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全套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課時檢測含解析
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課時檢測9習(xí)題課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課時檢測9習(xí)題課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含解析,共5頁。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 1.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經(jīng)4 s停止,若在第1 s內(nèi)的位移是14 m,則最后1 s內(nèi)的位移是( )A.3.5 m B.2 mC.1 m D.0解析:選B 根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7∶…可知,該物體在第1 s內(nèi)的位移與第4 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7∶1,即=,解得s1=2 m,故選B。2.一個向正東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3 s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為8 m,在第5 s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為5 m,則關(guān)于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大小為3 m/s2,方向為正東方向B.大小為3 m/s2,方向為正西方向C.大小為1.5 m/s2,方向為正東方向D.大小為1.5 m/s2,方向為正西方向解析:選D 設(shè)第3 s內(nèi)、第5 s內(nèi)的位移分別為s3、s5,則s5-s3=2aT2,解得a=-1.5 m/s2,負(fù)號表示a的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為正西方向,D正確。3.(多選)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時間T內(nèi)通過位移s1到達(dá)A點,接著在時間T內(nèi)又通過位移s2到達(dá)B點,則物體( )A.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B.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C.運動的加速度為D.運動的加速度為解析:選AB 勻變速直線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則vA==,A正確;設(shè)物體的加速度為a,則s2-s1=aT2,所以a=,C、D均錯誤;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vB=vA+aT,代入數(shù)據(jù)得vB=,B正確。4.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3 s停止運動,那么汽車在先后連續(xù)相等的三個1 s內(nèi)通過的位移之比s1∶s2∶s3為( )A.1∶2∶3 B.5∶3∶1C.1∶4∶9 D.3∶2∶1解析:選B 根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該逆過程在三個連續(xù)1 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所以剎車過程在連續(xù)相等的三個1 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5∶3∶1。5.一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滾下,到達(dá)斜面中點用時1 s,速度為2 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斜面長度為1 mB.斜面長度為2 mC.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總時間為2 sD.到達(dá)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4 m/s解析:選B 物體從斜面頂端到斜面中點過程的平均速度==1 m/s,且=t1=1 m,則斜面長度L=2 m,故A錯誤,B正確;設(shè)物體到達(dá)中點用時為t1,到達(dá)底端用時為t2,則根據(jù)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知t1∶t2=1∶,所以t2= s,故C錯誤;根據(jù)v=2a·,v=2aL,計算得出v底=v中=2 m/s,故D錯誤。6.一輛公共汽車進(jìn)站后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開始剎車后的第1 s內(nèi)和第2 s內(nèi)位移大小依次為9 m和7 m。則剎車后6 s內(nèi)的位移是( )A.20 m B.24 mC.25 m D.75 m解析:選C 由Δs=aT2得a== m/s2=-2 m/s2,由=v知v0.5=9 m/s。由運動學(xué)公式vt=v0+at得v0=v0.5-at0.5=9 m/s-(-2)×0.5 m/s=10 m/s,故汽車剎車時間tm==5 s<6 s,6 s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s=tm=5×5 m=25 m,選項C正確。7.(多選)如圖所示,我國的“復(fù)興號”列車正在飛馳運行,列車在勻加速運動過程中,從計時開始,通過第一個60 m所用時間是10 s。通過第二個60 m所用時間是6 s。則( )A.動車組的加速度為0.5 m/s2,接下來的6 s內(nèi)的位移為78 mB.動車組的加速度為1 m/s2,接下來的6 s內(nèi)的位移為96 mC.動車組計時開始的速度為3.5 m/sD.動車組計時開始的速度為2.5 m/s解析:選AC 第一個60 m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v1==6 m/s,第二個60 m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v2==10 m/s,則動車組的加速度a==0.5 m/s2。根據(jù)Δs=aT2得,接下來6 s內(nèi)的位移s3=s2+aT2=60 m+0.5×36 m=78 m,故A正確,B錯誤。動車組的初速度v0=v1-a=6 m/s-0.5× m/s=3.5 m/s,故C正確,D錯誤。8.(多選)如圖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個長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體從A點由靜止釋放做勻加速運動,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A.物體到達(dá)B、C、D、E點的速度之比為1∶2∶3∶4B.物體到達(dá)各點經(jīng)歷的時間tE=2tB=tC= tDC.物體從A運動到E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等于vBD.