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性質(zhì):
(1)色、味、態(tài):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降溫后,氧氣可以變?yōu)榈{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
問題:有什么事實可以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2.化學性質(zhì):
實驗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
碳(C)+ 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介紹鋁箔在氧氣中可以燃燒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
鐵(Fe) + 氧氣(O2)點燃——→四氧化三鐵(Fe3O4)
注意事項: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zhì)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
在空氣中加熱情況:持續(xù)加熱發(fā)紅,離火后變冷。
(3)紅磷在氧氣中的燃燒(暗紅色固體)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文字表達式:
磷(P)+ 氧氣(O2)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氣中燃燒情況:黃白色火焰,放熱,有大量白煙 (4)鎂帶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
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文字表達式:鎂(Mg) + 氧氣(O2)點燃——→ 氧化鎂(MgO)
3、氧化反應和緩慢氧化
(1)氧化反應 物質(zhì)與氧發(fā)生的反應
(2)緩慢氧化 某些物質(zhì)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fā)生緩慢的氧化
反應,成為緩慢氧化。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銹蝕,食物的腐爛等等
4、化合反應 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y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介紹:
(1)一般情況下,我們呼吸使用空氣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純氧氣對人體有害,吸入純氧氣會損害肺的上皮層。吸入100%的氧氣,只需幾天就會發(fā)生肺氧氣中毒。一般醫(yī)院中的氧氣只是大于40%;
(2)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于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為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里,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氣將成為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
反思:本課題是全書的重點,學生理解容易但不能靈活運用,我認為應在課后通過反復練習進行鞏固!
【練習】
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①燈泡發(fā)光 ②石蠟熔化 ③石蠟燃燒 ④光合作用 ⑤動植物的呼吸
2、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 ①氧氣在常溫下為_______色,_______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為_________色。
②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
③氧氣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個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A、水→氫氣+氧氣 B、氫氣+氧氣→水
C、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2 氧氣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復習舊知,導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練習設計,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化學九年級上冊課題2 氧氣公開課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2 氧氣教案,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