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掌握文言實詞及虛詞的用法,能夠準確翻譯并誦讀全文。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明確莊子和惠子的截然不同認知態(tài)度。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通過學習本文,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喜怒哀樂。 4.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誦讀,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理解該故事蘊含的道理。。 二、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抓關鍵詞句,分析“鯤鵬”的形象內(nèi)涵,體會作者奇特的手法。 學習難點: 感受莊子雄奇瑰麗的想象、奇幻恣肆的文風以及“鯤鵬”意象在今天的現(xiàn)實意義。
了解背景 莊子所處的年代,一方面社會經(jīng)歷著劇烈的動蕩,戰(zhàn)爭頻發(fā),生靈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文化成為一種強烈的需要,“士”這一階層的人數(shù)大量增加。這種社會與文化狀況對莊子思想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濠梁( ) 鰷魚( )
一、結(jié)合注釋,自主翻譯課文 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
二、小組合作學習,回答問題 1.章子和惠子爭辯的問題是什么? 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 2.莊子在《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這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兒很快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3.莊子為什么說他知道“魚之樂”?談談你的理解? ①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偷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②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符合莊子的理想。由此,他斷定魚兒“樂”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4.惠子堅信莊子是不知道魚的快樂的,他的依據(jù)是什么? 惠子的意思是說,因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為你不是魚,所以你也不知道魚。他的思想有什么特點呢?像不像你們做的幾何證明題,一組組嚴謹?shù)囊驗楹退?。層層推理,講究邏輯從科學角度看世界。
5.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可以看出兩個人有何不同? 惠子力辯、拘泥,重求實,對事物有一種刨根問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對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有靈性,崇尚美,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感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6.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 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葑淤|(zhì)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 很難正面回答的,莊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樣的反問擺脫被動, 暫時化解了 “危機”。 二妙在轉(zhuǎn)換問題的角度。莊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 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 “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 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這正展示了莊子言辭上的巧 妙,在邏輯上回避了矛盾的機敏。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四、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1.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 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葑淤|(zhì)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 很難正面回答的,莊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樣的反問擺脫被動, 暫時化解了 “危機”。 二妙在轉(zhuǎn)換問題的角度。莊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 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 “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 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這正展示了莊子言辭上的巧 妙,在邏輯上回避了矛盾的機敏。 2.出游的不止小白魚,莊子與惠子倆也在出游,你覺得他們出游的心情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物我合一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3.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覺得莊子想告訴我們什么? 注重感情,從美的角度、詩意的角度看世界
4.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這場辯論中,你更欣賞誰的表現(xiàn)?為什么? 示例一:欣賞莊子。因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機智善辯。 示例二:欣賞惠子。因為惠子機智好辯,善于抓住對方的漏洞,對于事物有著尋根問底的認知態(tài)度。
1.關于這場“濠梁之辯”的結(jié)果,有人說是莊子贏了,有人說是惠子贏了,你認為是誰贏了?
通過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你能看出他們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嗎? ①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性質(zhì)的探討。 ②莊子智辯,對事物持藝術欣賞的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是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兩忘。 ③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五、概括文章主旨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這則故事通過莊子與惠子圍繞著“魚之樂”而展開辯論,表現(xiàn)了莊子的機智與巧妙的辯論風格,也表現(xiàn)了莊子的“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 六、文章寫作特色 本文好在哪里? ①論辯的藝術彩精。通篇采用對話的形式,兩人一句接著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這場辯論深化,顯示了精彩的論辯藝術。 ②筆法輕松,充滿機智和幽默。 圍繞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的辯論,本是深奧的邏輯問題,但文章用輕松、閑適的筆調(diào)描述辯論過程,二人語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
八、歸納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安知魚之樂。(古義:怎么;今義:安全。) 2.一詞多義: 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詞,固然) 子固非魚也(副詞,本來) 之: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詞 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可不譯) 我知之濠上也(代魚,魚之樂) 3.文言句式: 是魚之樂也(判斷句?!啊病?,表判斷)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八年級下冊(2018)23 *馬說/韓愈圖片ppt課件,共2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八年級下冊(2018)石壕吏/杜甫背景圖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石壕村,吏夜捉人,有吏夜捉人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八年級下冊(2018)北冥有魚集體備課課件ppt,共1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無為而治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