物體通過每一部分時,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解析:選BC 由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的推論有tB∶tC∶tD∶tE=1∶∶∶2,物體到達(dá)各點的速率之比為1∶∶∶2,又因為vt=at,物體到達(dá)各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tE=2tB=tC= tD,故A錯誤,B正確;物體從A運動到E的全過程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AB與BE的位移之比為1∶3,可知B點為AE段的中間時刻,則物體從A運動到E全過程的平均速度v=vB,故C正確;物體通過每一部分時,所用時間不同,則其速度增量不同,故D錯誤。9.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途中依次經(jīng)過A、B、C三點,已知AB=BC=(l未知),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別為v1=3 m/s、v2=6 m/s。(1)物體經(jīng)B點時的瞬時速度vB為多大?(2)若物體的加速度a=2 m/s2,試求AC段的距離l。解析:(1)設(shè)物體經(jīng)A、B、C三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A、vB、vCAB段有=v1,BC段有=v2AC全程,B為中間位置,則vB= 聯(lián)立以上三式得vB=5 m/s,vA=1 m/s,vC=7 m/s。(2)對于AC全程,距離l==12 m。答案:(1)5 m/s (2)12 m10.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繼經(jīng)過兩段距離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時4 s,第二段用時2 s,則物體的加速度是( )A. m/s2 B. m/s2C. m/s2 D. m/s2解析:選B 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1== m/s=4 m/s,即第2 s末的瞬時速度;第二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v2== m/s=8 m/s,即第(4+1)s=5 s末的瞬時速度。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可得物體的加速度為a== m/s2= m/s2。故選項B正確。11.如圖所示,遙控賽車靜止在A點,現(xiàn)通過遙控使其做加速度為2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遙控賽車通過BC段的時間為0.2 s,已知BC段長0.44 m,整個過程遙控賽車可看成質(zhì)點,則AB段長( )A.0.6 m B.1.0 mC.1.2 m D.2.0 m解析:選B 先求遙控賽車在BC段中點時刻的速度,v== m/s=2.2 m/s,再求由A到此時刻所用時間t′,由v=at′得t′==1.1 s,則遙控賽車在AB段用時t=t′-tBC=(1.1-0.1)s=1 s,則AB段長s=at2=×2×12 m=1.0 m,選項B正確。12.(多選)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著四個完全相同的木塊,一顆子彈以水平速度v射入木塊,若子彈在木塊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dāng)穿透第四個木塊(D位置)時速度恰好為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從O運動到D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點的瞬時速度B.子彈通過每一木塊時,其速度變化量vA-vO=vB-vA=vC-vB=vD-vCC.子彈到達(dá)各點的速率之比為vO∶vA∶vB∶vC=2∶∶∶1D.子彈從進(jìn)入木塊到到達(dá)各點經(jīng)歷的時間之比為tA∶tB∶tC∶tD=1∶∶∶2解析:選AC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知,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一定小于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故A正確;由于子彈的速度越來越小,穿過每一塊木塊的時間不相等,則速度的變化量不相等,故B錯誤;將子彈的運動視為反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v2=2as可知,通過C、B、A、O的速度之比為1∶∶∶2,子彈到達(dá)各點的速率之比為vO:vA∶vB∶vC=2∶∶∶1,故C正確;將子彈的運動視為反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s=at2可知,反向通過各點所用時間之比為1∶∶∶2,子彈從進(jìn)入木塊到到達(dá)各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之比為tA∶tB∶tC∶tD=(2-)∶(2-)∶1∶2,故D錯誤。13.(多選)物體做直線運動,在t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s,在中間位置處的速度為v1,在中間時刻處的速度為v2,則關(guān)于v1和v2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dāng)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v1>v2B.當(dāng)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v2C.當(dāng)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v1<v2D.當(dāng)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v2解析:選CD 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有v-v=2as,v2-v=2a·,由以上兩式得v= 。物體在中間時刻的速度v=。討論:由于v=,v= ,則v2-v2=-=≥0,且僅當(dāng)v0=vt時等號成立,故只要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則一定有v>v,即v2>v1。故C、D正確。14.從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釋放一個相同的小球,釋放后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連續(xù)釋放幾個后,對在斜面上滾動的小球拍下如圖所示的照片,測得sAB=15 cm,sBC=20 cm。試問:(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大?(2)拍攝時小球B的速度是多大?(3)拍攝時sCD是多大?解析:(1)由推論Δs=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為a====5 m/s2。(2)由題意知B點對應(yīng)AC段的中間時刻,可知B點的速度等于AC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B=AC===1.75 m/s。(3)由于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恒定,sCD-sBC=sBC-sAB,所以sCD=2sBC-sAB=2×20×10-2 m-15×10-2 m=0.25 m。答案:(1)5 m/s2 (2)1.75 m/s (3)0.25 m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