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學史上,天文學的發(fā)展,歷來波瀾起伏,曲折復雜,扣人心弦。在西方,人們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說與托勒密地心說曠日持久的爭論,正是這場爭論,推動了天文學的發(fā)展以及天文領域哥白尼革命的發(fā)生,最終促成了近代科技的建立。那么,在東方,在對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又有什么樣的爭論?
關增建,1956 年生,博士生導師,教授。主要從事物理學史、計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 部,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和丘光明被譽為“中國計量史界的雙璧”。代表作品:《中國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華文明史話·計量史話》。
現代文明的高速發(fā)展,使得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這當然并非好事,只是人類為獲得現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價罷了。有識之士很早就在為此擔憂。在20世紀初,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康奈特建議用“科學與學術”的提法來兼顧兩者,就已經受到熱烈歡迎。 那時,薩頓正在大聲疾呼,要在人文學者和自然科學家之間建立一座橋梁,他選定的這座橋梁不是別的正是科學史。2006年,學科力量較強的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的江曉原、關增培等四位知名教授,聯合推出了一部科學史著作《科學史十五講》。該書從科學史的意義、發(fā)端入手,在總論其學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后,前五講追溯了古希臘、古代中國、阿拉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fā)展歷程,后十講則著眼于獨立學科如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化學等,以若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連線,貫串整個人類科學史,擇要敘論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會功能、文化性質并時加點評,顯現了扎實的科學和人文功底。本文選自《科學史十五講》第三講“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第一部分(第1段):從日心說與地心說之爭引出渾蓋之爭。第二部分(第2—9段):介紹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四中觀點。 介紹“天圓地方”說 介紹并評價宣夜說 介紹并評價蓋天說 渾天說出現,渾蓋之爭揭幕
第三部分(第10—15段):具體介紹渾蓋之爭。 揚雄批駁蓋天說 王充批駁渾天說 葛洪、何承天為渾天說辯解 渾蓋之爭的爭論之熱烈 渾蓋之爭的原則與特點第四部分(第16段):評價渾蓋之爭的作用與意義,收束全文。
特點:持續(xù)時間長、參與人員多、涉及面廣、討論內容豐富、后續(xù)影響大。意義:①體現了中國古代在科學發(fā)現中重視實際校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②政治和宗教不介入學術之爭,科學發(fā)現符合學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③促成了眾多科學問題解決,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待科學問題的態(tài)度。
渾蓋之爭有什么特點及意義?試概括說明。一
渾蓋之爭”的本質是有關宇宙結構問題的學術之爭和科學思想之爭。①“渾蓋之爭”是圍繞著有關宇宙結構問題展開的,涉及宇宙結構的方方面面。②“渾蓋之爭”秉持著一個重要原則:判斷一個學說是否正確,關鍵在于其是否料合實際情況,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種先驗的哲學現念。③“渾蓋之爭”完全符合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學術因素沒有介入到這場爭論之中。
說一說“渾蓋之爭”的本質是什么。
文章提到了中國古代四種宇宙結構學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說明的?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
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明。這種安排既使說明的層次清晰,又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宇宙結構的認識過程。
你如何看待中國古代這場曠世之爭?
①中國古代這場曠世之爭引發(fā)了人們對天文學的研究熱潮,促成了與之相關的眾多科學問題解決,為中國天文學得以持續(xù)發(fā)展進步提供了理論保障,從而造福整個人類社會。②這場曠世之爭去糟留精,避免了中國天文學研究與發(fā)展走彎路,促成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諸多重要成就的獲得。③這場曠世之爭表現了中國古人對宇宙問題的關注程度,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待科學那種實事求是的嚴謹態(tài)度,值得當今人們在進行科學討論與研究時加以借鑒。
文章在說明渾蓋之爭時,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處?
