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guī)律。
2.了解化學平衡的調(diào)控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學平衡的移動

[知識梳理]
1.化學平衡移動的原因與方向
(1)原因
反應條件改變,引起v正≠v逆。
(2)方向
①v正>v逆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②v正<v逆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2.化學平衡移動的過程

3.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1)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以及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zhì)的濃度),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2)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若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下列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如下:
條件的改變(其他條件不變)
化學平衡的移動
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
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壓強(對
有氣體
參加的
反應)
反應前后氣體
分子數(shù)改變
增大壓強
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減小壓強
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反應前后氣體
分子數(shù)不變
改變
壓強
平衡不移動
溫度
升高溫度
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降低溫度
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催化劑
使用催化劑
平衡不移動
[自我檢測]
1.對于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
甲:A(g)+B(g)C(g) ΔH<0
乙:A(s)+B(g)C(g) ΔH<0
丙:A(g)+B(g)2C(g) ΔH>0
達到化學平衡后,改變條件,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升溫,平衡移動方向分別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下同)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化分別為(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加壓,平衡移動方向分別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化分別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答案:(1)向左 向左 向右 減小 減小 不變
(2)向右 不移動 不移動 增大 不變 不變
2.已知一定條件下合成氨反應: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應過程中,反應速率的變化如圖所示,請根據(jù)反應速率的變化回答采取的措施。

t1____________;t2____________;t3____________;
t4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c(N2)或c(H2) 加入催化劑 降低溫度
增大壓強

(1)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的實質(zhì)是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正、逆反應速率發(fā)生變化,平衡不一定移動。例如:使用催化劑,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加,但是增加后的速率仍然相等,所以平衡不發(fā)生移動。
(2)v(正)增大,平衡不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只有v(正)>v(逆)時,才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3)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最終結(jié)果只能“減弱”條件的改變,但不能“消除”條件的改變。

 對可逆反應:2A(s)+3B(g)C(g)+2D(g) ΔHv(逆)
⑤加入催化劑,B的轉(zhuǎn)化率提高
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
[解析] A是固體,其量的變化對平衡無影響;而增大B的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升高溫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但v(正)、v(逆)都增大;催化劑不能使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B的轉(zhuǎn)化率不變。
[答案] B

對于某可逆反應:2A(g)+B(g)C(g)+3D(?),平衡時B物質(zhì)的濃度為0.2 mol/L,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擴大到原體積的2倍,重新達到平衡時B物質(zhì)的濃度為0.14 mol/L,則物質(zhì)D是氣態(tài)還是非氣態(tài)?
答案:擴容至原來的2倍,各物質(zhì)濃度均減半,重新達到平衡時B物質(zhì)的濃度為0.14 mol/L,說明B的濃度比擴容時增大,則表示平衡向逆方向移動;壓強減小,平衡將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說明化學方程式中氣體體積左邊大于右邊,則D物質(zhì)為非氣態(tài)。

判斷化學平衡移動方向的思維模型


 化學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
1.反應X(g)+Y(g)2Z(g) ΔH<0,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減小容器體積,平衡向右移動
B.加入催化劑,Z的產(chǎn)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轉(zhuǎn)化率增大
D.降低溫度,Y的轉(zhuǎn)化率增大
解析:選D。A.該反應為反應前后氣體物質(zhì)的量不變的反應,平衡不受壓強影響,減小容器體積,平衡不移動。B.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移動,不改變產(chǎn)物的產(chǎn)率。C.增大c(X),平衡正向移動,Y的轉(zhuǎn)化率增大,X本身的轉(zhuǎn)化率反而減小。D.該反應的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Y 的轉(zhuǎn)化率增大。
2.某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SO2、O2、SO3三種氣態(tài)物質(zhì)建立化學平衡后,改變條件對反應2SO2(g)+O2(g)2SO3(g) ΔHv正,C項錯誤。

(1)在圖像題中一定要注意看清橫、縱坐標表示的意義及圖像中曲線的變化趨勢。
(2)不要忽視圖像中的比例關系,比例關系一般涉及計算問題。
(3)有些圖像中曲線的斜率可以反映出變化的程度,不要忽視。

 [2015·高考全國卷Ⅱ,27(3)]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為燃料,利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CO、CO2和H2)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甲醇。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下:
①CO(g)+2H2(g)CH3OH(g) ΔH1”“K2=K3=K4。由于整個過程條件的改變均造成轉(zhuǎn)化率減小,所以轉(zhuǎn)化率最大的一段時間為開始建立平衡的t2~t3段。
答案:(1)A+2B2C  0.05 mol·L-1·min-1 (2)增大壓強 (3)K1>K2=K3=K4 t2~t3
 百分含量(物質(zhì)的量)—時間—溫度(壓強)圖像
3.可逆反應:aA(s)+bB(g)cC(g)+dD(g) ΔH=Q kJ·mol-1,反應過程中,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某物質(zhì)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T1>T2,ΔH>0
B.T10
C.p1>p2,a+b=c+d
D.p1T1,且由T1→T2時,C%減小,即升溫平衡左移,故此反應的ΔHp1且壓強改變B%不變,說明壓強改變對此平衡無影響,由于A為固體,故b=c+d,所以D項正確,C項錯誤。
4.(2018·福州高三適應性考試)在密閉容器中通入NO和CO各2 mol發(fā)生反應:2NO(g)+2CO(g)2CO2(g)+N2(g),容器內(nèi)CO2的物質(zhì)的量隨溫度(T)、壓強(p)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

