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O-16 Na—23 Cl-35.5 S-32 Fe-56 Cu-64 Zn-65 Br—80 I—127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屬于純凈物的是
A. 食鹽水 B. 石油 C. 純堿 D. 石灰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據(jù)各物質(zhì)的俗名與主要成分,比照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解答。
【詳解】A.食鹽水是食鹽Na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由兩種物質(zhì)構成,屬于混合物,故A項錯誤;
B.石油是多種烴混合在一塊形成的復雜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故B項錯誤;
C.純堿是Na2CO3的俗名,只由一種物質(zhì)構成,屬于純凈物,故C項正確;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有SiO2、Al2O3等,由多種物質(zhì)構成,屬于混合物,故D項錯誤。
答案選C。
【點睛】本題考查純凈物的概念,解答題目時,能準確分析出構成物質(zhì)的成分是解題的關鍵,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屬于混合物,這一點學生易錯,要引起重視。
2.儀器名稱為“燒瓶”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為燒瓶,故A正確; B.為量筒,故B錯誤;C.為容量瓶,故C錯誤;D.為分液漏斗,故D錯誤;故選A。
3.下列物質(zhì)在常溫下能導電的是
A. 氯化鈉晶體 B. 酒精 C. 硫酸 D. 石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質(zhì)導電與否的判斷標準是:是否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或者電子。
【詳解】A.氯化鈉晶體中有離子,但是在晶體條件下不能自由移動,故不能導電;
B.酒精是非電解質(zhì),不存在能自由移動的離子,不能導電;
C.硫酸屬于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才能電離,無水硫酸中只有分子的形式,不存在能自由移動的離子,不能導電;
D.石墨屬于碳單質(zhì),存在自由電子,所以能導電;
答案選D。
4.下列有水參加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但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的是
A. CaH2 + 2H2O=Ca(OH)2 + 2H2↑ B. 2F2+2H2O=4HF+O2
C. Mg3N2 + 6H2O=3Mg(OH)2↓+ 2NH3↑ D. 2Na2O2 + 2H2O=4NaOH + O2↑
【答案】D
【解析】
A、 CaH2 中氫由-1價升至0價, 2H2O中氫由+1價降為0,水作氧化劑,故A錯誤;B、水中氧元素由-2價升高為0價,水只作還原劑,故B錯誤;C、沒有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C錯誤;D、有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水中H、O元素的化合價不變,則水既不是氧化劑又不是還原劑,故D正確;故選D。
5.下列物質(zhì)的水溶液呈堿性的是
A. CH3COOH B. CH3COONa C. CH3CH2OH D. NH4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判斷物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酸堿性,先分析物質(zhì)是酸、堿還是鹽,若為鹽,再具體考慮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據(jù)此來分析作答。
【詳解】A. CH3COOH屬于酸,溶于水電離出H+,水溶液顯酸性,故A項錯誤;
B. CH3COONa屬于強堿弱酸鹽,溶于水發(fā)生水解,CH3COO-+H2OCH3COOH+OH-,
水解出OH-,溶液顯堿性,故B項正確;
C. CH3CH2OH是非電解質(zhì),溶于水形成溶液時不能電離,水溶液顯中性,故C項錯誤;
D. NH4Cl屬于強酸弱堿鹽,溶于水發(fā)生水解,NH4++H2ONH3?H2O+H+,水解出H+,溶液顯酸性,故D項錯誤。
答案選B。
【點睛】溶液酸堿性判斷方法一,是根據(jù)H+與OH-濃度大小定量判斷:
當c(H+)>c(OH-)時,溶液呈酸性;
當c(H+)=c(OH-)時,溶液呈中性;
當c(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放出的熱量一定小于a kJ
B. 向體系中加入X(g)時,正、逆反應速率一定都增大
C. 當容器內(nèi)的壓強保持不變時,則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D. 若Y與Z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保持不變,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A.物質(zhì)的量與熱量成正比,若生成3molZ時,反應放出的總熱量可達a kJ,故A項錯誤;
B.如果是恒壓容器中加入X,則容器體積擴大,Y和Z的濃度降低,則逆反應速率會降低,故B項錯誤;
C.該反應中各物質(zhì)均為氣體,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壓強一直不變,所以當容器內(nèi)的壓強保持不變時,無法證明此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項錯誤;
D. Y與Z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隨著反應的進行發(fā)生變化,因此當比值保持不變,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項正確;
答案選D。
【點睛】有關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碱}型,通常有直接判斷法和間接判斷法兩大類。
一、直接判斷法:
①ν(正)=ν(逆)0,即正反應速率 = 逆反應速率
注意反應速率的方向必須有正逆之分,每個物質(zhì)都可以表示出參與的化學反應速率,而其速率之比應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的比值,這一點學生做題容易出錯。
②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包括各組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體積分數(shù)、百分含量不變。
二、間接判斷法
①對于氣體體積前后改變的反應,壓強不變是平衡的標志,而對于氣體體積前后不改變的反應,壓強不能做標志。
②對于恒溫恒壓條件下的反應,氣體體積前后改變的反應密度不變是平衡標志。
③對于恒溫恒容下的反應,有非氣體物質(zhì)的反應,密度不變是平衡標志。
④有顏色的物質(zhì)參與或生成的可逆反應,體系的顏色不再隨時間而變化是平衡標志。
⑤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當體系溫度一定時,達到平衡。
24.向a L 1mol·L-1的Na2CO3的溶液中緩慢地滴加b L 1mol·L-1的鹽酸,并不斷攪拌,隨著鹽酸的加入,溶液中離子物質(zhì)的量也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如圖所示(不考慮鹽類的水解及水的電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四條線與溶液中離子的對應關系是:X:Na+;Y:CO32-;Z:HCO3-;W:Cl-
B. 當a<b<2a時,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 + H+= CO2↑+ H2O
C. 當2a=3b時,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為:CO32- + H+ = HCO3-
D. 當<b<2a時,溶液中HCO3-與CO32- 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b:(4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據(jù)向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緩慢地滴加稀鹽酸,則先后發(fā)生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則鈉離子數(shù)目不發(fā)生變化,氯離子的數(shù)目在增加,碳酸根離子的數(shù)目一直在減少,直到為0,碳酸氫根離子的數(shù)目先增大后減小,直到為0,然后結合圖象和離子方程式分析判斷。
【詳解】A.因向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緩慢地滴加稀鹽酸,則先后發(fā)生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則鈉離子的數(shù)目不變,即圖中X為Na+離子,碳酸根離子在減少,直至為0,即圖中Y為CO32?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先增大后減小,直至為0,即圖中Z為HCO3?離子,氯離子先為0,隨鹽酸的加入氯離子的數(shù)目在增多,即圖中W為Cl?離子,故A正確;
B.當a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