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蛋白質和氨基酸 課后分層練 1.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天然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只有碳、氫、氧、氮四種 B.加熱會使蛋白質變性,因此食用生雞蛋所獲得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 C.向雞蛋清中加入食鹽,會使蛋白質凝固變性 D.用一束光線照射蛋白質溶液,可以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 [答案] D [解析]天然蛋白質主要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除此之外,還含有少量S、P等;蛋白質受熱后變性,失去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但熟雞蛋更易被消化吸收,其水解最終產(chǎn)物仍為α-氨基酸;向雞蛋清中加入食鹽,蛋白質析出,該過程為鹽析,而不是變性;蛋白質溶液具有膠體的性質。 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豆?jié){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jié){凝結為豆腐 B.酶是一種蛋白質,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強 C.用灼燒的方法可以鑒別毛織物和棉織物 D.濃硝酸使皮膚呈黃色是由于濃硝酸與蛋白質發(fā)生了顏色反應 [答案] B [解析]A項中實際是在蛋白質和水的混合體系中加入無機鹽,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形成凝膠,而蛋白質的生理活性沒有發(fā)生變化;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強,但超過一定溫度,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低,甚至完全喪失活性,B項是錯誤的;C項中毛織物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棉織物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灼燒時無明顯的氣味;D項敘述是正確的。 3.綠色熒光蛋白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fā)出鮮艷綠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存在于一切細胞中 B.天然蛋白質屬于純凈物 C.該蛋白發(fā)出熒光是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D.蛋白質通常用新制氫氧化銅堿性懸濁液檢驗 [答案] A [解析]蛋白質存在于一切細胞中,是細胞結構里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A正確。蛋白質是混合物,某些蛋白質(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遇濃硝酸變黃屬于蛋白質的顏色反應,B、C錯誤;檢驗蛋白質通常用顏色反應或灼燒法,D錯誤。 4.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向蛋白質溶液中分別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過程均是不可逆的 B.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但是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不會引起中毒 C.溫度越高,酶對某些生化反應的催化效率就越高 D.醫(yī)療上用75%的酒精殺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質鹽析的性質 [答案] B [解析]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發(fā)生鹽析,其過程是可逆的,A錯誤;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但是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不會引起中毒,因為硫酸鋇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且不容易被X射線透過,在醫(yī)療上可用作檢查腸胃的內(nèi)服藥劑,B正確;酶的活性受溫度限制,超過適宜的溫度時酶將失去活性,C錯誤;醫(yī)療上用體積分數(shù)為75%的酒精殺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質變性的性質,D錯誤。 5.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超高分辨率熒光顯微鏡的貢獻者,人類借助于這種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單個的蛋白質分子。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中含有碳、氫、氧、氮等元素 B.蛋白質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C.天然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α-氨基酸 D.消毒過程中細菌蛋白質發(fā)生了鹽析 [答案] D [解析]蛋白質的組成元素有碳、氫、氧、氮等元素,故A正確;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10 000,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確;天然蛋白質能夠發(fā)生水解反應,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α-氨基酸,故C正確;消毒的過程實質是使細菌蛋白質發(fā)生變性,失去活性的過程,不是鹽析,故D錯誤。 6.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蛋白質變性 B.蛋白質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 C.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所以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會引起中毒 D.