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平山中
[明] 楊基
細雨茸茸濕楝花,
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
一路鶯啼送到家。
【注釋】茸茸(róng):小雨又細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楝(liàn):江南一帶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枇(pí)杷(pa):樹的名稱。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淺:山路的遠近。
1.下列選項中,對詩中“山深淺”一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指山的大小。
B.山路的遠近。
C.山路的寬窄。
D.指山的深淺程度。
2.“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兩句從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茸茸細雨,微微南風,令人感到舒遠愜意,這是從 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 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唱著婉轉(zhuǎn)的歌,令人感到輕快悅耳,這是從
角度描寫。
3.請將“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翻譯成白話文:
。
4.本詩最后一句中的“送”字用得非常精妙,請說說它精妙在哪里呢?
5.本詩前兩句,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你還知道寫“景”的詩句嗎?把它們寫下來吧。
【參考答案】
1.B
2.觸覺 視覺 聽覺
3.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4.“送”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回家路上“鶯啼”相伴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
5.示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釋】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jīng)樂山匯入岷江。 夜:今夜。 發(fā):出發(fā)。 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為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1.解釋詞語。
半輪秋: 影: 發(fā):
2.詩中直接描寫峨眉山月特點的一詞是 。
3.詩中用到了五個地名,它們是 、 、 、 、 。
4.說說“影入平羌江水流”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你還知道李白的其他詩嗎?請寫出一首。
【參考答案】
1.半圓秋月 月光 出發(fā)
2.半輪
3.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峽 渝州
4.半圓的秋月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5.示例: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17 古詩三首綜合與測試同步練習題,共3頁。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五年級上冊17 松鼠鞏固練習,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第一自然中引號的作用是,判斷正誤,總結(jié)全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上冊9 古詩三首綜合與測試同步練習題,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根據(jù)意思寫出詩中的詞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