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類型眾多,其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具代表性。因此,本課從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兩個部分,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雕塑在功能、色彩、造型、風格樣式、環(huán)境與場域等方面的特點,并逐步展現(xiàn)其背后蘊涵的文化觀念。
教學目標
圖像識讀:了解中國傳統(tǒng)雕塑中陵墓雕塑與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
文化理解:了解其題材內容與形式語言,能夠從功能、色彩、造型、風格樣式、環(huán)境與場域等方面賞析中國傳統(tǒng)雕塑,感受傳統(tǒng)雕塑藝術的獨特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和圖像識讀能力。
審美判斷:能運用相關知識對中國傳統(tǒng)雕塑作品加以分析并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主動探究美術與文的關系
教學重點:能夠分析并掌握中國傳統(tǒng)雕塑在功能、色彩、造型、風格樣式、環(huán)境與場
教學難點:深刻領悟并掌握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雕塑類型承載了古代中國人不同的文化觀念。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準備
準備教材中陵墓雕塑和宗教唯塑帕高清圖片與視頻
預習中國傳統(tǒng)雕塑課程內容利用網絡搜集陵墓雕塑與親教雕塑相關資料。
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利于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容。
導入啟發(fā)
播放視頻和圖片。
提問:
1.視頻與圖片中呈現(xiàn)的中國傳統(tǒng)曪塑作品有你熟悉的嗎?
2.它有什么樣的藝術特點?
提出本課基本問題:中國傳統(tǒng)雕塑承載了古代中國人怎樣的文化觀念?
導人課題:凝神造像——中國傳統(tǒng)雕塑
觀看視頻與圖片,進入學習情境,思考并回答。
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主動探究中國傳統(tǒng)雌塑作品的藝術成就及承載的文化觀念做準備。


發(fā)
現(xiàn)
1
一、陵墓雕塑
展示: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駿”“三彩傭”的隨片。
給學生做出鑒賞示范:
引導學生就一件作品,圍繞其功能、色彩、造型、風格樣式、環(huán)境與場域等方面的藝術特點及其所承載的文化觀念進行分析判斷。
圍繞本課的基本問題提問:
1.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功能是什么?
2.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文官傾、白戲俑具有什么藝術特點?
3.霍去病墓石雕群具有什么藝術特點?為什么這樣布局?
4.唐代“昭陵六駿”其有什么藝不特點?
5.唐代“二彩俑”其有什么藝術特點?
6.陵墓雕塑如何反映了代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梳理各組問題并總結陵轄雕塑的相關內容。
探究與發(fā)現(xiàn):
秦人為什么要把兵馬俑陪葬坑改在距秦始皇陵以東約1.5公里的地方,而其他的陪葬坑卻設在陵園城墻內?這種布局設計反映了什么樣的觀念?
分析中國觀察陵轄蘸的代表作品。
在問題引領下探究分析,分組討論交流。帶著問題,閱讀教材44 49頁的內容。
分組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探究并選派小組代表進行剛述。傾聽思考,自主梳理。
探究與發(fā)現(xiàn)、分組討論交流
以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性思考,利于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圖片片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能力
利于學生整體上把握陵墓雕塑的基本藝術特點及文化內涵。圍繞上述問題歸納講解,強調古代中國的陵墓雕塑是“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的反映,進而總結出中國傳統(tǒng)雕塑既具有一定的實際功能和現(xiàn)實目的,又承載著中國古代的社會思想和文化觀念,是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特點之一。
梳理歸納:圍繞探究的問題,從古代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入手分析歸納。
引導學生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理解秦始皇陵的布局特點:培養(yǎng)學生文化理解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發(fā)
現(xiàn)
2
宗敦雕塑
展示宗教耀墮代投性作品.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宗教雕塑?
2.云岡石前的造像有什么藝術特點?
3.龍門石窟的造像有什么藝術特點?
4.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雕像有什么藝術特點?
5.晉祠圣母殿的雕像有什么藝術特點?
6.宗教雕塑反陜了怎樣文化觀念?
梳理歸納宗教雕塑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的宗教雕塑以宗教教義、故事、人物為題材,反映了古人虔誠的宗教信仰。逐步總結出云岡石篇、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5窟、晉祠圣母殿的雕塑的基本特點,并描述不同時期宗教雕塑的文化觀念。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分組討論、探究交流學習心得,選派小組代表匯報交流。
補充課前預習,利于順利開展小組討論學習理解宗教雕塑寄托了人們對神明和信仰世界的美好想象,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力和傳統(tǒng)雕塑文化理解能力。


發(fā)
現(xiàn)
3
探究與發(fā)現(xiàn):
為什么中國的石窟藝術集中在山西、河南等地區(qū)?
歸納:從宗教傳入我國境內的時間、地域的角度探究分析其原因?;貧w基本問題:中國傳統(tǒng)雕塑承載了古代中國人怎樣的文化觀念?從陵墓雕塑與宗教雕塑兩個方面分析探究中國傳統(tǒng)雕塑承載了不同的風俗與宗教觀念。
分組討論交流。分小組展開討論探究。
利于學生了解中國石窟藝術的發(fā)展與變化,利于學生把握宗教雕塑所承載的古代中國人的文化現(xiàn)念。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圍繞基本問題總結本課主要內容:中國傳統(tǒng)雕塑是中國古代風俗與宗教觀念的反映,雕塑的布局、造型與色彩折射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
完成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梳理
慨括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進—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綜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結合自已的對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了解和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以下問題在小組內自評與互評
是否積極表達了自已的獨特見解?
能否描述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布局情況,談談古代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選擇云岡、龍門或敦煌等石窟的雕像,能否分析其造型、環(huán)境與場域的特點
小組內互評與自我依據教材附錄中“學生學業(yè)水平綜合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
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步落實核心素養(yǎng)。




選擇—件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傳統(tǒng)雕塑作品,并圍繞功能與觀念、風格特征、造型特點、色彩與材質、環(huán)境與場域等幾個方面,寫一篇講解導覽詞,并試著給同學介紹這件作品。
依據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鑒賞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拓展作業(yè)。
增強獨立鑒賞能力,進—步提高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的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藝術的情感

相關教案

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第6課 凝神造像——中國傳統(tǒng)雕塑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第6課 凝神造像——中國傳統(tǒng)雕塑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美術第八課 與時俱進——木刻、漫畫、現(xiàn)代雕塑教案:

這是一份高中美術第八課 與時俱進——木刻、漫畫、現(xiàn)代雕塑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實踐,評價,小結,課后拓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美術美術鑒賞第八課 與時俱進——木刻、漫畫、現(xiàn)代雕塑教案:

這是一份美術美術鑒賞第八課 與時俱進——木刻、漫畫、現(xiàn)代雕塑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木刻和漫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第4課 畫外之意——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 人物畫教學設計

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第4課 畫外之意——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 人物畫教學設計

2020-2021學年第二單元 中國美術鑒賞第3課 象外之境——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教學設計

2020-2021學年第二單元 中國美術鑒賞第3課 象外之境——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教學設計

高中第二單元 中國美術鑒賞第7課 華夏意匠——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園林藝術教案設計

高中第二單元 中國美術鑒賞第7課 華夏意匠——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園林藝術教案設計

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第8課 天工開物——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教案設計

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第8課 天工開物——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教案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美術鑒賞電子課本

第6課 凝神造像——中國傳統(tǒng)雕塑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美術鑒賞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