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以詞著稱于文壇,尤擅小令,其詞風格含蓄蘊藉,婉約清麗,端莊秀雅。晏殊與其子晏幾道分別被稱為“大晏”和“小晏”,與歐陽修并稱“晏歐”。存世有《珠玉詞》等。
本詞選自《二晏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颁较场痹翘拼谭磺?后用為詞牌名,一般況下,上下片各三個七字句,共四十二字。此調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晏殊一生顯達,生活富貴閑適,其詞作不外感事傷懷、相思離別、男女愛情之類。這首詞大約作于宴飲歌樂之后,透露出一種深沉的人生感慨。
浣溪沙[北宋]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①新詞:剛填好的詞。②去年天氣舊亭臺:意思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③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④似曾相識:指以前看見的事物又出現,好像認識,依稀記得。⑤香徑:彌漫著花香的園中小路。⑥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聽著一曲剛填好的詞喝著一杯美酒,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天邊西下的夕陽啊,幾時才能夠回來再照天際? 花兒凋謝了,不忍看它伴隨殘春消逝,卻又無可奈何,歸來的燕子好像舊時相識。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走來走去。
這首詞的上片寫今昔之景,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抒發(fā)了詞人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易逝的無限惆悵。
“一曲新詞酒一杯”,給人以把酒歡唱的輕松愉悅之感。但是,面對眼前美景,一種由光陰流轉、物是人非帶來的感慨與惆悵也輕輕襲來。想到風物依舊而時光飛逝,詞人不禁悄聲暗問:“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之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能夠重現的微茫的希望?!皫讜r回”三個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深知難返的心態(tài)。 下片緊承“夕陽西下幾時回”,既流露了詞人對繁華易盡的“無可奈何”,也傳達出看到舊識重來的欣喜,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交織在一起,融入花開花落、燕去燕來等景象中,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無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時美好事物仍能再現,生活不會因事物的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最后一句寫詞人獨自徘徊,似賞景,亦似沉思,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低沉。 詞作將瞬間的感受與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爐,既敏銳,又不乏深沉,自然流暢,婉轉圓潤。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暢達委婉。他的詩和詞也有較高成就。其中不少詩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歐陽修還善于論詩,他的《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代表作有《朋黨論》《秋聲賦》《醉翁亭記》《生查子·元夕》等。
本詞選自《歐陽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華書局2001年版)。采桑子,詞牌名。歐陽修曾任穎州(今安徽阜陽)知州,喜愛那里的民風、景物,晚年辭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詠潁州西湖四時美景抒發(fā)恬淡安適情懷,每首詞第一句的最后三個字都是“西湖好”。這是十首詞中的第一首。
采桑子北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①輕舟:輕便的小船。②棹(zhà):槳。 ③西湖:這里指潁州(今安徽阜陽)的西湖。④逶迤:彎曲延伸的樣子。⑤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⑥琉璃:一種光滑細膩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磚瓦的外層。這里喻指水面平靜澄碧。⑦漣漪:水面微細的波紋。⑧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詞人以“輕舟”作為欣賞風景的基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折射了詞人辭官退隱后從容閑適的愜意情懷。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碧綠的湖水彎曲綿延。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伴樂的歌聲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時,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被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上片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松而優(yōu)雅?!拔骱谩笔窃~作之眼。“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出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tài)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泛舟西湖的歡樂情調表現了出來,“隱隱”和“處處”寫出了輕舟的流動感。 下片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 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寫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將詞人的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今屬河南)人,宋代詞人。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不傳。又有詞集《樵歌》三卷。詞風豪放曠達,語言清暢,多寫隱逸生活。南渡后,間有感喟國事之作。
本詞選自《樵歌校注》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相見歡,詞牌名。靖康之變后,朱敦儒被迫南下避難,南渡初期曾在朝廷做官。他憂慮國家前途,懷念中原故土。這首《相見歡》就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蘇南京)城西門樓遠跳時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詞作。
相見歡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登上金陵城的西門樓,在秋色中倚樓遠眺。江天萬里,夕陽西下,長江滾滾東流。 中原大亂,達官顯貴流散,什么時候能收復國土?想請悲嘯的秋風把我的淚水吹到揚州。
①倚清秋:在秋色中倚樓遠眺。②簪纓:代指達官顯貴。簪和纓都是古代貴族的帽飾。纓,帽帶。③收:收復國土。④倩(qìng):請人代自己做。⑤揚州:今屬江蘇
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達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景,詞人登上高樓,眼前展現的是無邊秋色,萬里夕陽,視野寬廣,氣魄宏大。但這些景物又帶有很濃厚的主觀色彩,殘陽仿佛在抗議,長江好像在訴說,大地似乎在哭泣,詞人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寫景轉到抒情。一個“亂”字,概括了中原淪喪的現實;一個“散”字,揭露出統治階級無心抗戰(zhàn)的心理?!皫讜r收”的發(fā)問,既是痛切的質疑,也是無望的感嘆。最后兩句是點睛之筆,詞人乞求西風把自己的淚水吹過大江,吹到已成為戰(zhàn)爭前線的揚州,這淚不只是悲秋之淚,更是憂國之淚,表現了詞人對前線戰(zhàn)事的關切,感人至深。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章丘(今屬山東)人。宋代婉約派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所作之詞,早期多寫少女、少婦的悠閑生活;晚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作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代表作有《如夢令》《聲聲慢》《醉花陰》等。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本詞選自《李清照集箋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如夢令,詞牌名。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詞人當時生活穩(wěn)定幸福,時常回憶起少時游玩的情形,于是詞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時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時分,沉醉其中而忘記回去的路。盡了興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卻迷了路,進入荷花叢的深處。劃呀,劃呀,驚飛了一灘水鳥。
①常記:時常記起。②溪亭:溪邊的亭子。③興盡:盡了興致。④回舟:乘船而回。⑤藕花:荷花。⑥爭渡:奮力把船劃出去。⑦鷗鷺:這里泛指水鳥。
這首詞回憶了詞人早年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游經歷,表現了詞人開朗奔放的性格,瀟灑飄逸的風姿,表達了詞人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之情。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評課課件ppt,共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內容賞析,北風呼嘯戰(zhàn)馬嘶鳴,深秋的邊塞增添豪情,晚煙裊然升起,營壘荒涼蕭瑟,落日斜照關城,戰(zhàn)地風光,情感內容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上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評課ppt課件,共1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導入,《浣溪沙》晏殊,誦讀賞音韻之美,品讀賞畫面之美,研讀賞情境之美,悟讀賞哲思之美,深讀感詞人情懷,品讀背誦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背景圖ppt課件,共1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詞牌名,在今湖北浠水一帶,這里形容雨聲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