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1氨氣 課后分層練 1.下列有關氨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氨氣極易溶于水,可以進行噴泉實驗 B.在反應:4NH3+5O2eq \o(=====,\s\up12(催化劑),\s\do4(△))4NO+6H2O中氨氣表現氧化性 C.用玻璃棒分別蘸取濃鹽酸和濃氨水,相互靠近時會看到有白煙產生 D.加熱盛NH4Cl的試管底部,NH4Cl受熱分解 2.下列關于氨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氨水顯堿性,是因為氨水是一種弱堿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 D.1 mol·L-1的氨水指在1 L溶液中含NH3、NH3·H2O、NHeq \o\al(+,4)物質的量之和為1 mol 3.下列有關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氨氣易溶于水,可以用來做噴泉實驗 B.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其濃度越大,密度越大 C.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 D.氨易液化,工業(yè)上可用氨作制冷劑 4.下列反應中說明氨有還原性和堿性的是( ) A.2NH3+3CuO===3Cu+N2+3H2O B.8NH3+3Cl2===6NH4Cl+N2 C.4NH3+6NOeq \o(=====,\s\up12(催化劑),\s\do4(△))5N2+6H2O D.NH3+HCl===NH4Cl 5.如圖是噴泉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燒瓶中的溶液呈紅色 B.該實驗說明氨氣可電離產生OH- C.該實驗說明氨氣易溶于水 D.形成噴泉的原因是燒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6.下圖是NH3的兩個性質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實驗均表現了NH3易溶于水 B.兩個實驗均表現了NH3易揮發(fā) C.兩個實驗均表現了NH3是堿性氣體 D.兩個實驗均表現了NH3是還原性氣體 7.氨能被氧氣氧化,經一系列反應得到硝酸。分析如圖實驗所得結論錯誤的是( ) A.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 B.濃氨水中含有NH3·H2O C.若Pt絲始終保持紅熱,則該反應放熱,催化劑是Pt D.錐形瓶口有少量紅棕色氣體出現,圖中反應為4NH3+7O2===4NO2+6H2O 8.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之間的轉化關系為Xeq \o(――→,\s\up8(O2))Yeq \o(――→,\s\up8(O2))Zeq \o(――→,\s\up8(H2O))W,且X能與W發(fā)生反應生成一種易溶于水的鹽,則X可能是( ) A.N2 B.NO2 C.NH3 D.NO 9.噴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應用下列各組氣體-溶液,能出現噴泉現象的是( ) 10.下列關于氨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已知NH3難溶于CCl4)( ) A.氨氣易液化,汽化時吸熱,可用作制冷劑 B.氨氣可以用濃硫酸干燥 C.用水吸收氨氣可用圖1的裝置防止倒吸 D.氨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小,可用圖2收集NH3 11.實驗小組同學探究NH3與Cl2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常溫常壓下,將氨收集在薄膜保鮮袋(無彈性)中,氯氣收集在反應管中,關閉K,按圖連接好裝置;將氨壓入反應管,充分反應后打開K,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開始后,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 B.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產生白煙 C.打開K后,水會倒吸入反應管 D.上述反應原理可用于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 12.如圖所示為氨氣噴泉實驗的裝置(圖中夾持裝置均已略去)。 (1)收集氨氣應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NH3可選用________作干燥劑。 (2)用圖甲裝置進行噴泉實驗,上部燒瓶已裝滿干燥的氨氣,引發(fā)水上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只提供如圖所示的乙裝置,請說明引發(fā)噴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可以驗證NH3和HCl的有關性質。實驗前a、b、c活塞均關閉。 (1)若要在燒瓶Ⅱ中產生“噴泉”現象,燒瓶Ⅰ中不產生“噴泉”現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開a、c活塞,再擠壓膠頭滴管,在燒瓶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擠壓膠頭滴管和控制活塞的開關,在燒瓶Ⅰ中產生“噴泉”現象,燒瓶Ⅱ中不產生“噴泉”現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合成氨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是制取硝酸、炸藥等的原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N2和H2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可合成NH3 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導電,故兩者都是電解質 C.NH3遇到濃硝酸會發(fā)生反應產生大量白煙 D.由NH3制HNO3的過程中,氮元素被還原 2.實驗小組同學探究NH3與Cl2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常溫常壓下,將氨氣收集在薄膜保鮮袋(無彈性)中,氯氣收集在反應管中,關閉K,按圖連接好裝置;將氨氣壓入反應管,充分反應后打開K。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開始后,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 B.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產生白煙 C.打開K后,水會倒吸入反應管 D.上述反應原理可用于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 3.下列有關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只能升高,氨具有還原性 B.氨的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H3+5O2eq \o(=====,\s\up12(催化劑),\s\do4(△))4NO+6H2O C.氨的催化氧化反應中若氧氣過量則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D.