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觀念:科學觀念:掌握水電解的產物及其檢驗方法;了解水的組成;知道水分子的構成; 科學思維:通過電解水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運用的能力;探究實踐:通過水的電解實驗來掌握水的組成,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態(tài)度責任:通過水的組成研究,向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實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發(fā)興趣。
1、物質可由 或 等微粒構成;例如, 等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等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2、舉例: (1)同種原子構成分子: ; (2)不同種原子構成分子: ; (3)相同種類而數量不同的原子構成分子: 。
水、氧氣、酒精(合理均可)
石墨、碳、鐵 (合理均可)
氧分子、氫分子(合理均可)
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合理均可)
水分子和過氧化氫分子(合理均可)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當水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水蒸氣)時,水分子沒有變成其他分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 水在自然界循環(huán)的過程中,狀態(tài)上發(fā)生了變化,但并沒有變成別的物質。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電,這時會有什么現象產生?水會變成其他物質嗎?
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如圖所示。 2)觀察并記錄: 水的顏色 、狀態(tài)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所出現現象: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所出現現象: ,比較兩支玻璃管內出現現象差異: 。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
出現大量氣泡、液面下降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管內液面下降更快,產生氣泡更多
3)用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并記錄現象: ;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并記錄現象: ; 4)水在通電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能得出什么結論? 。
氣體燃燒起來,產生淡藍色火焰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起來
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兩種不同于水的氣體
水通直流電后發(fā)生化學變化,分解成為兩種不同的氣體:氫氣和氧氣。
一、電解水實驗 1、電解水實驗: (1)原料:水 (2)條件:通直流電 (3)裝置:
(4)產物:氧氣和氧氣; 與電源負極相連:氫氣 與電源正極相連:氧氣 (5)氧氣和氫氣的檢驗: ①氫氣的檢驗原理: 氫氣具有可燃燒性,點燃會燃燒; ②氧氣的檢驗原理: 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的復燃。
視頻:氫氣和氧氣的檢驗
2、電解水的生成是氫氣和氧氣: (1)實驗說明,在通電的條件下,水可以發(fā)生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3)水電解是水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水在通電時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兩種新的物質,這種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作化學變化,又稱化學反應。
二、水分子的構成 1、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1)水電解實驗也說明,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2)水分子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 根據精確的實驗結果,1個水分子是由 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1)根據水電解的式子及實驗現象,分析水在通電情況下是如何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2)電解水的反應中,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
水分子發(fā)生了變化: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氫原子和氧原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進行了重新組合成了新的分子;其中,每2個氫原子組合成1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組合成1個氧分子;眾多的氫分子聚集成了氫氣,眾多的氧分子聚集成了氧氣。 所以水電解的反應中,物質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組成分子的原子種類和數目都沒有變化。
2、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這里的氧和氫并非指原子,而是指元素。)
3、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水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生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2個氫原子結合成1個氫分子,很多氫分子聚集成氫氣。2個氧原子結合成1 個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氣; 可見,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 因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1、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從現象上判斷:正極產生的是氫氣 B.從變化上分類:該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C.從宏觀上分析: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從微觀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2、下列關于電解水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電解水是分解反應B.電解時,水分子被破壞C.電解前后氫、氧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發(fā)生了變化D.電解水應用直流電源
3、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改進裝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和氧組成 B.左側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能燃燒 C.左右兩側注射器收集到氣體體積比為2:1 D.右側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4、小蘭已經知道,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實驗所得數據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fā)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 B. 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值相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已經成功 C. 大膽提出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 D. 查找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5、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電解水時,常在水中加入氫氧化鈉來增強溶液的導電性,而氫氧化鈉在此過程中不會變成其他物質。 (1)由圖甲可知 (選填“a”或“b”)管中的氣體是氫氣。(2)寫出檢驗b管中氣體的方法: 。(3)在圖乙方框中將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補充完整。(4)在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的深度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b管尖嘴處,并打開活塞
2.2 建構分子模型(3) ……水分子的構成1、電解水實驗: 條件:直流電 產物:氫氣、氧氣 檢驗: 表達式:水 氫氣+氧氣2、物質的微觀、宏觀分析: 1)水:水由水分子構成; 2)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成; 3)水由氫、氧組成。
氧氣:可使帶火星木條復燃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建構原子摸型獲獎ppt課件,文件包含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3pptx、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3教學設計表格式doc、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3學案doc、離子的形成mp4、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mp4等5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建構原子摸型優(yōu)秀ppt課件,文件包含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2pptx、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的模型2學案doc、原子的結構mp4、相對原子質量mp4等5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3節(jié) 建構原子摸型一等獎課件ppt,文件包含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1pptx、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1教學設計表格式doc、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1學案doc、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模型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