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唐朝曾經(jīng)是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的朝代。它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開始,整整持續(xù)了八年,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煙四起、戰(zhàn)事連綿;這八年,整個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特別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jié)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兵敗鄴城,大唐政權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百姓苦不堪言。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石壕吏》來了解他對現(xiàn)實的無奈與困惑。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宋代以后被尊為“詩圣”。代表作有《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別”等。有《杜工部集》。“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指《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平定“安史之亂”,唐軍圍攻叛軍所占的鄴(yè)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次年春,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全線崩潰,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此時從洛陽回華州(今屬陜西渭南),途經(jīng)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jù)目睹的現(xiàn)實寫了一組詩,《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唐代以來指區(qū)別于近體詩(律詩、絕句)的一種詩體。按照古人詩體的分類,漢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謠、樂府古辭、擬題樂府、歌行詩、新樂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詩,都屬于古體詩。古體詩的句數(shù)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達百句以上。每句字數(shù)也無嚴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雜言。古體詩也要求押韻,但比較自由、靈活,對字詞的平仄沒有嚴格要求。它的語言自由,可俗可雅,對對仗也沒有什么要求。
朗讀詩歌,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暮投/石壕(há)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shù)。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yù)/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誦讀指導:這是一首古體詩,應用深沉的語調朗讀。全詩可按照“二三”式朗讀。
五言古詩:漢、魏時期形成的一種詩體。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靈活自由,全篇均由五字句構成。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完整的衣服。裙,這里泛指衣服
(因為)有孫子在,(所以)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1)暮投石壕村:_____(2)婦啼一何苦:_____(3)三男鄴城戍:_____(4)二男新戰(zhàn)死:_____(5)死者長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6)老嫗力雖衰:_____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交代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主要寫作對象
單刀直入,直敘其事,點名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及夜間發(fā)生的事情。
“逾墻走”、“出門看”寫出了差役夜捉壯丁,百姓惶恐不安的景象,渲染了緊張、恐怖的氣氛。
這兩句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蠻橫和老婦的哀憐,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營造出悲憤的氣氛。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吏怒”更能體現(xiàn)“婦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承上啟下,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高潮發(fā)展,老婦的“致詞”是全詩的主體部分。
詩中有言:“婦啼一何苦!”老婦人有多少苦?結合詩歌說一說。
老婦人“致詞”前五句訴說三個兒子全部應征作戰(zhàn),已有兩個戰(zhàn)死沙場,說明這一家人已經(jīng)為國家做出巨大犧牲。
“室中更無人”故意隱去了“老翁逾墻走”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無完裙”不僅是說衣不蔽體,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表現(xiàn)了老婦人家中景況之凄苦。
高潮:老婦致詞兒死戰(zhàn)場家中窘迫自請服役
1.老婦的“苦”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擔驚受怕:“有吏夜捉人。”②喪子之痛:“二男新戰(zhàn)死。”③生活困苦:“出入無完裙?!雹鼙黄日堃郏骸罢垙睦粢箽w?!?br/>2.如何理解“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答案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叭缏劇倍?,一方面表現(xiàn)了家人因親人戰(zhàn)死、老婦人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的心情傾耳細聽,整夜未能入睡。
3.“獨與老翁別”中的“獨”字意味深長,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 “獨”是“只”的意思,暗示老婦人已經(jīng)被抓,照應開頭,收束全篇;于敘事中抒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這災難深重的一家人的深切同情。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滿和對廣大百姓的同情,是首優(yōu)秀的抒情詩。B.從“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可以看出,年老體衰的老婦人最終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可見老婦人非常值得哀憐,三個兒子,有兩個剛剛犧牲在戰(zhàn)場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淚無聲,“咽”指哭聲哽塞低沉。
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表現(xiàn)詩人對叛軍的憎惡,對國家能平叛戰(zhàn)爭的渴望,同時贊揚老婦自請應役的精神,也對統(tǒng)治者爪牙的殘暴做了含蓄的揭露,對勞動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
1.完成晚練。2.背誦課文。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石壕吏課堂教學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石壕吏,讀準下面字的音,教師寄語,寫作背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課堂小結,新樂府,諷喻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八年級下冊石壕吏教案配套ppt課件,共5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石壕吏,茍且活著,還能夠,斷續(xù)的哭聲,有吏夜捉人,陰險狠毒,兵役苛酷,戰(zhàn)爭之慘烈,百姓受害之重,戰(zhàn)爭破壞嚴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石壕吏背景圖課件ppt,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泰山簡介,問題探討,賞析和積累,《春望》,研讀分析,問題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