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
巖石和土壤的故事
單元
3
學科
科學
年級
4
教材分析
本課作為單元起始課,首先要讓學生理解研究巖石和土壤的意義,即為什么人們一直在對巖石和土壤進行研究。因此,用“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故事”這一活動貫穿本課的學習,一方面激發(fā)學生探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了解它們的故事,認識到巖石、土壤記錄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歷史,是地球家園的重要資源,為后面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巖石和土壤并不陌生,山坡上,溪溝里、小路邊到處都可以找到它們。同時,學生也知道巖石中會有動植物的痕跡,以及化石的存在。但是,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巖石和土壤在形成過程中記錄下地球形成演化的歷史。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對采集來的巖石、土壤進行簡單觀察描述后,去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從而認識到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巖石和土壤的研究,對于我們了解地球的變遷有著重要的意義。
學習
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1)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zhì),它們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
(2)巖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
2、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閱讀資料,分析、處理巖石和土壤重要作用的信息。
(2)能用班級記錄表記錄、整理有關巖石和土壤的知識。
(3)在教師指導下,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感悟學習巖石和土壤的意義與價值。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研究巖石和土壤的興趣。
(2)愿意傾聽,積極分享。
重點
知道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zhì),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認識到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
難點
基于巖石和土壤的故事,推測并認識到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山上水里到處有,
有大有小硬骨頭,
開山鑿取搞建設,
房基路面處處留。
打一自然物
2、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不僅包括我們看到的陸地,還包括海洋的底部。陸地上的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有的直接裸露出來。
你觀察過巖石和土壤嗎?知道人們?yōu)槭裁匆恢痹趯r石和土壤進行研究嗎?
猜謎語:巖石
思考
通過猜謎語導入新課,聚焦問題,激發(fā)探究興趣。
講授新課
一、探索1:觀察與描述
觀察我們采集到的巖石和土壤有什么特點?(展示實物)
明確:
巖石和土壤特點比較記錄表
二、探索2:采集與用途
1、我們可以從哪里采到巖石和土壤?
【提示】
①到野外采集巖石和土壤,需有父母陪伴,注意安全
②帶上簡易工具,如小鏟、方便袋、榔頭等
明確:
我們可以在山上、采石場、小溪邊和戈壁灘等地方采到巖石。
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可以采到土壤。
2、巖石與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巖石和土壤都有什么用途嗎?
明確:
巖石可以用來建筑材料、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品。
土壤是動植物的棲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進作物生長。
三、探索3: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zhì),它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跡。
(1)巖石的故事
◆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就是用這種方法測定的。
【魔鬼塔】
魔鬼塔位于美國西部懷俄明州東北部,臨貝爾富什河附近的丘陵上,是一座巨型的圓柱體巖石,被譽為美國國家名勝。
◆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說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化石】
地殼中保存的屬于古地質(zhì)年代的動植物的遺體或痕跡叫化石。
◆在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了鸚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
(2)土壤的故事
在氣候、生物等因素綜合作下,巖石可形成土壤中的礦物質(zhì)顆粒。土壤是指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層。
土壤從上到下分為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4層。
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shù)萬年的時間。
(3)拓展:我們還知道哪些關于巖石和土壤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四、探索4:整理交流
整理我們知道的巖石和土壤的知識。
【資料卡片】巖石和土壤知識記錄表
五、研討
1、你認為巖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點?
我們可以從哪里發(fā)現(xiàn)它們?
明確:
◆與土壤相比,巖石體積大,質(zhì)地硬;土壤顆粒小。
◆我們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巖石;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找到土壤。
2、我們可以從巖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明確:
◆在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了鸚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是海洋;
◆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可以通過巖石的化學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齡。
3、你知道巖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明確:
◆巖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品等。
◆土壤是勵植物的棲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迪作物生長。
六、合作探究
1、視頻:巖石是怎么形成的?
2、視頻:土壤是怎么形成的?
七、課堂練習
1、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年,它是通過( )測定的。
A.巖石的化學成分
B.土壤的化學成分
C.動植物的成分
2、巖石中( )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A.顏色
B.形狀
C.動植物
3、判斷下列說法正誤
(1)陸地有巖石,海洋底部沒有。( )
(2)巖石都是被土壤覆蓋著的。( )
(3)地球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 )
(4)土壤的形成過程極其漫長。( )
(5)地球的年齡是根據(jù)巖石的化學成分測定的。( )
八、作業(yè)布置
調(diào)查一下當?shù)赜惺裁磶r石,土壤是什么樣的。
觀察
描述
回答
交流
閱讀資料
交流
整理
交流
研討
觀看
獨立完成
調(diào)查
粗略觀察和描述采集到的巖石和土壤的表面特征,為之后繼續(xù)深入學習巖石和土壤的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通過閱讀資料,讓學生知道研究巖石和土壤的
意義。
整理土壤和巖石知識,初步形成系統(tǒng)認識。
通過研討了解巖石和土壤的特點、用途和研究價值等。
了解巖石和土壤的形成過程。
完成達標測評
進一步了解巖石和土壤的多樣性及其特點。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zhì),了解巖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認識到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
總結課堂
板書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讓學生明白巖石與土壤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因此,豐富資料閱讀與呈現(xiàn)是關鍵。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級下冊3.巖石的組成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觀察云母,合作探究,課堂練習,作業(yè)布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四年級下冊7.種子的傳播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資料卡片,作業(yè)指導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四年級下冊4.莖和葉教學設計,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