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局面:百家爭鳴三部經(jīng)典:《老子》(《道德經(jīng)》)《論語》《孫子兵法》四個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墨家(墨子)、兵家(孫武)五個主要學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
■要點一 老子和《道德經(jīng)》
素養(yǎng)指導 1 關于“無為而治”的理解。
“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盁o為”指不妄為,不胡作非為,不為所欲為;“無為而治”指天下太平靠萬民的自為和自治來實現(xiàn)。
■要點二 孔子和儒家學說
易錯警示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而非戰(zhàn)國時期,他們不屬于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家。
素養(yǎng)指導 2 孔子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
(1)春秋后期,諸侯爭霸,禮崩樂壞,社會混亂。 孔子認為“仁”“禮”“德”是調(diào)節(jié)社會矛盾、恢復正常社會秩序的有效途徑。(2)孔子出身于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學習禮樂,認為恢復西周制度,居仁心、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
素養(yǎng)指導 3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方法 有教無類 教學對象 因材施教 學習方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溫故而知新”學習態(tài)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素養(yǎng)指導 4 歸納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經(jīng)濟方面:封建經(jīng)濟興起,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2)階級關系方面:出現(xiàn)地主、農(nóng)民、工商階層,士活躍起來,并受到重用。(3)思想文化方面:私學的興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的文士,同時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人才基礎。(4)科學技術方面: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人們認識水平提高。
易錯警示 2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虛指,形容學派之多,不能理解為當時社會上只有一百個學派。
易錯警示 3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而非法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考點解說1.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仁”“禮”“德”等主張,其中,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2. 戰(zhàn)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 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
經(jīng)典史料材料一 “無為而治” “為政以德” “兼愛”“非攻” 老子 孔子 墨子材料二 來自各諸侯國活躍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師、道家傳人、法家骨干、陰陽家領袖,他們互相對立、互相爭鳴、互相吸收、互相促進,共同培養(yǎng)了特殊的理想人格風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幾酝趿ⅰ栋偌覡庿Q與大一統(tǒng)》
高頻設問1. 材料一中的歷史人物分別代表哪家學派?(3 分)概括后世對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的稱謂。(2 分)
答案:學派:老子是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墨子是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 稱謂:百家爭鳴。
2. 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各家思想學派之間的關系。(3 分)
答案:關系:互相對立、互相爭鳴、互相吸收、互相促進。
回歸教材學考點[教材 P40“材料研讀”]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什么積極意義?
[提示]“為政以德”即反對苛政,要求統(tǒng)治者愛護百姓;“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即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這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減輕壓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改善社會風氣,弘揚正氣。 這些對于我們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素養(yǎng)提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7課 百家爭鳴授課課件ppt,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人應該順應自然,對立雙方可以相互轉化,無為而治,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3文化成就,百家爭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歷史七年級上冊(2024)第7課 百家爭鳴授課課件ppt,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7課百家爭鳴,相關史事,姓名李耳字聃,主要著作,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主張,姓名孔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核心思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7課 百家爭鳴課文配套課件ppt,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第7課百家爭鳴,情景劇,時常溫習,問題探究,拓展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