濃硝酸濺到皮膚上,皮膚會變黃 [答案] C [解析]蛋白質分子的直徑在1~100 nm之間,符合膠體分散質粒子的直徑范圍,故蛋白質分子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B正確;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變性是不可逆的,但硫酸鋇難溶于水和鹽酸,因此不會引起中毒,C錯誤;皮膚中含有多種蛋白質,含有苯環(huán)的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色,所以濃HNO3濺在皮膚上,使皮膚呈黃色,D正確。 7.已知谷氨酸的結構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 mol谷氨酸能與2 mol NaOH發(fā)生反應 B.谷氨酸分子中的—NH2表現(xiàn)堿性 C.谷氨酸分子之間不能發(fā)生反應 D.谷氨酸分子之間能發(fā)生脫水縮合反應 [答案] C [解析]A項,1 mol谷氨酸含有2 mol羧基,能與2 mol NaOH發(fā)生反應,正確;B項,谷氨酸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其中的氨基表現(xiàn)堿性,羧基表現(xiàn)酸性,正確;谷氨酸分子之間的氨基和羧基能發(fā)生縮合反應,C項錯誤,D項正確。 8.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向蛋白質溶液里加入飽和硫酸銨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溶解 B.加熱蛋白質溶液,冷卻后蛋白質恢復生理功能 C.誤食硫酸鋇不會使人中毒 D.濃硝酸濺到皮膚上,使皮膚呈黃色是由于濃硝酸和蛋白質發(fā)生了顏色反應 [答案] B [解析]飽和硫酸銨溶液使蛋白質發(fā)生鹽析,該變化是可逆的,A正確;加熱蛋白質,蛋白質發(fā)生變性,不能恢復生理功能,B錯誤;硫酸鋇雖然是重金屬鹽,但是屬于難溶物質,在人體內(nèi)不會產(chǎn)生鋇離子,所以不會使人中毒,C正確;濃硝酸可以使含苯環(huán)的蛋白質發(fā)生顏色反應而呈黃色,D正確。 9.“人造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被稱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干細胞制造出的“人造肉”,從活的雞、鴨、魚、牛、羊等身上采集干細胞,然后在實驗室里培養(yǎng)。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 B.蛋白質水溶液加入飽和Na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 C.人造肉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動物的屠殺 D.人體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成分,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A正確;蛋白質水溶液加入飽和Na2SO4溶液,降低了蛋白質溶解性發(fā)生鹽析,為可逆過程,有固體析出后加水溶解, B正確;人造肉的使用,減少了動物肉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動物的屠殺, C正確;人體中共有二十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稱為人體必需氨基酸, D錯誤。 10.應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物質對蛋白質的化學性質具有明顯影響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重晶石(BaSO4) B.藍礬 C.碘酒 D.高錳酸鉀 E.酒精 F.生牛奶 G.熟雞蛋 (2)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有人誤服重金屬鹽而出現(xiàn)了輕微中毒癥狀,需要你馬上對病人進行搶救,你認為上述物質中可以應用的是________(寫代號)。 (3)當你選擇物質對病人進行搶救以后,下一步的打算或做法是________。 A.建議病人快去醫(yī)院繼續(xù)治療 B.將病人安置于通風處呼吸新鮮的空氣 C.建議病人臥床休息 [答案] (1)B、C、D、E (2)F (3)A [解析] (1)藍礬、碘酒、高錳酸鉀、酒精等物質都能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的變性屬于化學變化。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鋇,它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使蛋白質變性,對人體無毒。(2)生牛奶中含有較多的未變性的蛋白質,熟雞蛋中蛋白質已經(jīng)變性了。(3)重金屬鹽中毒者服用生牛奶能降低重金屬鹽對人體的傷害,但這種作用是有限的。病人去醫(yī)院做更有效的治療是最佳選擇。 1.下列實驗操作不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的是( ?。?A.雞蛋白溶液中,加入濃的(NH4)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加入水后沉淀溶解 B.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葡萄糖和乙酸溶液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 D.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水浴加熱幾分鐘后,再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并加熱,觀察現(xiàn)象,判斷淀粉水解的產(chǎn)物是否含有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雞蛋白溶液中,加入濃的(NH4)2SO4,發(fā)生蛋白質的鹽析,不影響蛋白質的活性,蛋白質仍能溶于水,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故A項不符合題意;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與銀氨溶液發(fā)生銀鏡反應,乙酸中無醛基,因此可以用銀氨溶液鑒別葡萄糖和乙酸,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故B項不符合題意;乙醇與Na2CO3溶液互溶,乙酸與Na2CO3溶液反應生成氣體,乙酸乙酯與Na2CO3溶液出現(xiàn)分層,可以鑒別,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故C項不符合題意;加新制Cu(OH)2前沒有中和稀H2SO4,不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故D項符合題意。 