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的所有的事物只有在它合適的位置就會迸發(fā)出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既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也是實現(xiàn)我們人生價值的重要準則。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莊子的腳步,一起來學習一下《五石之瓠》。
1.了解莊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張,了解《莊子》的相關知識。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莊子采用寓言的形式來說理的藝術手法,提升藝術鑒別力。
(一)作者簡介 莊子,名周(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是我國先秦(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莊子》。
莊子的思想 ——莊子的無神論和天道觀在人類的嬰兒期,人們認為,天也就是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天就是上帝或者說是帝。而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否定了這種理論。老子說天是道的產(chǎn)物。莊子認為,道是無處不在的,但道又是沒有具體形態(tài)和意志的,道是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本原。
莊子的思想 ——認識論所謂認識論簡單來說有兩種,一是認為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第二種是認為這個世界不能被認識。莊子認為,人類擁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遠也無法認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費心費力地去學習,是毫無意義的。
莊子的思想——人生觀 人生觀其實是由命運觀決定的。你有什么樣的命運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莊子的命運觀,有一句話可以概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說,你無法對抗命運,你只能順應自然順應命運。我們要安時順命,超然物外,才能實現(xiàn)精神的自由和逍遙。
莊子的思想 莊子的齊物論。這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基礎。莊子認為,這世界上的一切,其實從更高遠的境界來觀察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一樣的。什么喜怒哀樂,什么榮華富貴,甚至連生與死,最終都是一樣,他們之間沒有差別。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必要去追逐那些榮華富貴了,既然如此,我們所謂的失敗,所謂的挫折,那也只是過眼煙云了。
《莊子》基本知識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是戰(zhàn)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經(jīng)文。到了漢代以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zhàn)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jīng)郭象整理,篇目章節(jié)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zhàn)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fā)展則縱橫百余年,參雜黃老、莊子后學形成復雜的體系。
相關鏈接《逍遙游》(《莊子·內篇》) 《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二) 寫作背景
莊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的戰(zhàn)爭愈演愈烈。莊周對當時“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社會現(xiàn)實及統(tǒng)治者深為不滿,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發(fā)出沉痛的抗議?!巴豕笕瞬荒芷髦钡默F(xiàn)實處境使他無力改變現(xiàn)狀一展抱負,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的自由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三) 題解
本文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石”,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石?!拔迨笔侵笖?shù)量?!梆?hù)”是葫蘆的一種。“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蘆。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來說明道理。
五石(shí) 瓠(hù) 瓠落(huò) 呺然(xi?。? 掊之(pǒu) 不龜手(jūn) 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鬻(yù) 越有難(nàn)
1.劃分節(jié)奏,明確重音和語調。
2.注意聆聽教師誦讀的節(jié)奏、語調以及重點的停頓。
3.學生自讀課文,分析文章整體層次結構。
例如: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br/>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br/>謂:對……說 貽:贈送 瓠:葫蘆 樹:種植 實:名作動,收獲果實(葫蘆) 堅:堅固的程度 自舉:賓語前置,即“舉自”以為:把……當作 則:那么 瓠落:很大的樣子 呺然:龐大而中空的樣子 掊:砸破
譯文: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贈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后,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不夠堅固,無法拿起來。把它剖開做瓢,卻因太大而沒有適于它容納的東西。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而砸爛了它?!?br/>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固:實在,確實 善:擅長 龜手:龜,同“皸”,凍裂手 洴:使動,使……浮起 澼:在水中漂洗 絖:同“纊”,絲絮事:營生 鬻:賣 請:請允許我 說:同“悅”,取悅難:發(fā)難,即發(fā)兵侵略 一:同樣的 或:有的人 異:不同
譯文:莊子說: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螄幸簧朴谡{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yè)。有個游客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shù)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游客得到藥方,來游說吳王。正巧越國發(fā)難,吳王派他統(tǒng)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zhàn),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慮:用繩結綴 以為:把……制成而:表轉折,卻 蓬:草名,其狀不直,比喻不通達的見識
譯文:現(xiàn)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看來先生你還是心竅不通??!
(2) 其堅不能自舉也 形容詞作名詞,堅固程度
(1) 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名詞作動詞,種植
(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形容詞作名詞,大的東西
(4)冬,與越人水戰(zhàn) 名詞作狀語,在冬天
非不枵然大也 請買其方百金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
省略句 狀語后置句 省略句
首先,惠子對莊子發(fā)起“大瓠無用而掊之”的詰問,莊子回以故事作為啟發(fā)。然后,莊子告訴惠子巧用“五石之瓠”的方法,建議他用大葫蘆浮游于江湖之上,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游”境界。由此可見,“無用”是“大瓠”的外在價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從“逍遙游”的角度來說,人應該注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
1.文章是怎樣通過“大瓠”與“不龜手之藥”之用的對話闡述“無用”和“有用”的觀點的?
惠子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巨大的葫蘆,在惠子眼里一無用處,而且占地方,礙手礙腳。莊子是從審美主義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觀念,大葫蘆既沒有被劈開,也沒有被當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來泛舟江湖,詩意人生。他不僅保全了大戶,還發(fā)揮了“大用” ,很顯然莊子達到一種“詩意的棲居” 的境界。
2.惠子和莊子分別從哪個角度認識大瓠的作用?
文中的莊子的放曠豁達,無欲無求,隨順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脫的真人狀態(tài);反之惠施則是斤斤計較,錙銖必爭,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與內心的束縛。
1.試概括文中莊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
惠子用大瓠之種的事例,意在諷刺莊子的學說大而無用。莊子用不龜手之藥的實例,意在證明自己的學說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曉領悟。
1.這則寓言里,惠子和莊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種” 和“不龜手之藥”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惠子用的"大瓠之種"事例,意在譏諷莊子的學說大而無用;莊子用的"不龜手之藥"事例意在證明自己的學說大有用處,只是惠子不能通曉領悟。啟示:這篇寓言說明,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主動探尋規(guī)律,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利用它。
2.概括本文的寓意,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
(1)借用寓言說理。作者善于運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隱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運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龜手之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深入淺出,含義更加豐富。(2)鮮明的感情色彩。文中莊子的態(tài)度非常鮮明。如當惠子講了“五石之瓠”的故事后,莊子說:“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一個“拙”字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他極不贊成惠子的說法。而在文末莊子又說“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則直接批判惠子,認為他為塵世所牽絆,為世俗所累。
“有用無用”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要看其所處的位置與時機。比如一根粉筆擺在餐桌上,它并不能成為人們果腹的工具,而在教室里,它卻能成為書寫智慧的法寶。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思考,請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本文以一個大葫蘆作為問題討論的對象,討論它是否有用,那我們可不可以以“學習”為對象討論呢?請同學們運用文中所學的知識寫作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1.整理本課文言知識。
2.運用本文所學知識,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完成課后同步練習的內容。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6.2 *五石之瓠圖文ppt課件,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素養(yǎng)目標,作者作品,題目解說,寫作背景,課文探究,深入探究,內容小結,一通假字,二詞類活用,三文言句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選擇性必修 上冊6.2 *五石之瓠優(yōu)秀課件ppt,共4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莊周夢蝶,鼓盆而歌,知人論世,初讀感悟,讀文正音,深度探究,思考延伸,總結寓意,惠子→,莊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6.2 *五石之瓠圖片ppt課件,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背景探尋,作者介紹,莊子的主要思想,《莊子》,莊子的作品,惠子其人,題目解說,五石之瓠,走進文本讀準字音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