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要求 1.了解質(zhì)點和位移的概念,知道把物體看成質(zhì)點的條件.2.了解參考系的作用,會在實例中選擇合適的參考系.3.掌握速度、加速度,體會比值定義法和極限思想.
考點一 質(zhì)點、參考系和位移
1.質(zhì)點
(1)質(zhì)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zhì)量的點,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2)把物體看作質(zhì)點的條件: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2.參考系
在描述物體運動時,用來作為參考的物體,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3.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它是標量.
(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它是矢量.
(3)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1.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 )
2.體積很大的物體,一定不能視為質(zhì)點.( × )
3.參考系必須選擇靜止不動的物體.( × )
4.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例1 (2021·浙江6月選考·2)用高速攝影機拍攝的四張照片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甲圖中貓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時,貓可視為質(zhì)點
B.研究乙圖中水珠形狀形成的原因時,旋轉(zhuǎn)球可視為質(zhì)點
C.研究丙圖中飛翔鳥兒能否停在樹樁上時,鳥兒可視為質(zhì)點
D.研究丁圖中馬術(shù)運動員和馬能否跨越障礙物時,馬可視為質(zhì)點
答案 A
解析 研究題圖甲中貓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時,貓的大小可忽略不計,可將貓視為質(zhì)點,選項A正確;研究題圖乙中水珠形狀形成的原因時,旋轉(zhuǎn)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旋轉(zhuǎn)球不能視為質(zhì)點,選項B錯誤;研究題圖丙中飛翔鳥兒能否停在樹樁上時,鳥兒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將鳥兒視為質(zhì)點,選項C錯誤;研究題圖丁中馬術(shù)運動員和馬能否跨越障礙物時,馬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計,不能把馬視為質(zhì)點,選項D錯誤.
例2 2021年9月17日8:00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比賽在陜西省漢中市正式開賽.選手們依次進行了1.5 km游泳、40 km自行車和10 km跑步三項不間斷比賽,李明旭以01:52:24的成績攬獲男子個人冠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40 km是指位移
B.8:00整是指時間
C.01:52:24的成績是指時刻
D.研究李明旭10 km跑步的時間時,可以將李明旭看作質(zhì)點
答案 D
解析 40 km自行車的運動軌跡不是直線,40 km指路程,故A錯誤;8:00整對應(yīng)某一瞬間,即為時刻,故B錯誤;01:52:24對應(yīng)一段時間,即為時間間隔,故C錯誤;研究李明旭10 km跑步的時間時,由于李明旭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所以可以將其看成質(zhì)點,故D正確.
考點二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物體發(fā)生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即eq \x\t(v)=eq \f(Δx,Δ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對應(yīng)位移的方向.
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過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體在這一時刻的運動方向或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
3.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是標量.
4.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1.瞬時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在該時刻或該位置的運動方向.( √ )
2.一個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0,平均速率也一定為0.( × )
1.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平均速度表示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時速度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運動的快慢程度.
(2)聯(lián)系:瞬時速度是運動時間Δt→0時的平均速度,公式v=eq \f(Δx,Δt)中,當(dāng)Δt→0時v是瞬時速度.
2.eq \x\t(v)=eq \f(Δx,Δt)是平均速度的定義式,適用于所有的運動,求平均速度要找準“位移”和發(fā)生這段位移所需的“時間”;而eq \x\t(v)=eq \f(v0+v,2)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考向1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理解
例3 (2022·浙江衢州市模擬)如圖是高速上某一“區(qū)間測速”的標牌,該路段全長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輛汽車通過監(jiān)測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分別為95 km/h和90 km/h,通過測速區(qū)間的時間為30 mi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全長66 km表示位移
B.通過起點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時速度
C.該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
D.該汽車沒有超速
答案 B
解析 全長66 km表示路程,故A錯誤;通過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均是瞬時速度,故B正確;因位移未知,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錯誤;由v=eq \f(s,t)可知,平均速率為v=eq \f(66 km,0.5 h)=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該汽車超速,故D錯誤.
