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掌握繪制路線示意圖的方法。
3.通過對路線圖的學習,體會其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在描述路線圖時,觀測點是不斷變化的。
難點: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重新確定方向標,描述路線圖或畫出路線圖。
教學內(nèi)容
對應教材第22頁例3、“做一做”和第26頁“練習五”的第8、9題。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案設計
幻燈片示例
回顧舊知
引入新課
(6分鐘)
1.回顧根據(jù)平面圖,用方向和距離描述某個點的位置。
完成下列填空。
小輝家在小明家______偏______ ______方向上,距離是______m。
2.引出課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同學們,如果小明要去小輝家,應該怎樣走呢?學習完這節(jié)課我們就知道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描述行走的路線吧!
創(chuàng)設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鐘)
1.引導學生讀題,提取信息。
提問:臺風出發(fā)時的位置是哪里?
學生回答:臺風出發(fā)時的位置是臺風生成地。
學生交流匯報:臺風移動路線:臺風生成地→某地臺風改變方向→A市→B市→終點。
追問:臺風的移動路線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匯報。
2.引導學生進行方法探究。
提問:同學們知道從臺風生成地到終點的移動路線可以分成幾段嗎?
學生交流匯報:可以分成四段。
追問:首先第一段臺風從臺風生成先沿什么方向移動了多少千米?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呢?
學生交流匯報:第一段:沿正西方向移動了540 km,第二段沿西偏北30°方向移動了600 km,第三段沿北偏西30°方向移動了200 km,第四段沿正西方向移動了100 km。
繼續(xù)追問:結合前面的分段描述路線,你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臺風的移動路線嗎?
組織學生匯報,選代表描述移動路線:臺風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動了540 km,然后改變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動600 km,到達A市。接著,臺風又改變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動了200 km到達B市,最后臺風向正西方向移動了100 km離開B市。
小結:描述路線圖要確定起點、方向和路線,每到下一個目標就要以該目標作為觀測點建立方向標。
課堂練習
鞏固提高
(8分鐘)
1.完成教材第22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五”第8題。
3.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五”第9題。
課堂小結
課后作業(yè)
(4分鐘)
1.(1)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2)學生談本節(jié)課學習的收獲。
2.布置作業(yè)。
見本書配套練習題。
課堂板書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對前面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繪制路線圖部分的內(nèi)容掌握情況沒有達到理想目標,學生在繪制路線圖時,對于觀測點的改變,心里明白,但不知道當觀測點變了,觀察時就要站在觀測點的位置,也就是要在觀測點畫出方向標,學生操作時不太清楚,經(jīng)常容易出錯,需要多加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級上冊2 位置與方向(二)教學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級上冊2 位置與方向(二)教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顧復習,導入新課,自主活動,探索新知,當堂訓練,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4 比教案,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