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一 國殤獲獎備課課件ppt,共4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解釋題目,第二章,走近作者,第三章,文學常識,第四章,字詞讀音,第五章,解讀文本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殤1. 未成年而死:幼子早~。2.? 為國戰(zhàn)死者:國~,~魂。
國殤是死于國事,是追悼陣亡將士的祭歌。
屈原(約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屈原的文學成就 離騷? 九歌 ?天問? 九章? 遠游? 卜居 ?漁父? 九辯? 招魂?大招???
九章 悲回風??? 惜往日 思美人懷沙 涉江 橘頌 惜頌哀郢 抽思?
屈原的詩篇代表著楚辭的最高成就。屈原死后,楚國雖有宋玉、唐勤、景差等人愛好詩賦,但始終沒有超過屈原。
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種體裁,也是一部詩歌總集(屈原、宋玉等)。屈原等人在民間歌謠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這種新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它打破了《詩經(jīng)》四言詩的格調(diào),以六言、七言為主,多融進神話傳說,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漢武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此,“楚辭”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至于后人以《離騷》為代表稱之為“騷”,這和后人稱《詩經(jīng)》為“風”一樣,雖然名不符實,卻是有意把楚辭和漢賦兩種文體形區(qū)別開來。
zhí 用繩索絆住馬足
xié 用胳膊夾著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土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zhàn)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zhàn)鼓。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實在勇敢啊富有戰(zhàn)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我們可以把全詩分成幾節(jié)?
全詩可分兩大段。從開頭至“嚴殺盡兮棄原野”為第一段,是敘寫將士們與敵人激戰(zhàn)及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從“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結束,為第二段,是作者對犧牲將士的哀悼與頌揚。
作者是分幾個層次來描寫這場激烈的戰(zhàn)斗的?
“操吳戈兮被犀甲”一句處于全詩開頭,有何作用?借用“吳戈”、“犀甲”二詞,是不是要說明楚軍裝備的精良?
是為了描繪出楚國將士的雄姿,為下文犧牲之壯烈打基礎。
找出分別描寫敵軍和楚軍將士的詞或句子。
敵軍:旌蔽日兮敵若云、凌余陣兮躐余行、矢交墜兮楚軍:士爭先、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楚軍將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士爭先”的?
楚軍將士又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的?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此時戰(zhàn)場情景: 狂風怒吼,飛沙走石 ——好像天神在為楚軍將士的壯烈犧牲 而悲愴憤怒、呼號不止。 景象很悲慘 感覺并不悲慘、恐怖 而是一種英勇獻身的悲壯。
作者對犧牲將士的贊揚是從哪兩個角度展開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這四句的感情色彩僅僅是沉痛嗎?
① “出不入”、“往不反” ——將士出發(fā)前的雄心壯志 寫出了楚國將士受命忘身,義無返顧的英雄形象。②首身分離、劍弓依然在手——將士犧牲后的姿勢 將士死后仍保持著戰(zhàn)斗的雄姿,加深文章的悲壯氣氛。
沉痛中充滿了“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作者是怎樣直接頌揚楚國將士的?—— 生前的勇武剛強,凜不可犯;—— 死后的威靈顯赫,永為鬼雄。這是寫實,也是祝禱;是對死者的頌揚,也是對生者的激勵。全詩激昂慷慨、悲憤壯烈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
全詩通過對激烈悲壯的戰(zhàn)斗場面的描述,歌頌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獻身精神,表達了楚國人民對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殤》的愛國主義影響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南渡后對南宋統(tǒng)治階級怕死偏安,不顧北方人民被異族蹂躪痛心疾首,憤然寫下了著名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鬼雄”之典系出自屈原的《國殤》。
從古至今流傳的祭文成百上千,但寫得像國殤這樣激動人心、鼓舞斗志的卻少之又少。這首《國殤》縱然穿越了漫長的千年,依然洋溢著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濃烈的愛國精神不僅鼓舞著中華兒女,成為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脊梁。更是我們民族歷盡苦難,生生不息的堅強動力。
明末著名民族英雄夏完淳14歲隨父起兵抗清,17歲戰(zhàn)敗被殺,他在《別云間》中寫道:“滿目山河淚,誰言天地寬……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相信我中華志士定能蕩平胡虜?!耙闫恰币坏涑鲎浴秶鴼憽芬辉?,可見其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本篇與屈原其它作品相比,并非以想像奇特、辭采瑰麗見長,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jié)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
從內(nèi)容上看,第一部僅短短十句,就記敘了楚軍與敵軍短兵相接,壯烈犧牲的完整過程,為我們再現(xiàn)了當時殘酷的戰(zhàn)爭景象;通過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塑造了楚軍將士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形象,表達了詩歌的主旨;從寫法上看,作品把概括敘述與具體描寫相結合,把動態(tài)描寫和靜止畫面相結合,把明寫楚軍英勇和暗寫敵人兇猛相結合,互相補充,展現(xiàn)了戰(zhàn)斗場面的慘烈。作品還運用了夸張、比喻的手法渲染戰(zhàn)斗氣氛,增強的表達效果。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末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離騷》
奮勇殺敵,保家國視死如歸,展精神
春雷挾雨驚天地鐵甲浴血泣蒼生
這是一份語文基礎模塊 下冊一 國殤圖片ppt課件,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悼念陣亡將士的祭歌,-2句戰(zhàn)爭開始,-10句戰(zhàn)爭進行中,操吳戈兮被犀甲,密密麻麻無窮無盡,liè踐踏,yì死,為兵刃所傷,力量懸殊敵強我弱,zhí絆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一 國殤優(yōu)秀教學課件ppt,共5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論世,初讀感悟,文本分析,拓展提升,作業(yè)布置,拓展延伸,試題檢驗,原文檢驗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基礎模塊 下冊一 國殤精品課件ppt,共2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原文朗讀,文章內(nèi)容梳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