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計算
例4 小李在網(wǎng)絡(luò)上觀看“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射視頻,分別截取火箭發(fā)射后第6 s末和第8 s末的圖片,如圖所示,他又上網(wǎng)查到運載“神舟十一號”的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全長58 m,則火箭發(fā)射后第6 s末至第8 s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20 m/s B.10 m/s
C.5 m/s D.2 m/s
答案 A
解析 由題圖可知火箭在第6 s末到第8 s末的位移大小約為火箭的eq \f(4,5),則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f(4,5)L,t)=eq \f(\f(4,5)×58,2) m/s=23.2 m/s,最接近20 m/s,故選A.
例5 用氣墊導(dǎo)軌和數(shù)字計時器更能精確地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如圖所示,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shù)字毫秒計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1=0.19 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Δt2=0.05 s,遮光板的寬度為2.0 cm.下列問題(2)、(3)中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小數(shù).
(1)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擋光時間內(nèi)的________速度表示;
(2)滑塊經(jīng)過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______ m/s;
(3)滑塊經(jīng)過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______ m/s.
(4)若用寬度是1 cm的遮光板,對測量誤差有何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均 (2)0.11 (3)0.40 (4)見解析
解析 (1)由于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時遮光板的擋光時間較短,所以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擋光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表示.
(2)經(jīng)過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v1=eq \f(d,Δt1)=eq \f(2.0×10-2,0.19) m/s≈0.11 m/s
(3)經(jīng)過第二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v2=eq \f(d,Δt2)=eq \f(2.0×10-2,0.05) m/s=0.40 m/s
(4)遮光板寬度越小,擋光時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誤差越小.
用極限法求瞬時速度
由平均速度eq \x\t(v)=eq \f(Δx,Δt)可知,當(dāng)Δt→0時,平均速度就可以認為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測出物體在微小時間Δt內(nèi)發(fā)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時速度,這樣瞬時速度的測量便可轉(zhuǎn)化為微小時間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測量.
考點三 加速度
1.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速度的變化量和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之比.
定義式:a=eq \f(Δv,Δt),單位:m/s2.
3.方向:與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決定,而與v0、v的方向無關(guān)(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是矢量.
1.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 )
2.物體的速度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 √ )
3.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 )
4.物體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 )
1.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
2.對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進一步理解
考向1 對加速度的理解
例6 在下列幾種情景中,對情景的分析和判斷正確的是( )
A.點火后即將升空的火箭,因火箭還沒運動,所以加速度一定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線高速行駛的轎車為避免事故緊急剎車,因轎車緊急剎車時速度變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太空中的“天宮一號”繞地球勻速轉(zhuǎn)動,其加速度為零
答案 B
解析 點火后即將升空的火箭的速度為零,但是加速度不為零,故A錯誤;轎車緊急剎車,速度變化很快,即加速度很大,故B正確;磁懸浮列車高速行駛,速度很大,若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零,故C錯誤;太空中的“天宮一號”繞地球勻速轉(zhuǎn)動,有向心加速度,其加速度不為零,故D錯誤.
考向2 加速度的計算
例7 在一次蹦床比賽中,運動員從高處自由落下,以大小為8 m/s的豎直速度著網(wǎng),與網(wǎng)作用后,沿著豎直方向以大小為10 m/s的速度彈回,已知運動員與網(wǎng)接觸的時間Δt=1.0 s,那么運動員在與網(wǎng)接觸的這段時間內(nèi)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
A.2.0 m/s2,豎直向下
B.8.0 m/s2,豎直向上
C.10.0 m/s2,豎直向下
D.18 m/s2,豎直向上
答案 D
解析 規(guī)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v1方向與正方向相同,v2方向與正方向相反,根據(jù)加速度定義式得a=eq \f(-10-8,1.0) m/s2=-18 m/s2,負號表示與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故選D.
