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eq \f(1,2)at2.
3.應用時注意的問題
(1)基本公式中的v0、v、a、x都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若規(guī)定了正方向,它們都可用帶正、負號的代數(shù)值表示,把矢量運算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運算.通常情況下取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凡是與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都取正值,凡是與初速度反向的物理量取負值.
(2)兩個基本公式含有五個物理量,可“知三求二”.
(3)逆向思維法的應用:末速度為0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倒過來看成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4)解決運動學問題的基本思路:審題→畫過程草圖→判斷運動性質(zhì)→選取正方向(或選取坐標軸)→選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時對結(jié)果進行討論.
【例1】 在一段限速為50 km/h的平直道路上,一輛汽車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剎車后車輪在路面上滑行并留下9.0 m長的筆直的剎車痕.從監(jiān)控錄像中得知該車從剎車到停止的時間為1.5 s.請你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該車剎車前的速度,并判斷該車有沒有超速行駛.
思路點撥:①若涉及速度、時間問題,應用v=v0+at列式分析.
②若涉及位移、時間問題,應用x=v0t+eq \f(1,2)at2列式分析.
[解析] 已知汽車剎車的位移為x=9 m,剎車后運動時間t=1.5 s,剎車后的末速度為v=0
由于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速度時間關系有:v=v0+at
根據(jù)勻減速直線運動位移—時間關系有:x=v0t+eq \f(1,2)at2
聯(lián)立解得汽車剎車時的速度v0=12 m/s=43.2 km/h
因為43.2 km/h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課標)第三章 相互作用綜合與測試學案,共8頁。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15 力的分解學案,共11頁。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4 力的合成學案設計,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