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內容。
2.了解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對她的懷念之情。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shù)膶懛ā?br>學習重點:
1.全面理解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
2.詳略得當?shù)膶懛ā?br>學習難點:對長媽媽欲揚先抑的寫法。
學法指導:
1.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在文中注出生字新詞,給“讀讀寫寫”做好必要的注音和解釋,并摘抄下你認為重要的或疑難的字詞(音、形、義都可)。再給課文標好小節(jié)序號。
2.重點研讀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然后存疑,同桌交流。
【課前導學】
一、新知認知
1.魯迅小說散文作品簡況。
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詩集一部《野草》。
2.《山海經》
包括《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作者不詳,是先秦時期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yī)藥、民俗、民族等內容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xiàn)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個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y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2.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耙帧?,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
一般來說,總是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了看法。但在轉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二、預習任務
1.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在重點寫的事件的序號上打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魯迅是怎樣描寫阿長的?寫出了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請在書上圈畫并旁注,摘錄其中的三處(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概括)。
①
阿長的形象:
②
阿長的形象:
③
阿長的形象:
小結阿長的形象:
小結描寫的特色:
3.文章寄托了作者對長媽媽怎樣的感情?
這種感情是始終如一的嗎?畫出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tài)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并說說為什么。
三、預習檢測
1.字詞積累——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但到憎惡(zēng wù)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2)那時就極嚴重地詰(jié)問,而且當面叫她阿長。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jù dàn(懼憚)她什么呢!
(3)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pī lì),全體都震悚(sǒng)起來……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C )
A.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致,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B.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C.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D.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3.詞語積累——請從所給詞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語境的填寫在橫線上。
(1)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淡薄 冷淡 冷漠)起來,但完全消失(消亡 消失 消滅),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
(2)這又(也 又 就)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卻 也 還)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4.文化積累——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散文集(體裁)《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筆名“魯迅”發(fā)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5.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xiàn)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在該句后打“√”
(1)她生得黃胖而矮。( )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 √ )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 √ )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 )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
6.填空,理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發(fā)展的線索。
→ →敬意逐漸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實在不大佩服她→特別的敬意→產生新的敬意。)
【課中導讀】
一、深入探究
1.概括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記敘要素。
2.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
3.標出文中表明“我”對阿長感情變化的語句。體會作者對長媽媽情感的變化。
4.試概括本文的中心。
5.本文的寫作特色是什么?試舉例分析。(互動交流)
(1)欲揚先抑。
(2)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
(3)語言生動傳神,很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人物的性格。
(4)人物描寫的多樣性。
(5)過渡與照應的運用。
二、拓展延伸
你覺得阿長像身邊的誰?是年邁不識字的老祖母,愛嘮叨的母親,還是愛管閑事的阿姨……(自由談)
【課后導練】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1.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2.文中畫線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3.“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在內。”這里的省略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別人不肯做”中“別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全文,寫出與“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相照應的句子。
6.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7.結尾一段是什么表達方式?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8.概括選文中“我”對阿長思想感情的變化?
參考答案
二、預習任務
1.參考:①對她的稱呼的由來;②她喜歡“切切察察”的毛?。虎鬯乃?;④元旦的古怪儀式;⑤她一肚子煩瑣的道理;⑥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⑦她謀害“我”的隱鼠;⑧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等。重點寫了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的事。
2.參考:通過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寫得逼真、生動。
描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一寫說話的聲音,一寫說話時一種習慣性的動作,繪形繪聲地寫出了阿長饒舌多事的形象。
反復描寫阿長的睡相,那是靜態(tài)描寫,說“伸開兩腳兩手”,還用個“大”字作比喻,傳神地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粗俗、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寫“元旦的古怪儀式”,寫除夕阿長的叮囑,用她的語言突出其“鄭重”:開口便是“你牢牢記住”,交待過后,又說“記得么?你要記著”,且告誡“不許說別的話”。寫第二天清早,哥兒不說恭喜,阿長也不好開口,就寫她的動作,先是“一把將我按住”,再是“搖著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著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可讓學生想象潛臺詞)。哥兒一說,阿長心花怒放,先用語言描寫,一迭連聲的“恭喜”,且用四個嘆號,再用神態(tài)描寫,“十分喜歡似的,笑將起來”,阿長心滿意足、歡天喜地之狀躍然紙上。寫出了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將福橘“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她真誠善良的祝福,可見對“我”的關愛。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與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故意不寫阿長是怎么買到的,把想象空間留給讀者。僅僅一句話,一個場面,就把阿長心地善良、關心愛護孩子、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形象寫出來了。
教給“我”的煩瑣的道理,不免有迷信的成分,但都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對“我”的啟蒙教育,比如: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撿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鉆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
還寫到她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其出身之低下。
小結:課文形象生動地寫出阿長是一個出身低微、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粗俗好事,而又淳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魯迅的描寫之所以特別出色,功夫在于選擇、提煉,寫最能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外貌,或者動作,或者語言,或者神態(tài)。
3.懷念、感激、同情
“憎惡”“不大佩服她”“討厭”→“特別的敬意”→這種敬意“逐漸淡薄”,最終“完全消失”→“發(fā)生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因為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tài)回憶阿長的,這種感情變化反映的是作者兒時情感變化的過程;寫的是真實的阿長,表達的是46歲時作者的深深懷念之情。
三、預習檢測
1.字詞積累——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但到憎惡(zēng wù)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2)那時就極嚴重地詰(jié)問,而且當面叫她阿長。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jù dàn(懼憚)她什么呢!
(3)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pī lì),全體都震悚(sǒng)起來……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C )
A.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致,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B.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C.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D.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3.詞語積累——請從所給詞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語境的填寫在橫線上。
(1)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淡薄 冷淡 冷漠)起來,但完全消失(消亡 消失 消滅),大概是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
(2)這又(也 又 就)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卻 也 還)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4.文化積累——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散文集(體裁)《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筆名“魯迅”發(fā)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5.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xiàn)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在該句后打“√”
(1)她生得黃胖而矮。( )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 √ )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 √ )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 )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
6.填空,理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發(fā)展的線索。
實在不大佩服她 →特別的敬意→敬意逐漸淡薄直至完全消失→產生新的敬意
課后導練
“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床黄?。
2.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的情態(tài),強化了“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3.列舉省略
4.遠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長以外的人。
5.“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br>6.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7.抒情 抒發(fā)了對阿長真摯的感激、敬愛之情。
8.由鄙視到敬意。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第二課時學案,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復習檢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課堂總結,課堂檢測,布置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第一課時導學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有關資料,預習設計,自主探究,課堂檢測,布置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10 阿長與《山海經》第1課時學案,共2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學習,問題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