考向3 物體“加速”“減速”的判斷
例8 (多選)一個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逐漸減小到零,那么該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
A.速度不斷增大,到加速度為零時,速度達到最大,而后做勻速直線運動
B.速度不斷減小,到加速度為零時,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而后物體運動停止
C.速度不斷減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運動,而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D.速度不斷減小,到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減小到最小,而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 ACD
解析 如圖線①,如果物體的初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同,在加速度逐漸減小的過程中,物體速度不斷增大,當(dāng)加速度為零時,速度達到最大,以后做勻速運動,選項A正確;如圖線②,如果物體的初速度與加速度反向,在加速度逐漸減小的過程中,物體速度也逐漸減小,當(dāng)加速度為零時,物體的速度沒減速至零,則以后以較小的速度勻速運動;如圖線③,如果速度減為零,而加速度沒減為零,則物體將反向加速,加速度減為零后,做勻速直線運動.綜上所述,可知選項C、D正確,B錯誤.
課時精練
1.(2022·河南省南陽中學(xué)月考)2019年1月3日10:26,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距離月面100米處稍稍懸停,接著豎直緩緩降落,約10分鐘后,嫦娥四號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nèi)的馮·卡門撞擊坑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019年1月3日10:26”和“約10分鐘”指的都是時間間隔
B.在降落過程中,以嫦娥四號探測器為參考系,月球靜止不動
C.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將嫦娥四號探測器看作質(zhì)點
D.從懸停到著陸,探測器通過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100米
答案 D
解析 “2019年1月3日10:26”對應(yīng)時間軸上的點,為時刻;“約10分鐘”指的是時間間隔,A錯誤;在降落過程中,以嫦娥四號探測器為參考系,月球做直線運動,B錯誤;當(dāng)探究嫦娥四號探測器的姿態(tài)、轉(zhuǎn)動等情況時,不能將嫦娥四號探測器看作質(zhì)點,C錯誤;由題知探測器的運動是相對于月球的,以月球為參考系,探測器豎直緩緩降落,做的是單向直線運動,所以從懸停到著陸,探測器通過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100米,D正確.
2.(2022·廣東佛山市模擬)智能手機上裝載的眾多軟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如圖所示為某地圖軟件顯示的一張導(dǎo)航截圖,關(guān)于圖中顯示的三個信息:95 km/h,7.6公里,15分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95 km/h表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
B.15分鐘表示到目的地還需要的時間
C.7.6公里表示剩余行程的位移大小
D.根據(jù)“7.6公里,15分鐘”這兩個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剩余行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 B
解析 95 km/h表示的是速率,A錯誤;15分鐘表示到目的地還需要的時間,B正確;7.6公里表示剩余行程的路程,C錯誤;根據(jù)“7.6公里,15分鐘”這兩個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剩余行程的平均速率,D錯誤.
3.如圖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從A點開始向右運動,經(jīng)過3 s與距離A點6 m的豎直墻壁碰撞,碰撞時間很短,可忽略不計,碰后小球按原路以原速率返回.取小球在A點時為計時起點,并且取水平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小球在0~7 s內(nèi)的位移和路程分別為( )
A.2 m,6 m B.-2 m,14 m
C.0,3 m D.2 m,14 m
答案 B
解析 小球運動的速率不變,則v=eq \f(x1,t1)=2 m/s,由題意可知,小球6 s末回到了出發(fā)點,第7 s內(nèi)小球向左運動,位移x=-2×1 m=-2 m,0~7 s內(nèi)的路程s=vt=2×7 m=14 m,選項B正確.
4.關(guān)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動車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B.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大小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
C.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百米半決賽的成績是9.83 s,則他沖刺時的速度大小一定為10.17 m/s
D.某列車在通滬鐵路跑出的最高時速為2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大小
答案 D
解析 A項指的是瞬時速度不超過20 km/h;B項500 m/s指的是子彈離開槍口時的瞬時速度大小;C項蘇炳添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17 m/s;D項指的是瞬時速度大小為220 km/h,故D正確.
