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斷、楚”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教學重點)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補充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并默寫。 3.能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榮德基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Ⅰ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從心底發(fā)出感嘆——(課件出示單元篇章頁)生讀:祖國,我愛你。我愛你每一寸土地,我愛你壯美的山河。 1.誦讀古詩,欣賞美景。 師:詩人們也喜歡用他們的妙筆描繪祖國的河山,讓我們一起讀詩,欣賞古詩中的美景吧! 課件出示下列詩句,引導感受詩句描繪的祖國山河之美。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引入新課。 師:詩句中蘊含著詩人對美好河山的熱愛,想象著畫面誦讀詩句,這樣美景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想象著畫面,跟隨三位詩人欣賞他們筆下的壯美山河。(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設計意圖】通過對篇章頁的朗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初步了解,使學習具有一定的整體性。 3.現(xiàn)在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望天門山,齊讀詩題) Ⅱ 學習《望天門山》,感悟磅礴之美 1.了解詩人,讀懂詩題。 (1)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他乘船順著長江東下,被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天門山》。借助資料了解李白。 (2)齊讀詩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借助注釋初步了解天門山。 (3)從詩題中,你讀懂了什么?方法引導:抓住關鍵字,理解詩題的意思。 干什么——望:看;地點——天門山、長江上;誰——李白,乘船順著長江東下。 (4)誰能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李白乘船順著長江東下遠望天門山。 (5)小結:了解詩題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讓我們熟讀古詩。 2.讀通詩句,讀好節(jié)奏。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讀準翹舌音“楚、至、出”,前鼻音“斷、帆”。 (3)引導:讀古詩時不僅要將字讀正確,還要讀好停頓。指名讀,標出停頓線“/”。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學生按節(jié)奏自由練讀,再齊讀古詩,讀出韻律。 3.理清景物,整體感知。 (1)師:詩中寫了哪幾種景物?讀一讀古詩,找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2)指名學生進行交流,教師指導。 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師: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這首詩主要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詩中景物,大致了解古詩內(nèi)容,為接下來理解詩意做鋪墊。 4.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1)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師:讀著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交流指導。 ①指導理解“斷”“開”的意思。 課件出示長江水穿過天門山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斷”是“斷裂”的意思,“中斷”是“從中間斷裂”的意思?!伴_”是“沖開”的意思,體會長江的水勢洶涌和天門山的雄偉。(板書:天門 斷 楚江 開) ②指導理解“至此回”的意思。質(zhì)疑:這里是講長江水碰到天門山后往回流了嗎? 引導學生理解“回”是“回旋”的意思,“至此回”描寫了長江水經(jīng)過天門山時漩渦洶涌的景象。 師:請你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詩句描繪的景象。 ①學生練說,同桌互說。 ②指名學生說,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積累的詞語來描述雄偉的山勢和洶涌的水勢。 詩意: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劈開,一分為二。東流而去的長江水經(jīng)過天門山時形成回旋的水流。 ③指名學生讀,齊讀,要讀出天門山雄偉、長江浩蕩的氣勢。 (2)過渡:我們借助注釋理解了前兩句詩的意思,在想象中體會到了天門山的雄偉和長江水的澎湃。請試著用“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畫面”的方法來學習后兩句詩。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師:青山是不會動的,詩人怎么說山“出”呢?孤帆又是怎么“來”的呢? ①引導學生交流“在雨里奔跑”或者“坐在行駛在雨里的汽車上”時看到的雨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 ②引導學生感受“孤”的意境。提問: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一艘怎樣的小船?引導學生體會“在雄偉的天門山映襯下寬闊的江面上駛來一艘小船”的渾闊茫遠的意境。 ③引導想象:讀著詩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板書:青山 出 孤帆 來) 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顏色和“出、來、孤”等字說說詩句描繪的景象。 