2.鑒別淀粉溶液、雞蛋清溶液、葡萄糖溶液時,所用主要試劑和現(xiàn)象如下,下列所用試劑順序與對應現(xiàn)象均正確的是( ) 試劑:①新制的Cu(OH)2堿性懸濁液?、诘馑?③濃硝酸 現(xiàn)象:a.變藍色 b.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 c.變黃色 A.②—a、①—c、③—b B.③—a、②—c、①—b C.②—a、③—c、①—b D.②—c、③—a、①—b [答案] C [解析]淀粉遇碘變藍色,可利用碘水來鑒別,故所用試劑和對應現(xiàn)象為②—a;雞蛋清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由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可知,所用試劑和對應現(xiàn)象為③—c;葡萄糖溶液與新制的Cu(OH)2堿性懸濁液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故所用試劑和對應現(xiàn)象為①—b,C正確。 3.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A.鑒定纖維素水解產(chǎn)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堿性懸濁液 B.鑒定CH3COOH中羧基:加入石蕊溶液 C.鑒定苯中無碳碳雙鍵: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D.鑒別己烯和苯: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別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 [答案] A [解析]纖維素水解需要在酸性條件下進行,而水解產(chǎn)物葡萄糖與新制Cu(OH)2堿性懸濁液的反應需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所以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 Cu(OH)2 堿性懸濁液,檢驗不出葡萄糖。 4.用一種試劑即可鑒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四氯化碳,該試劑為( ?。?A.溴水 B.NaHCO3溶液 C.NaOH溶液 D.水 [答案] B [解析]溴水、NaOH溶液、水均不能鑒別出乙醇與乙酸。分別滴加NaHCO3溶液,乙醇與之互溶,乙酸與之反應產(chǎn)生CO2氣體,乙酸乙酯、四氯化碳與NaHCO3溶液均不反應,但分層,油狀液體在上層的為乙酸乙酯,油狀液體在下層的為四氯化碳。 5.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顏光美教授課題組發(fā)現(xiàn)一種叫M1的天然病毒(屬于蛋白質),其能殺死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該病毒含有C、H、O、N、S等元素,其直徑大約為70 nm。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1病毒中的C、H、O、N、S原子最有可能以共價鍵結合 B.M1病毒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體具有丁達爾效應 D.M1病毒在生物體內(nèi)的水解產(chǎn)物可能是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C、H、O、N、S屬于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原子之間最有可能形成共價鍵,A正確;M1病毒屬于蛋白質,蛋白質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M1病毒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正確;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體屬于膠體,故具有丁達爾效應,C正確;M1病毒屬于蛋白質,其在生物體內(nèi)的水解產(chǎn)物可能是氨基酸,D錯誤。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相同條件下等質量的汽油、甲烷、氫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依次增加 B.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級脂肪酸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C.根據(jù)纖維在火焰上燃燒產(chǎn)生的氣味,可以鑒別蠶絲與棉花 D.油脂、纖維素、蛋白質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單位質量H元素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于C元素,甲烷為含氫量最高的烴,則相同條件下,等質量的甲烷、汽油、氫氣完全燃燒,氫氣放出的熱量最多,甲烷次之,汽油最少,A項正確;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即為皂化反應,得到的高級脂肪酸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B項正確;蠶絲是蛋白質,燃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燃燒時沒有此氣味,可用燃燒時產(chǎn)生的氣味區(qū)別蠶絲與棉花,C項正確;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D項錯誤。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元素只有C、H、O、N B.蛋白質在濃硝酸的作用下可發(fā)生水解反應 C.淀粉和蛋白質水解的產(chǎn)物都只有一種 D.蛋白質在酶等催化劑作用下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蛋白質的組成元素除C、H、O、N外還可能有S、P等元素,A錯誤;含苯環(huán)的蛋白質在濃硝酸的作用下發(fā)生顏色反應,顯黃色,B錯誤;淀粉水解的產(chǎn)物是葡萄糖,由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同,所以蛋白質水解可產(chǎn)生多種氨基酸,C錯誤。 