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廣東深圳等四校聯考]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下列各文獻中所記載的古代化學研究過程或成果不涉及分離提純操作的是( )
A.《本草衍義》“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
B.《齊民要術》“凡釀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后動未壓者,皆宜廻作醋?!?br>C.《開寶本草》“(消石)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br>D.《本草綱目》“(燒酒)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br>答案:B
解析:描述的是砒霜的精制,類似于碘的升華與凝華,A項不符合題意;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可以被氧化成醋酸,涉及化學反應但沒有涉及分離提純操作,B項符合題意;包含溶解、蒸發(fā)結晶,涉及分離提純操作,C項不符合題意;描述的是酒的蒸餾,涉及分離提純操作,D項不符合題意。
2.化學實驗操作要注重安全性和簡約性,如圖操作正確但不是從實驗安全性方面考慮的操作是( )
A.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檢驗氫氣的純度
B.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時,振蕩后需打開活塞使漏斗內氣體放出
C.操作③:吸收氨氣或氯化氫氣體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的“搖勻”操作
答案:D
解析:由于連接氫氣發(fā)生裝置的導管在液面以下,且倒置漏斗稍浸入液面下,保證收集到的氫氣較純凈,可以防止點燃時發(fā)生爆炸,該操作是從安全角度考慮,A項不符合題意;振蕩后打開活塞使漏斗內氣體放出,防止漏斗內壓強過大引起危險,該操作是從安全角度考慮,B項不符合題意;水層在下層,導管末端插入水中,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該操作不正確,C項不符合題意;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將容量瓶倒置搖勻,使溶液混合均勻,該操作正確但與實驗安全性無關,D項符合題意。
3.[2024·福建師大附中期中]下列是一些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答案:B
解析:試管中導管與外界空氣相通,不是密閉裝置,無法檢查出裝置的氣密性,A不正確;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待水浸沒管口,繼續(xù)加水至長頸漏斗與錐形瓶內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時間后,若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能檢查裝置氣密性,B正確;裝置中長頸漏斗與外界空氣相通,不是密閉裝置,無法檢查出裝置的氣密性,C不正確;玻璃管中導管與外界空氣相通,不是密閉裝置,無法檢查出裝置的氣密性,D不正確。
4.[2024·廣東東莞四中期中]下列實驗目的可以用如圖所示裝置達到的是( )
A.以MnO2、濃鹽酸為原料,制備、干燥、收集Cl2
B.以Na2SO3固體、質量分數為70%的濃硫酸為原料,制備、干燥、收集SO2
C.以濃氨水、生石灰為原料,制備、干燥、收集NH3
D.以Cu、稀硝酸為原料,制備、干燥、收集NO
答案:B
解析:MnO2和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此裝置圖中缺少加熱裝置,故A錯誤;Na2SO3與70%的濃硫酸反應產生SO2,通過濃硫酸進行干燥,因為SO2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SO2有毒,需進行尾氣處理,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故B正確;NH3能與濃硫酸反應,不能用濃硫酸進行干燥,且NH3的密度小于空氣,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C錯誤;NO能與空氣中氧氣反應,應用排水法收集,故D錯誤。
5.[2024·河北百師聯盟聯考]為完成下列各組實驗,所選玻璃儀器和試劑均正確、完整的是(不考慮存放試劑的容器)( )
答案:B
解析: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可以檢驗葡萄糖,但需要加熱,所以缺少酒精燈,故A錯誤;實驗室制備氯氣需要圓底燒瓶、分液漏斗、集氣瓶、燒杯、導管、酒精燈等,所需試劑為濃鹽酸、MnO2、NaOH溶液,故B正確;食鹽精制過程中,除去雜質過濾后,還需用蒸發(fā)皿進行蒸發(fā),所以缺少蒸發(fā)皿、酒精燈等,故C錯誤;測定鹽酸的濃度過程中,需要量取待測鹽酸的體積,所以還缺少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故D錯誤。
6.[2024·福建廈門一中月考]下列物質中雜質(括號內為雜質)的檢驗試劑、除雜試劑和除雜方法都正確的是( )