5.關(guān)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高速行駛的賽車,加速度可能為零
B.汽車啟動的一瞬間,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C.汽車啟動得越快,加速度越大
D.汽車的加速度為-5 m/s2,表明汽車在做減速運動
答案 D
解析 由a=eq \f(Δv,Δt)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高速行駛的賽車,加速度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A正確,不符合題意;汽車啟動的一瞬間,汽車由靜止開始運動,汽車的速度一定產(chǎn)生變化,所以加速度一定不為零,B正確,不符合題意;汽車啟動得越快,說明汽車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正確,不符合題意;汽車的加速度為-5 m/s2,加速度中的正、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若汽車運動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汽車做加速運動,若不同,汽車做減速運動,D錯誤,符合題意.
6.(多選)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一列火車和一輛汽車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v1、v2在各個時刻的大小如表所示.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 )
A.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B.汽車的加速度較小
C.火車的位移在減小D.汽車的位移在增加
答案 AD
解析 從表格中可得0~4 s內(nèi)火車加速度a火=eq \f(Δv,Δt)=eq \f(-0.5,1) m/s2=-0.5 m/s2,汽車的加速度a汽=eq \f(Δv′,Δt)=eq \f(1.2,1) m/s2=1.2 m/s2,故火車的加速度較小,速度變化比較慢,A正確,B錯誤;由于汽車和火車的速度一直為正值,速度方向不變,則位移都在增加,C錯誤,D正確.
7.(多選)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當(dāng)t=0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12 m/s,方向向東;當(dāng)t=2 s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8 m/s,方向仍向東,則當(dāng)物體的速度大小變?yōu)? m/s時,t可能為( )
A.3 s B.5 s C.7 s D.9 s
答案 BC
解析 取向東為正方向,物體做初速度v0=12 m/s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eq \f(v2-v0,t)=-2 m/s2;若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東,則t1=eq \f(v1-v0,a)=5 s;若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西,則t2=eq \f(-v1-v0,a)=7 s,故選項B、C正確,A、D錯誤.
8.某國產(chǎn)車型啟用全新動力標識,新的命名方式直接與車輛的加速性能聯(lián)系起來,如圖,TFSI前面的那組數(shù)字稱為G值,單位為m/s2,計算公式為“G=eq \f(Δv,Δt)×10”,式中Δv為從靜止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變化量,Δt為不同車型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G值越大,車輛的速度變化量越大
B.G值越大,車輛的動力越強勁
C.100公里每小時是指車輛百公里加速的平均速度
D.標識為45TFSI的車輛百公里加速時間約為7.3 s
答案 B
解析 由題設(shè)所給的G值的公式可知,G值越大,該車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變化率越大,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車輛的動力越強勁,故A錯誤,B正確;題中100公里每小時為瞬時速度,故C錯誤;100 km/h≈27.8 m/s,根據(jù)公式可得Δt≈eq \f(27.8,45)×10 s≈6.2 s,故D錯誤.
9.(多選)一段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為監(jiān)控車輛是否超速,設(shè)置了一些“電子警察”系統(tǒng),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路面下,距離L埋設(shè)兩個傳感器線圈A和B,當(dāng)有車輛經(jīng)過線圈正上方時,傳感器能向數(shù)據(jù)采集器發(fā)出一個電信號;若有一輛汽車(在本題中可看作質(zhì)點)經(jīng)過該路段,兩傳感器先后向數(shù)據(jù)采集器發(fā)送信號,時間間隔為Δt,經(jīng)微型計算機處理后得出該車的速度,若超速,則計算機將控制架設(shè)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機C對汽車拍照,留下違章證據(jù).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計算汽車速度的表達式v=eq \f(L,Δt)
B.計算汽車速度的表達式v=eq \f(2L,Δt)
C.若L=5 m,Δt=0.2 s,照相機將會拍照
D.若L=5 m,Δt=0.2 s,照相機不會拍照
答案 AD
解析 計算汽車速度的原理是利用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來代替瞬時速度,故汽車速度的表達式為v=eq \f(L,Δt),A正確,B錯誤;若L=5 m,Δt=0.2 s,則汽車的速度為v=eq \f(L,Δt)=25 m/s=90 km/h
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精品學(xué)案第13章第1講機械振動(含解析),共16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精品學(xué)案第10章第1講磁場及其對電流的作用(含解析),共17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精品學(xué)案第14章第1講光的折射、全反射(含解析),共1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