8.青霉素是醫(yī)學上一種常用的抗生素,在體內(nèi)經(jīng)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分子中的—SH與 —OH具有類似性質)。下列關于青霉氨基酸的推斷不合理的是( ?。? A.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線上 B.青霉氨基酸能發(fā)生酯化反應 C.青霉氨基酸分子間能形成多肽 D.1 mol青霉氨基酸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生成 1 mol H2 [答案] A [解析]青霉氨基酸分子中連接—SH的C原子同時與另外3個C原子相連,形成四面體結構,所有碳原子不能共平面,更不可能全部在一條直線上,A錯誤;青霉氨基酸中含有—COOH,能發(fā)生酯化反應,B正確;青霉氨基酸分子中的—NH2和—COOH 之間可發(fā)生縮合反應形成多肽,C正確;青霉氨基酸分子中的 —SH(類似于 —OH)、—COOH 均能與Na反應產(chǎn)生H2,故1 mol青霉氨基酸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生成1 mol H2,D正確。 9.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石。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某種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組成。將W g該種氨基酸放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CO2、H2O和N2,現(xiàn)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試回答: (1)實驗開始時,首先要通入一段時間的氧氣,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裝置中需要加熱的儀器有________,操作時應先點燃________處的酒精燈。 (3)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取N2體積時,應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實驗中測得N2的體積為V mL(已換算為標準狀況)。為確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還需要的有關數(shù)據(jù)是________(填字母)。 A.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 B.生成水的質量 C.通入氧氣的體積 D.氨基酸的相對分子質量 [答案] (1)排盡系統(tǒng)中的N2、CO2 (2)AD D (3)CxHyOzNp+eq \b\lc\(\rc\)(\a\vs4\al\co1(x+\f(y,4)-\f(z,2)))O2eq \o(――→,\s\up8(點燃))xCO2+eq \f(y,2)H2O+eq \f(p,2)N2 (4)吸收未反應的O2,保證最后收集的氣體是N2 (5)①量筒液面與廣口瓶液面持平?、谝暰€與液面最低點的刻度線相切 (6)ABD [解析] 首先明確該實驗的原理,氨基酸的燃燒產(chǎn)物為CO2、H2O、N2。通過濃硫酸吸收生成的水,測出生成水的質量;通過堿石灰吸收CO2測出CO2的質量;過量的O2被Cu網(wǎng)吸收后剩余N2,用排水法測得N2的體積。根據(jù)m(H2O)、m(CO2)、V(N2)和m(氨基酸)可求出氨基酸的實驗式,再由其相對分子質量可求出其分子式。 10.牛奶放置時間長了會變酸,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變成了乳酸。乳酸最初就是從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OOH。 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團的名稱: 。? (2)寫出乳酸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乳酸發(fā)生下列變化:,所用的試劑是a ,b ?。▽懟瘜W式);寫出乳酸與少量碳酸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請寫出乳酸與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 , 。? (5)在濃硫酸作用下,兩分子乳酸相互反應生成六元環(huán)狀結構的物質,寫出此生成物的結構簡式: 。? [答案] (1)羥基、羧基 (2)+2Na +H2↑ (3)NaHCO3或NaOH或Na2CO3(任意一種即可) Na?。玁a2CO3 +H2O+CO2↑ (4)+C2H5OH +H2O 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 (5) [解析](1)乳酸的結構簡式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團為羧基和羥基。 (2)金屬鈉與羥基、羧基都能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氣。 (3)在乳酸中先加入的物質只與羧基反應,不能與羥基反應,則加入的物質a可以是NaOH、NaHCO3或Na2CO3,反應生成,后加入的物質b與醇羥基發(fā)生反應,則加入的物質b是金屬Na;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強,故碳酸鈉能與羧酸反應,不能與醇反應。 (4)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酯和水。 (5)兩分子乳酸相互反應生成具有六元環(huán)狀結構的物質,則分子間發(fā)生酯化反應。
這是一份化學必修 第二冊專題8 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背景圖課件ppt,文件包含825蛋白質和氨基酸同步課件pptx、一日三餐如何搭配教學視頻mp4、蛋白質的性質1教學視頻mp4、蛋白質的性質2教學視頻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教學演示課件ppt,文件包含824糖類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824糖類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示范課課件ppt,文件包含822乙酸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822乙酸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