答案:B
解析:Cl2能使?jié)駶櫟牡矸?KI試紙變藍,但飽和食鹽水除去的是氯化氫,不能除去氯氣,A錯誤;無水硫酸銅遇水變?yōu)樗{色,可以檢驗水的存在,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然后蒸餾即可得到C2H5OH,B正確;碳酸鈉溶液也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應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雜,C錯誤;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I2受熱升華為碘蒸氣,冷卻后又變成NH4Cl和I2的混合物,不能除去碘,D錯誤。
7.[2024·貴陽市適應性考試]下列實驗操作所對應的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答案:D
解析:鈉與乙醇和水反應均生成氫氣,故不能證明試樣中含有水,A項錯誤;NaOH與醋酸反應生成醋酸鈉,醋酸鈉為強堿弱酸鹽,故滴定終點時溶液呈堿性,pH應大于7.0,B項錯誤;銅與稀硝酸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溶液變藍,產生氣泡,發(fā)生的不是置換反應,C項錯誤;上層溶液呈紫紅色,說明KI與FeCl3發(fā)生反應:2FeCl3+2KI===2FeCl2+I2+2KCl,故還原性:I->Fe2+(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D項正確。
8.[2024·廣東佛山一檢]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探究石蠟油分解產物的性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儀器①可控制石蠟油滴加的速率
B.裝置②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C.實驗過程中,關閉K1,打開K2,裝置②中溶液顏色逐漸褪去
D.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K2,打開K1,在③處點燃氣體可看到淡藍色火焰
答案:D
解析:儀器①為注射器,通過推動注射器,可以控制石蠟油滴加的速率,A項正確;裝置②中導氣管沒有插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項正確;石蠟油分解的產物中含有烯烴,烯烴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因此關閉K1,打開K2,裝置②中溶液顏色逐漸褪去,C項正確;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K2,打開K1,在③處點燃氣體時,由于石蠟油分解產物中烯烴的碳含量較高,因此火焰明亮,且有黑煙,D項錯誤。
9.[2024·福建永安三中月考]關于下列各裝置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裝置①用來電解飽和食鹽水,c電極產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牡矸?KI試紙變藍
B.裝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
C.裝置③檢查乙炔的還原性(實驗室是由飽和食鹽水與電石制乙炔,產生的混合氣體除乙炔外,常含有H3P,H2S等雜質氣體)
D.裝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氣、并吸收多余的氨氣
答案:C
解析:由電流方向可知a是正極,b是負極,電解時, c為陽極,溶液中氯離子在此極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能使?jié)駶櫟牡矸郏璌I試紙變藍的氣體氯氣,A正確; H2、NH3、Cl2、HCl、NO2可以采用排空氣法來收集,收集H2、NH3時,導管是短進長出,收集Cl2、HCl、NO2時,導管長進短出,B正確;乙炔中含有雜質硫化氫等,硫化氫具有還原性,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影響到乙炔的還原性的檢驗,C錯誤;氨氣的收集采用向下排空氣法,導管可以短進長出,用堿石灰來干燥,用水來吸收時,要防止倒吸,故D正確。
10.由下列實驗及現象推出的相應結論正確的是( )
答案:A
解析:乙醇具有還原性,能把K2Cr2O7還原,A正確;酸性條件下,硝酸根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所以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硫酸,B錯誤;白色物質為Al2O3,HgO是紅色物質,C錯誤;D中Fe的存在形式是[Fe(CN)6]4-,不是Fe2+,所以相同濃度的K4Fe(CN)6和CuSO4溶液中Fe2+、Cu2+濃度并不相同,前者無明顯現象,后者產生黑色沉淀,并不能比較Ksp(FeS)和Ksp(CuS)的大小,D錯誤。
二、非選擇題