氨的催化氧化屬于人工氮的固定 4.某同學仿照“噴泉”實驗的原理,在實驗室做了一個“噴煙”實驗,如圖所示。他在甲、乙兩個燒瓶中分別充入X、Y兩種無色氣體,在膠頭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實驗時將膠頭滴管內的液體擠入甲燒瓶內,然后打開止水夾,便可以看到甲燒瓶中的導管口噴出白色的煙,同時甲燒瓶中的溶液顏色逐漸變淺。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氣體中的兩種,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X是NH3,Y是HCl B.X是Cl2,Y是NH3 C.X是SO2,Y是O2 D.X是NO,Y是O2 5.如圖,利用培養(yǎng)皿探究氨的性質。實驗時向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立即用另一個表面皿扣在上面,如表中對實驗現象所做的解釋正確的是( ) 6.如圖所示,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管兩端各放一團棉花,再用注射器同時在兩端注入適量的濃氨水和濃鹽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玻璃管中發(fā)生的反應可表示為:NH3+HCl===NH4Cl B.實驗時會在玻璃管的A處附近看到白煙 C.用手觸摸玻璃管外壁,會感覺到有熱量放出 D.將濃鹽酸換成濃硝酸會有相似現象 7.在實驗室里可按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干燥和收集氣體R,多余的氣體可用水來吸收,則R是( ) A.HCl B.Cl2 C.NO D.NH3 8.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歷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氨是氮肥工業(yè)及制取硝酸、炸藥等的原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N2和H2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可合成NH3 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導電,故二者都是電解質 C.NH3遇到濃硝酸會發(fā)生反應產生大量白煙 D.由NH3制HNO3的過程中,氮元素被還原 9.氨廣泛用于生產化肥、制冷劑等方面?;卮鹣铝袉栴}: (1)實驗室可用下圖所示裝置合成氨。 ①亞硝酸鈉與氯化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錐形瓶中盛有一定量水并滴有幾滴酚酞試劑。反應一段時間后,錐形瓶中溶液變紅,則氣體X的成分為N2、水蒸氣、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學式)。 (2)最近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fā)明了一種SUNCAT的鋰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持續(xù)合成氨,其原理如圖所示。 圖中反應Ⅱ屬于________________,反應Ⅲ屬于__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 10.按下圖裝置進行NH3性質實驗。 (1)①若先打開旋塞1,B瓶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穩(wěn)定后,關閉旋塞1。 ②再打開旋塞2,B瓶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若先打開旋塞2,燒杯中溶液顯藍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用語表示)。 ②取實驗后燒杯中的溶液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的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 (3)用圓底燒瓶收集B中的氣體。按如圖所示裝置儀器,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的膠頭時,可以看到的現象為 ________________,圓底燒瓶中所得溶液的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是在標準狀況下完成實驗,且溶質不擴散)。 11.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驗證氨的某些性質并收集少量純凈氮氣。試回答: (1)實驗前先將儀器按圖連接好,然后________,此操作進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開始實驗。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可以觀察到硬質試管內黑色的CuO粉末變成________色,盛無水CuSO4的干燥管內出現________色,并在最后的出氣導管處收集到純凈、干燥的N2。根據這些現象,硬質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反應說明氨氣具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堿性 B.氧化性 C.還原性 D.不穩(wěn)定性 (3)燒瓶內盛有生石灰,隨著濃氨水的滴入,產生氨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燒瓶中的生石灰可以用________(填藥品名稱)代替。 (4)洗氣瓶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最后出氣管口收集干燥、純凈的氮氣,收集方法是________。 A.排空氣法 B.排水法 C.用塑料袋或球膽收集氣體溶液AH2S稀鹽酸BHCl稀氨水CNO稀H2SO4DCO2飽和NaHCO3溶液選項實驗現象解釋A濃鹽酸附近產生白煙NH3與濃鹽酸揮發(fā)的HCl氣體反應生成了NH4Cl固體B濃硫酸附近無明顯現象NH3與濃硫酸不發(fā)生反應C氯化物溶液變渾濁該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NH3是一種可溶性堿
這是一份蘇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教學演示課件ppt,文件包含824糖類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824糖類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蘇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教課內容課件ppt,文件包含823酯油脂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823酯油脂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二單元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示范課課件ppt,文件包含822乙酸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822乙酸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