_________(填“無色”或“紅棕色”)有毒氣體;
(2)氨氣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顯__________(填“酸”、“堿”或“中”)性;
(3)加熱時,濃硫酸可與碳發(fā)生反應:C+2H2SO4(濃) CO2↑+2SO2↑+2H2O。在該反應中,濃H2SO4表現(xiàn)出___________(填“吸水”、“脫水”或“氧化”)性。
III.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醇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3CH2OH,乙醇分子含有的官能團為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食醋除去暖瓶內(nèi)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通過這個事實,你得出醋酸與碳酸的酸性強弱關(guān)系是:醋酸_____碳酸(填“>”或“ (9). H2O
【解析】
【詳解】Ⅰ.(1)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Na2O2,觀察到發(fā)出黃色的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故答案為:Na2O2。
(2)既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又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兩性氧化物,Al2O3與酸、堿反應生成鹽與水,屬于兩性氧化物,故答案為:兩性。
(3)Fe(OH)3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為:Fe(OH)3+3HCl=FeCl3+3H2O,故答案為:Fe(OH)3+3HCl=FeCl3+3H2O。
Ⅱ.(1)?SO2是一種無色有毒氣體,NO2是一種紅棕色有毒氣體,能夠溶于水,遇水反應產(chǎn)生硝酸和NO,故答案為:紅棕色。
(2)氨氣極易溶于水,溶于水與水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一水合氨,該物質(zhì)是一元弱堿,電離產(chǎn)生氫氧根離子,使水溶液顯堿性,所以其水溶液顯堿性,故答案為:堿。
(3)?加熱時,濃硫酸可與碳發(fā)生反應:C+2H2SO4(濃)?CO2↑+2SO2↑+2H2O。在該反應中,濃H2SO4中的S元素化合價是+6價,反應后變?yōu)镾O2中的+4價,化合價降低,獲得電子,所以濃硫酸表現(xiàn)出氧化性,故答案為:氧化。
Ⅲ.(1)乙醇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3CH2OH,乙醇分子含有的-OH對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起決定作用,所以乙醇的官能團為-OH,名稱是羥基,故答案為:-OH或羥基。
(2)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的規(guī)律:強酸與弱酸的鹽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強酸鹽和弱酸,結(jié)合反應方程式: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可知物質(zhì)的酸性:CH3COOH>?H2CO3,故答案為:>。
(3)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熱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發(fā)生酯化反應,產(chǎn)生乙酸乙酯和水,反應的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所以缺少的物質(zhì)是H2O,故答案為:H2O。
【點睛】注意兩性氧化物的定義應用:凡是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堿性氧化物,凡是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又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兩性氧化物。
27. (6分)氮氣其化合物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請你回答下列含氮化合物的有關(guān)問題。
(1)汽車尾氣中含有氮氧化物,嚴重污染大氣。NO和NO2是常見的氮氧化物,這兩種氮氧化物中,呈紅棕色的是 ;
(2)一氧化氮在常溫下很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化合,生成二氧化氮。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室常用NH3做“噴泉實驗”,該實驗說明NH3的溶解性是 溶于水(填“極易”或“極難”)。
【答案】(1)NO2(2)2NO+O2=2NO2(3)極易
【解析】
(1)NO是無色氣體,NO2是紅棕色氣體。
(2)NO極易被氧氣氧化,生成NO2,方程式為2NO+O2=2NO2。
(3)氨氣極易溶于水,瞬間導致壓強減小,從而形成噴泉。
28.根據(jù)操作找現(xiàn)象,填入對應“答案”的空格中。
實驗操作
答案
實驗現(xiàn)象
(1)讓一束光線通過Fe(OH)3膠體
_______
A.呈藍色
B.生成白色膠狀沉淀
C.呈現(xiàn)光亮“通路”
D.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2)向盛有FeCl3溶液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
_______
(3)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
_______
(4)向土豆片上滴加碘水
________
【答案】 (1). C (2). D (3). B (4). A
【解析】
【詳解】(1)Fe(OH)3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用一束強光照射,從垂直于光線的傳播方向觀察,現(xiàn)象是呈現(xiàn)光亮“通路”,故答案為:C。
(2)向盛有FeCl3溶液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FeCl3+3NaOH=Fe(OH)3↓+3NaCl,現(xiàn)象是生成Fe(OH)3紅褐色沉淀,故答案為:D。
(3)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故答案為:B。
(4)土豆中富含淀粉,向土豆片上滴加碘水,碘單質(zhì)遇到淀粉會變藍色,所以會看到變藍,
故答案為:A。
29.下表是現(xiàn)行中學化學教科書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標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個編號表示一種元素,請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族
周期
ⅠA
0
1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F
Ne
3
③
Mg
④
Si
⑤
⑥
(1)②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號);
(2)①、⑤兩種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為:①___⑤(填“<”或“>”);
(3)③、④兩種元素的金屬性強弱順序為:③___④(填“<”或“>”);
(4)寫出③與⑥兩種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__________。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1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1)O (2)< (3)> (4)NaCl
【解析】
(1)根據(j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②表示的元素是O;
(2)同主族元素半徑,從上往下逐漸增大;①、⑤兩種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為:①<⑤;
(3)同周期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③、④兩種元素的金屬性強弱順序為:③>④;
(4)③與⑥兩種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NaCl。
點評:考查元素周期表的位-構(gòu)-性問題。
30. 實驗室需配置100mL2.00mol/LNaCl溶液,請你參與實驗過程,并完成相關(guān)實驗報告(填寫表格中橫線上數(shù)字序號所示內(nèi)容)。
實驗原理
m=cVM
實驗儀器
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100mL ① 、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
(1)計算:溶質(zhì)NaCl固體的質(zhì)量為 ② g。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取所需NaCl固體。
(3)溶解:將稱好的NaCl固體放入燒杯中,用適量蒸餾水溶解。
(4)轉(zhuǎn)移、洗滌:將燒杯中的溶液注入儀器①中,并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nèi)壁2~3次,洗滌液也都注入儀器①中。
(5) ③ :將蒸餾水注入儀器至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6)搖勻:蓋好瓶塞 ,反復上下顛倒,然后靜置。
思考與探究
(1)實驗步驟(3)、(4)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別是攪拌、
④ 。
(2)某同學在實驗步驟(6)后,發(fā)現(xiàn)凹液面低于刻度線,于是再向容器中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該同學所配置溶液是濃度 ⑤
(填“>”、“=”或“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