11.[2023·全國甲卷]鈷配合物[C(NH3)6]Cl3溶于熱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過如下反應制備:2CCl2+2NH4Cl+10NH3+H2O2 eq \(――→,\s\up7(活性炭)) 2[C(NH3)6]Cl3+2H2O。
具體步驟如下:
Ⅰ.稱取2.0 g NH4Cl,用5 mL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3.0 g CCl2·6H2O后,將溶液溫度降至10 ℃以下,加入1 g活性炭、7 mL濃氨水,攪拌下逐滴加入10 mL 6%的雙氧水。
Ⅲ.加熱至55~60 ℃反應20 min。冷卻,過濾。
Ⅳ.將濾得的固體轉入含有少量鹽酸的25 mL沸水中,趁熱過濾。
Ⅴ.濾液轉入燒杯,加入4 mL濃鹽酸,冷卻、過濾、干燥,得到橙黃色晶體。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Ⅰ中使用的部分儀器如下。
儀器a的名稱是 。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
(2)步驟Ⅱ中,將溫度降至10 ℃以下以避免 、 ;可選用 降低溶液溫度。
(3)指出右圖過濾操作中不規(guī)范之處: 。
(4)步驟Ⅳ中,趁熱過濾,除掉的不溶物主要為 。
(5)步驟Ⅴ中加入濃鹽酸的目的是 。
答案:(1)錐形瓶 升溫,攪拌等
(2)濃氨水分解和揮發(fā) 雙氧水分解 冰水浴
(3)玻璃棒沒有緊靠三層濾紙?zhí)?,漏斗末端較長處(尖嘴部分)沒有緊靠在“盛濾液”的燒杯內壁
(4)活性炭
(5)利用同離子效應,促進鈷配合物[C(NH3)6]Cl3盡可能完全析出,提高產率
解析:(1)由圖中儀器的結構特征可知,a為錐形瓶;加快氯化銨溶解可采用升溫,攪拌等;
(2)步驟Ⅱ中使用了濃氨水和雙氧水,它們高溫下易揮發(fā),易分解,所以控制在10 ℃以下,避免濃氨水分解和揮發(fā),雙氧水分解。要控制溫度在10 ℃以下,通常采用冰水浴降溫;
(3)圖中為過濾裝置,玻璃棒沒有緊靠三層濾紙?zhí)?,可能戳破濾紙,造成過濾效果不佳。還有漏斗末端較長處(尖嘴部分)沒有緊靠在“盛濾液”的燒杯內壁,可能導致液滴飛濺;
(4)步驟Ⅳ中,將所得固體轉入有少量鹽酸的沸水中,根據題目信息,鈷配合物[C(NH3)6]Cl3溶于熱水,活性炭不溶于熱水,所以趁熱過濾可除去活性炭;
(5)步驟Ⅴ中,將濾液轉入燒杯,由于鈷配合物[C(NH3)6]Cl3中含有氯離子,加入4 mL濃鹽酸,可利用同離子效應,促進鈷配合物[C(NH3)6]Cl3盡可能完全析出,提高產率,故答案為:利用同離子效應,促進鈷配合物[C(NH3)6]Cl3盡可能完全析出,提高產率。選項
實驗目的
玻璃儀器
試劑
A
葡萄糖
的檢驗
試管、燒杯、膠頭滴管
葡萄糖溶液、10%NaOH溶液、2%CuSO4溶液
B
實驗室制
備氯氣
圓底燒瓶、分液漏斗、集氣瓶、燒杯、導管、酒精燈
濃鹽酸、MnO2、NaOH溶液
C
食鹽
精制
漏斗、燒杯、玻璃棒
粗食鹽水、稀鹽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D
測定鹽酸
的濃度
燒杯、膠頭滴管、堿式滴定管、錐形瓶
待測鹽酸、標準氫氧化鈉溶液、酚酞
選項
物質及其雜質
檢驗試劑
除雜試劑
除雜
方法
A
HCl(Cl)2
濕潤的
淀粉-KI試紙
飽和
食鹽水
洗氣
B
C2H5OH(H2O)
無水硫酸銅粉末
生石灰
蒸餾
C
CO2(SO2)
品紅溶液
飽和碳酸
鈉溶液
洗氣
D
NH4Cl(I2)
淀粉溶液
無
加熱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某乙醇試樣中放入一小塊金屬鈉
產生氣泡
該試樣含有一定量的水
B
常溫下,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CH3COOH溶液
pH傳感器讀數為7.0
此時已經達到滴定終點
C
將銅絲伸入稀HNO3中
溶液變藍,產生氣泡
Cu與稀HNO3發(fā)生置換反應
D
取1 mL 0.1 ml·L-1 KI溶液,加入5 mL 0.1 ml·L-1 FeCl3溶液在試管中混合后,加入少量苯,振蕩,靜置
上層溶液顯紫紅色
還原性:I->Fe2+
實驗
現象
結論
A
向填有硫酸處理的K2Cr2O7硅膠導管中吹入乙醇蒸氣
管中固體逐漸由橙色變?yōu)榫G色
乙醇具有還原性
B
向鹽酸酸化的Cu(NO3)2溶液中通少量SO2,然后滴入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HNO3氧化性小于H2SO4
C
打磨后的鋁片放入Hg(NO3)2溶液中片刻,用濾紙吸干后置空氣中
鋁片發(fā)燙并逐漸長出白色針狀固體
汞與氧氣反應放熱,白色物質為HgO
D
向2支分別盛有相同濃度的K4Fe(CN)6和CuSO4溶液中分別滴入2 滴H2S 飽和溶液
前者無明顯現象,后者產生黑色沉淀
Ksp(FeS)
這是一份高考化學《微專題 小練習》統考版 專練 63,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全國甲卷]用N-雜環(huán)卡賓堿,[全國甲卷][化學——選修5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63有機合成推斷一,共10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微專題小練習專練53實驗綜合應用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92 g,1%)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