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對秋天也是情有獨鐘的,在他們筆下是怎么樣描繪的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交流一下,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找到的關于秋的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大白的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先來看看本課的生字有哪些吧!
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xiāng)好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1925年為復旦大學校歌作詞。復旦校歌歌詞介于文言與白話之間,兼取兩者優(yōu)處,由復旦師生傳唱至今。 著有詩集《舊夢》《賣布謠》《秋之淚》等。本詩收錄于詩集《游吻》中。
劉大白(1880~1932)
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好處?
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振,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歸巢的鳥兒西沉的斜陽滔滔的江水白花花的蘆葦
詩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呢?
秋天的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滿江面,鳥兒在夕陽的映照下正飛回自己的巢里,江岸邊的蘆葦也在威風中輕輕地搖擺。
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擬人的手法,通過“妝”和“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全詩平添了情趣和生氣。
《秋江的晚上》展現(xiàn)了一幅暮江鳥歸的畫面,色彩鮮明,畫面感非常強。
蘆葦“頭白”妝“紅顏”
1. 歸巢的鳥兒為什么不顧疲倦,還要馱著偌大的太陽回去?
鳥兒喜歡夕陽這個發(fā)光的寶貝,它要馱回去賞玩;鳥兒很淘氣,它要試試自己的力氣……這是詩人的想象,讓詩富有情趣。
2. 詩中有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語言上有什么表達效果?
擬人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具有靈動的畫面感。將秋日夕陽下的江邊美景渲染得美麗無比。夕陽下,歸巢的鳥兒,頑皮地馱著它,讓平常的景色顯得更靈動,畫面動靜結合,充滿了情趣。
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的詩風。 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1897—1931)
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物?這首詩刻畫了花牛怎樣的形象?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穗剪秋蘿?;ㄅT诓莸乩锩?,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ㄅT诓莸乩镒鰤?,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花牛、草地、剪秋蘿、白云、太陽、青峰
2.淘氣的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坐在草地上,壓扁了剪秋蘿;在草地上睡覺;甩著尾巴在草地里走;在草地上做夢。
剪秋羅是一種美麗的開花植物,因為花瓣的形狀雜亂尖銳, 似乎是被人用剪刀隨意裁剪過似的, 又因為開放在秋天,因此得名剪秋羅。
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穗剪秋蘿。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云之多,天氣之好,大自然之美麗。同時,“霸占”一詞把靜態(tài)的白云動態(tài)化了,使整個畫面生動活潑。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做夢”和“偷渡”,把花牛和太陽人格化,寫出了它們的俏皮可愛,給全詩平添了情趣和生氣。
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現(xiàn)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用草地、白云、剪秋羅、落日、青峰等這些自然美景作陪襯,描繪出了一只活潑可愛的花牛在大自然中快樂、自由行動的畫面。 這首詩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草氈叢中的花牛行動景象巧妙生動地展現(xiàn),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秋晚的江上》黃昏時的景色是美麗的,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shù)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首詩,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
1.試著仿照《花牛歌》這首詩的句式特點, 續(xù)寫這首詩。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面都融情于景,借著 眼前的景物抒寫自己的情感,在課下試 著找一找類似的現(xiàn)代詩讀一讀吧。
這是一份2021學年秋晚的江上示范課ppt課件,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朗讀課文掃清障礙,多音字,盡力山窮水盡,整體感知,倦鳥歸巢,馱著斜陽,互動課堂,結構梳理,主題概括,拓展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秋晚的江上授課課件ppt,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詩二首,秋晚的江上,剪秋羅,近義詞,反義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