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誦讀 10.清平樂 一、單元閱讀主題:古詩詞 二、單元語文要素:品讀古詩詞 三、本課素養(yǎng)目標: 文化自信:在學習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語言運用:能借助注釋,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維能力: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 審美創(chuàng)造:理解黃庭堅在詞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戀春卻不傷春的思想情感。 重點、難點: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領悟詩人的表達方法。 四、本課新課標學習任務單。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一(基礎性學習單) 回顧本課學習內容,完成學習單。 一.用 “√”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蹤跡(zōng zhōng) 黃鸝(lí lì) 寂寞(mò mù) 薔薇(qiáng qiǎng) 薔薇(wēi huī) 百囀(zhuǎn zhuàn) 二.選擇題。 1.下列讀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蹤跡(zhōng) 面臨(ling) 夜暮 B.黃鸝(lí) 寂寞 百囀(zhuǎn) C.薔薇(qiáng wēi) 浸(jin)透? 溪水 D.寂寞( mò ) 蕭蕭 清平樂(lè) ?? 2.因風飛過薔薇( ) A.因為。 B.原因,緣故。 C.憑借。 3.下列詩句中加點字注釋有誤的一組是( )。 A.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囀:鳥宛轉的鳴叫。因,憑借。) B.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若:如果。 喚?。簡緛?。) C.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問?。汉魡荆儐?。取,獲取。) D.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寂寞:清靜,寂靜;行路:指春天的行蹤) 4.下列詩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無/蹤跡誰/知 B.喚取/歸來同/住 C.百囀/無人/能解 D.若有/人/知/春去處5.《浣溪沙》和《清平樂》都是(? ?)A.詞 B.律詩 C.絕句6.下列選項運用的修辭手法不相同的是(? ?)A.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B.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C.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D.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7.對《清平樂》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詞人采用擬人手法,將自然季節(jié)描寫得生動活潑。B.寄托了詞人對春天的喜愛和無法與春住的無奈,妙趣橫生。C.本詞抒發(fā)了對春光易逝的無奈、惆悵之情。 D.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花叢,薔薇花開說明春天已來臨。 8.下列名句與《清平樂》所表達的思想相近的一項是(? )A.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B.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C.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D.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9.下列對《清平樂》這首詞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下闋表面.上吐露的是惜春之情,實際上寄托了對朋友前景的美好祝愿。B.這首詞是一首送別之作,表現了一種傷懷的氣氛。C.這首詞以精巧的比喻寄寓委婉的情思,進而含蓄地表達了對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第二部分 積累與運用二(拓展性學習單) 三、先寫出加點字詞的意思,再寫出句意。 1.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歸何處: 。 寂寞: 。 行路: 。 句意: 。 2.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若: 。 喚?。? 。 句意: 。 3.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誰知: 。 句意: 。 4.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囀: 。 解: 。 因: 。 句意: 。 四、填空。 1.《清平樂》是一首 ,作者以凄婉的筆法,抒寫了 ,體現了 。 2.《清平樂》的作者是 代 。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和?? 并稱為“?? ??”??清平樂”是? 。 3.黃庭堅的《清平樂》中表現作者求之不得的無奈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閱讀與鑒賞(拓展性學習單) 六.朗讀《清平樂》,完成練習。 春歸何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因風飛過薔薇。 1.把詩詞補充完整。 2.這首詞的作者是______代詞人____________,號_________?!扒迤綐贰笔莀_______名。根據這首詞的內容,作者寫的應是_________時節(jié),表現了強烈的_____________之情。 3.“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詞人為什么要尋找春的蹤跡?結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首作品寫春,運用的最明顯的修辭手法是什么?試分析這種手法使用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歐陽修曾有一首《蝶戀心》,表現一位深閨女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闋運用了與這首《清平樂》相似的表現手法:“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 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边@兩首作品所抒發(fā)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試結合作品具體分析這兩種感情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zōng lí mò qiáng wēi zhuàn 二.1.C 2.C 3.C 4.C 5.A 6.B 7.B 8.B 9.B 三.1.歸何處:回哪里 寂寞:清靜,寂靜。 行路:指春天的行蹤。 春天將要往何處歸去?她悄悄地走了,沒有留下行蹤。 2.若:如果。 喚?。簡緛怼? 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請把她叫回來一起居住。 3.誰知:有誰知道。 喚?。汉魡?,詢問。取,語氣助詞。春天沒有蹤跡,誰能知曉?除非去問黃鸝。 4.囀:鳥宛轉的鳴叫。 解:懂得,理解。 因風:借著風勢。因,憑借。是黃鸝那婉轉動聽的叫聲沒有人能聽懂,小鳥只好借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遠去了。 四.1.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 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 作者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癡情和追求 2.宋 黃庭堅 蘇軾 蘇黃 詞牌名 3.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 五. 1.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2.宋 黃庭堅 山谷道人 詞牌 初夏 惜春(既然“春”已“歸”“去”當應處“夏初”之時,且與“薔薇”花開的物候相合。全詞中作者處處表現出對“春”的留戀,不愿“春”歸去,還想“喚取歸來同住”,將意思凝煉當為“惜春”二字最好) 3.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關鍵詞在于“寂寞”。 4.“寂寞無行路”春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惜春傷春之情寄寓其間。 5.表達詞人強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因此千呼萬喚地招喚春天“歸來”與詞人“同住”。 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賦春天以生命。 6.擬人(或比擬);(2)將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處,喚其歸來同住,最終難見其蹤影,將自然季節(jié)描寫得生動活潑,寄托了詞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無法與春住”的無奈,妙趣橫生。 7.(1)這兩首作品均抒發(fā)了對春光易逝的無奈、惆悵之情。(2)歐詞借傷花而自傷,表現出主人公“誰可相依”的孤獨感和青春難再的苦悶感;黃詞通過“無人能解”鳥鳴與春跡,表達了詞人對“與自然相融合”的向往。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