①作比較,如第8段,將兩種學說的主要觀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使爭論的話題一目了然。②引用,為了說明雙方觀點的不同,作者直接或間接引用了揚雄、王充、葛洪、何承天、劉焯、朱熹等人的話,使說理更加充分真實。
請簡要概括中國古代宇宙結構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明確 ?、傥鳚h揚雄寫了著名的《難蓋天八事》一文從觀測依據到數理結構等八個方面逐一對蓋天說做了批駁。其中蓋天說認為太陽依附在天殼上運動,人之所以看到太陽從地平線下升起,是因為太陽太高了,人產生了錯覺。對此,揚雄做了實驗,到高山頂上取一水平面,驗證太陽確實是從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線也是從下往上傳播的,證明蓋天說是錯誤的。②王充認為,太陽從水中出入這是不可思議的。對此,渾天說者的態(tài)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太陽是從地平線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線下,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對太陽在水中出沒的問題辯解說:太陽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補充。③葛洪認為按照蓋天說的觀點,太陽落山時應該呈現“豎破鏡”狀態(tài),但實際觀測到的情況是太陽落入地平線時呈現“橫破鏡”的狀態(tài),證明蓋天說是錯誤的。④朱熹認為,到底蓋天說正確還是渾天說正確,可以通過制作儀器來驗證。根據蓋天說無法做出儀器,根據渾天說可以做出渾天儀,證明渾天說可信。
“渾蓋之爭”被稱為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它有什么意義和影響?這場論爭體現了怎樣的科學原則? 明確 (1)①這場論爭有持續(xù)時間長、參與人員多、涉及面廣、討論內容豐富、后續(xù)影響大等特點。渾蓋之爭引起了高度關注。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對宇宙結構問題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結構學說。渾蓋之爭持續(xù)時間很長,從公元前2世紀,持續(xù)到了公元12世紀,前后達一千三四百年。②成果豐富。這場論爭促成了與之相關的眾多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促成了我國古代天文學諸多重要成就的獲得。如《太初歷》,“小兒辯日”問題的解決,勾股定理及相關測高望遠之術,僧一行組織的天文大地測量,天文儀器的發(fā)展等。 (2)科學原則:判斷一個學說是否正確,關鍵在于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種先驗的哲學觀念。(學說是否正確取決于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請簡要概括渾蓋之爭的特點與意義,以及表現了怎樣的科學傳統(tǒng)。 明確 (1)特點:①爭議延續(xù)時間長,從公元前2世紀一直持續(xù)到公元12世紀;②參與人員多、規(guī)模大、涉及面廣;③影響深遠,成就豐富;④注重以實際測量的方式進行檢驗(重以實踐檢驗真理);⑤學術爭議較少受政治、宗教權威的影響。 (2)意義:①促成了與之相關的眾多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促成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諸多重要成就的獲得。②表現了中國古人對宇宙問題的關注程度,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待科學問題的態(tài)度。 (3)傳統(tǒng):重視實際校驗,嚴謹務實。
從《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來看,渾蓋之爭有什么特點及意義?試概括說明。特點:持續(xù)時間長、參與人員多、涉及面廣、討論內容豐富、后續(xù)影響大。意義:①體現了中國古代在科學發(fā)現中重視實際校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②政治和宗教不介入學術之爭,科學發(fā)現符合學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③促成了眾多科學問題解決,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待科學問題的態(tài)度。
根據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說一說“渾蓋之爭”的本質是什么明確:“渾蓋之爭”的本質是有關宇宙結構問題的學術之爭和科學思想之爭。①“渾蓋之爭”是圍繞有關宇宙結構問題展開的,涉及宇宙結構的方方面面,比如,天是一個平面還是一個“圓球”,天地之間的關系是上下還是內外,等等。②“渾蓋之爭”秉持著一個重要原則:判斷一個學說是否正確,關鍵在于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種先驗的哲學觀念。在爭論中,人們重視通過實地天文觀測,并使用儀器進行校驗,來比較兩種學說的優(yōu)劣,與希臘天文學的某些特點有明顯的不同。③“渾蓋之爭”完全符合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學術因素沒有介入到這場爭論之中。
回顧我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模式的論爭,向讀者介了中國古代天文學關于宇宙結構的幾種主要學說,以中國古代天文學上的一場持續(xù)千余年之久的學術爭論為話題,表現了中國古人對宇宙問題的關注程度,指出中國古代天文學有重視實際校驗的傳讀,向讀者普及了中國古代天文學方面的知識。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4 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教學ppt課件,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讀音檢測,積累詞語,文章結構,文章主題,合作探究,課堂討論,各抒己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四單元14 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獲獎ppt課件,共60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4 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示范課ppt課件,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背景介紹,解讀題目,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貳初讀感悟,正字音,結構分析,郗萌記載者,司馬遷,寫作特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