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 (4)師:看到這么美的景象,詩人會是怎樣的心情? 引導學生結合古詩背景,讀出李白內(nèi)心的激動,感受到天門山的雄偉秀麗以及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聲音要高昂一些。(板書:雄偉秀麗 熱愛祖國山水) 【設計意圖】在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想象畫面等學法遷移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描繪的美麗景色和意境,也有助于引導學生讀出天門山、長江水的氣勢。 Ⅲ 誦讀積累,學習生字 1.回顧全詩,小結學法。 讀——讀準,讀通;看——插圖,注釋;想——詞意,句意;說——詩意,作者情感。 2.創(chuàng)設情境,誦讀古詩。 (1)配樂誦讀,小組比賽。 (2)教師出示提示,學生補充背誦。 (3)出示古詩中的場景圖片,想象畫面,讓學生配上相應的詩句進行積累。 (4)背誦古詩。 3.課件出示會寫字,觀察生字書寫的特點。 (1)“孤、帆”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斷”是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基本同寬?!俺?、至”是上下結構的字。 (2)教師范寫,重點指導“斷”“孤”和“楚”的書寫,學生練習。 斷:左半部分先寫“米”再寫豎折,豎長折短;“米”稍小、瘦長,捺改為點。右半部分“斤”的豎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豎要垂直。 楚:上邊的“林”要扁,兩個捺都變?yōu)辄c;下邊的橫帶鉤,撇短捺長,捺要寫得平緩舒展。 孤:“子”要窄,橫變?yōu)樘幔弧肮稀敝虚g是豎提,豎長提短,不要寫成“爪”。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練習過程中與課本認真對照,有錯誤及時改正。 (4)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 4.指導學生默寫古詩。引導學生回顧交流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書寫格式:每句居中寫,標點不要遺漏,要占一格。 5.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畫面”的學習方法,欣賞了李白筆下天門山的雄偉秀麗,體會到了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這種學習方法去學習另外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飲、初”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并背誦。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情。 教具準備 榮德基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Ⅰ 復習鞏固,方法引導 1.學生背誦《望天門山》。 2.提問: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天門山》的? (1)讀準字音,讀順古詩,讀好停頓。 (2)借助注釋、聯(lián)系生活等,理解詩意。 (3)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3.過渡:今天我們繼續(xù)運用這種學習方法來學習另外兩首古詩,去感受西湖和洞庭湖的美麗景色。 【設計意圖】回顧古詩學習方法,為后面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供方法的引領。 Ⅱ 方法遷移,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1.播放視頻,了解詩題。 (1)播放西湖美景視頻,引入古詩內(nèi)容,說說感受。 (2)師: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感受過西湖的美景,今天我們即將再學習一首與西湖有關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板書詩題:飲湖上初晴后雨) (3)齊讀詩題,并說說詩題的意思。 飲:飲酒;湖:西湖;初晴后雨:天氣先晴天后下雨。 2.朗讀古詩,認識生字“亦、宜”,識記多音字“抹”。 3.誦讀交流,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1)讀準字音。注意“瀲滟”“空蒙”的讀音,尤其注意多音字“抹”,要讀準確,指名讀。 (2)掌握節(jié)奏。尤其注意“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朗讀停頓,指名讀。 (3)學生齊讀古詩。 4.品讀詩句,感受美景。 (1)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風景之美。找一找哪一句寫的是“初晴”,哪一句寫的是“后雨”。(板書:晴 雨) (2)走進晴日的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樣的?你是通過哪個詞語讀懂的? ①課件出示詞語“瀲滟”,根據(jù)注釋理解:波光閃動的樣子。(板書:水光瀲滟) ②課件出示西湖晴日的美景圖片,練習說話。 中午,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 ;傍晚,夕陽西下,西湖水面金光閃閃,又像 。 ③揣摩詩人心境。猜一猜,詩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會說些什么呢?詩中蘇軾只用了3個字就道出了這層意思——晴方好。(結合注釋理解“方”:正) (3)走進雨日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①賞圖讀詞。圖文一起出示:朦朦朧朧、山色蒙蒙、云霧彌漫、煙雨蒙蒙。 ②看著這些景色,讀著這些詞語,雨中的西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板書:山色空蒙)理解“空蒙”——迷??~緲的樣子。 ③師:置身在這樣煙雨朦朧的西湖之中,你會有怎樣奇妙的感覺?帶著這種感覺再讀。理解“奇”就是“奇特、奇妙”的意思。 (4)體會比喻的巧妙,感受西湖風韻之妙。 ①過渡: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呢?讓我們來猜一猜。 預設1: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請你美美地讀一讀。) 預設2:西湖和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個“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湖,好巧啊,被蘇軾這么一比喻,西湖從此就多了一個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書:西子湖) 預設3:西子不管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 ②引導對話,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妙。 師:如果說,晴天的西湖是濃抹;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妝。師:如果說,冬天的西湖是淡妝;那么—— 生:夏天的西湖是濃抹…… ③小結:西湖無論何時,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之情) ④有感情地朗讀后兩句詩。 5.交流、想象畫面,指導背誦。 (1)引導:你看到了怎樣的山,怎樣的湖面?引導學生圍繞景物想象畫面。 (2)背誦并積累古詩。指名讀、齊讀古詩;指名學生描述根據(jù)詩句想象到的畫面,其他學生根據(jù)描述背誦詩句;學生齊背古詩。 【設計意圖】方法遷移,為學生借助注釋、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詩意和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提供了學習的支架,也為學生今后自主學習更多的古詩打下了基礎。 Ⅲ 小組合作,學習《望洞庭》 1.根據(jù)《望天門山》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望洞庭》。(板書詩題:望洞庭)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入小組合作學習。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組內(nèi)朗讀古詩,互相正音。讀準多音字“磨”。引導:“磨”的另一個讀音念什么?交流分享。幫助學生通過“磨”來理解“鏡未磨”的意思。 (3)小組展示,讀好停頓。如“白銀盤里/一青螺”。 3.學生合作學習古詩,大致理解詩意。 (1)引導理解“兩相和”,提問:你見過的月光下湖面的景象是怎樣的? 湖光與秋月之“和諧”。湖水澄澈,月光皎潔,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之美。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朦朧、淡雅的意境。(板書:近望:湖光 秋月) (2)理解“鏡未磨”。這是把無風時的“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形象地寫出了湖面的平靜,表現(xiàn)了秋夜的靜謐。 (3)想象畫面。找出詩中描寫景物和顏色的詞語,把古詩描繪的畫面說清楚?!鞍足y盤”“青螺”比喻貼切。課件出示洞庭湖中的君山的圖片,想象: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只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此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板書:遠望:白銀盤 青螺) 4.悟詩達情,指導背誦。 (1)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自由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月夜洞庭美景。體會到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之情) (3)配樂背誦古詩。 Ⅳ 學寫生字,拓展延伸 1.選擇生字,指出易錯點。 “初”的偏旁是“衤”;“鏡”的右半部分是“竟”不是“競”;“磨”的“廣”字要寬,下邊的“林”和“石”要扁;“遙”是半包圍結構,先內(nèi)后外,“缶”的第二橫長,走之的捺要舒展。 2.教師范寫,邊寫邊講解書寫要點。學生練寫。展示評價。 3.引導學生從古詩內(nèi)容、學習方法等方面談談本課的學習收獲。 4.課堂小結: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借助注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了詩句的意思,還通過想象畫面領略了天門山、西湖和洞庭湖的美麗景色。三首詩的景致不同,表達不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三種不一樣的自然美。三位詩人用妙筆描繪山水,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F(xiàn)在,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誦讀,表達你的熱愛吧! 5.當堂檢測:建議使用《點撥》小冊子的“隨堂練”。 6.課后作業(yè):(1)推薦閱讀《點撥》讀書閣中的相關內(nèi)容。 (2)建議完成《典中點》的練習題。 古詩三首 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天門 斷 楚江 開 青山 出 孤帆 來 晴——水光瀲滟 雨——山色空蒙 西子湖 近望:湖光 秋月 遠望:白銀盤 青螺 雄偉秀麗 熱愛祖國山水 喜愛之情 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并且采用多種方法,便于學生理解詩的意境。與此同時,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古詩的魅力,領悟到語言文字的凝練。 不足之處: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得不夠深刻。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本課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三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