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蹦窃谖逶乐姓l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1 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
杜甫的《望岳》詩共有三首,分別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本詩是第一首。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詩人北游齊、趙,《望岳》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較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氣。
律詩:中國舊詩體裁之一。通常的律詩規(guī)定每首八句。超過八句,即十句及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成一聯(lián),計四聯(lián),習慣上稱第一聯(lián)為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為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為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為尾聯(lián)。每首二、三兩聯(lián)(即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lián)不對仗外,中間各聯(lián)必須上下句對仗。本詩是一首五言律詩。
1.給加下劃線的字注音。(1)岱宗( )(2)決眥( )(3)凌絕頂( )(4)未了( )
2.古今異義。會當凌絕頂古義:_____今義:___________3.詞類活用。一覽眾山?。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假字。蕩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小
1.讀標題“望”,指 ;“岳”,指山,本詩中指 。標題點明了寫作____和 。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準詩歌的字音和節(jié)奏韻律。
沉潛諷誦:讀詩至少兩次,嘗試讀出詩歌的情感。
望岳(唐 杜甫)岱宗 /夫如何,齊魯 /青未了?! ≡旎?/鐘神秀,陰陽 /割昏曉?! ∈幮?/生曾云,決眥 /入歸鳥?! ?/凌絕頂,一覽 /眾/山小。
東岳泰山之雄,西岳華山之險,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聞名于世界。泰山,古稱東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齊魯丘陵之上,長達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一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緲變幻的云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
岱宗①夫如何?齊魯青②未了③。造化④鐘⑤神秀,陰陽⑥割昏曉。
①岱宗:指泰山。 ②青:指山色。③未了(liǎ):不盡。④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⑤鐘:聚集。⑥陰陽: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
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 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蕩胸①生曾②云,決眥③入歸鳥。會當④凌⑤絕頂,一覽眾山小。
①蕩胸:使心胸震蕩。 ②曾:同“層”。③眥:眼眶。④會當:終當,終要。⑤凌:登上。
譯文:層云生起,使心胸震蕩,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 試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補全下面結構導圖的空缺部分。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寫 泰山的整體形象。
寫 泰山的 。
寫細望泰山的 。
寫極望泰山風景,抒發(fā) 。
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答案 泰山地域的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的神奇秀麗——“造化鐘神秀”;山勢的巍峨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答案 加上“夫”字,驚奇、贊嘆之情更加明朗,也更加強烈。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割”二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試著分析它們的妙處。答案 “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案睢薄獜纳降谋泵婵?,那照臨下來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卻看不出任何科舉失敗后消極頹廢的情緒,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答案 詩人熱情地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裕彩窃娙艘实侨松敺宓氖难?,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br/>5.齊讀詩歌尾聯(lián),讀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豪情和氣概。
朗讀指導: 尾聯(lián)是全詩的重點,氣息最足,力度最強?!傲琛弊忠x出拔地而起之感,音域提至最高?!耙挥[眾山小”一句適當加入一些虛聲成分,給人以雄渾大氣之感,同時心中要充滿堅定的信念。
會當 凌絕頂,一覽 眾山小。
1.《望岳》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望岳》與《登幽州臺歌》在抒發(fā)情感的方式上有何不同。答案 《登幽州臺歌》直抒胸臆,全詩沒有具體的描寫,而是靠感情本身的力量來打動人?!锻馈啡谇?、景、理于一體。前六句是寫望岳所見,突出泰山的形象——神奇秀麗、高大巍峨,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最后兩句既抒發(fā)了詩人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雄心和氣概,又飽含人生哲理:只有不畏艱險、敢于攀登,才能登高望遠,俯視群山。這樣,詩歌便將景、情、理融為一體,和諧自然,發(fā)人深省。
2.這首詩還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答案 (1)構思巧妙,層次分明。全詩緊扣“望”字展開,首聯(lián)寫遠望所見,頷聯(lián)寫近望所見,頸聯(lián)寫凝望所見,層次分明。(2)虛實共生。前三聯(lián)寫眼前實景,寫出了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震撼力;最后一聯(lián)寫想象虛景,詩人想象自己登臨頂峰,俯瞰群山,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的豪邁氣概。
《望岳》這首詩抓住題目中的“望”字,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1.背誦古詩。2.完成晚練。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1 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精品ppt課件,文件包含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教案doc、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導學案doc、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練習docx、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ppt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望岳示范課課件ppt,共1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望岳課文ppt課件,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發(fā)語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