A.溫度T2>T1
B.壓強p2>p1
C.曲線Ⅱ表示NO平衡轉(zhuǎn)化率為25%
D.該反應的焓變ΔH<0
解析:選D。由Ⅰ和Ⅲ,溫度相同,“先拐先平”,所以p1>p2,B項錯誤;由Ⅱ和Ⅲ,壓強相同,T1>T2,A項錯誤;Ⅱ→Ⅲ,溫度升高,n(CO2)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說明逆反應吸熱,正反應放熱,D項正確;曲線Ⅱ表示N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75%,C項錯誤。
 恒溫(恒壓)線圖像分析
5.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學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 ΔH0,a+bn+p,Q >0
C.m>n,Q 0,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合理的說法是(  )
A.加入催化劑,反應路徑將發(fā)生改變,ΔH也將隨之改變
B.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
C.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將引起體系溫度降低
D.若體系恒容,注入一些H2后達新平衡,H2濃度將減小
解析:選B。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也能改變反應路徑,但焓變與反應路徑無關,A項錯誤;溫度升高,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因ΔH>0,故平衡正向移動,H2S分解率增大,B項正確;該反應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逆向反應是放熱反應,會使體系溫度升高,C項錯誤;恒容體系中注入H2,平衡將向H2濃度降低的方向移動,但最終H2的濃度仍比原來的大,D項錯誤。
8.(2018·黃岡高三質(zhì)檢)T ℃時在2 L密閉容器中使X(g)與Y(g)發(fā)生反應生成Z(g)。反應過程中X、Y、Z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1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分別為T1和T2,Y的體積百分含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容器中發(fā)生的反應可表示為3X(g)+Y(g)4Z(g)
B.0~3 min內(nèi),v(X)=0.2 mol·L-1·min-1
C.若改變條件,使反應進程如圖3所示,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增大壓強
D.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v(正)、v(逆)都增大,且重新達到平衡前v(正)>v(逆)
解析:選D。A項,由圖中X、Y、Z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可知反應為3X(g)+Y(g)2Z(g),錯誤;B項,0~3 min內(nèi),v(X)==0.1 mol·L-1·min-1,錯誤;C項,圖3與圖1相比,限度沒有變,只是縮短了到達平衡的時間,若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錯誤;D項,由圖2可知T2>T1,升高溫度,Y的百分含量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正確。
9.(2015·高考天津卷)某溫度下,在2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 2 mol Y(g)發(fā)生反應:
X(g)+mY(g)3Z(g)
平衡時,X、Y、Z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30%、60%、10%。在此平衡體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達到平衡后,X、Y、Z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m=2
B.兩次平衡的平衡常數(shù)相同
C.X與Y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之比為1∶1
D.第二次平衡時,Z的濃度為0.4 mol·L-1
解析:選D。A.根據(jù)再次加入1 mol Z(g),平衡后,X、Y、Z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可知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的反應,因此m=2。B.由于溫度沒有變化,故兩次平衡的平衡常數(shù)不變。C.因為是按照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充入的反應物,因此二者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相等。D.該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因此反應后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與反應前一樣,都為4 mol,而平衡后Z的體積分數(shù)為10%,故平衡時Z的物質(zhì)的量為4 mol×10%=0.4 mol,容器體積為2 L,則Z的濃度為0.2 mol·L-1。
10.在三個容積均為1 L的密閉容器中以不同的氫碳比[n(H2)/n(CO2)]充入H2和CO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CO2(g)+6H2(g)C2H4(g)+4H2O(g) ΔH。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ΔH>0
B.氫碳比:①<②
C.在氫碳比為2.0時,Q點v(正)<v(逆)
D.若起始時,CO2、H2濃度分別為0.5 mol·L-1和1.0 mol·L-1,則可得P點對應溫度的平衡常數(shù)的值為512
解析:選D。A項,由圖像可知,隨溫度的升高,CO2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錯誤;B項,相同溫度時,①中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高,說明氫碳比高(提高H2的比例,平衡正向移動,CO2的轉(zhuǎn)化率高),錯誤;C項,相同溫度下,氫碳比為2.0時,平衡點是P點,Q點到P點,CO2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v(正)>v(逆),錯誤;D項,
     2CO2(g)+6H2(g)C2H4(g)+4H2O(g)
0.5 1.0 0 0
0.25 0.75 0.125 0.5
0.25 0.25 0.125 0.5
K===512,正確。
二、非選擇題
11.高爐煉鐵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Fe2O3(s)+CO(g)Fe(s)+CO2(g)。
已知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如下:
溫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數(shù)
4.0
3.7
3.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________,ΔH______0(填“>”“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