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主題,分析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詳略得當?shù)膶懛?,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并學習木蘭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北方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三、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掃清閱讀障礙,增加詞匯積累。


2.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意,查閱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劉大哥講(啊)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你要不相信哪,請往這身上看……”一曲清越激昂的豫劇唱段把我們的視線拉到了巾幗英雄花木蘭的身邊。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作家作品


本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北朝民歌原來大都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歌曲,其中又以鮮卑語的歌辭居多,這些歌辭后來被譯成漢語,如:《敕勒歌》。北朝民歌的內(nèi)容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長篇敘事詩《木蘭詩》正是北朝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此詩最初為北朝民間傳唱之詩,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可能經(jīng)過隋唐文人的潤色加工。


(二)檢查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可汗( ) 機杼( )胡騎( ) 燕山( ) 朔氣( ) 鳴濺濺( )


金柝( ) 轡頭( )策勛( ) 鎧甲( ) 戎機( ) 百千強( )


鞍韉( ) 霍霍( )賞賜( ) 軍帖( ) 帖花黃( ) 理云鬢( )


2.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釋下面的加點字。


⑴木蘭當戶織( ) ⑵不聞機杼聲( )


⑶惟聞女嘆息( ) ⑷愿為市鞍馬( )


⑸旦辭爺娘去( ) ⑹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


⑺萬里赴戎機( ) ⑻朔氣傳金柝( )


⑼木蘭不用尚書郎( )⑽策勛十二轉(zhuǎn)( )


⑾賞賜百千強( ) ⑿出郭相扶將( )


⒀著我舊時裳( ) ⒁對鏡貼花黃( )


⒂出門看伙伴( ) ⒃雄兔腳撲朔( )


⒄雙兔傍地走( ) ⒅安能辨我是雄雌( )


明確:


1.kè hán zhù jì yān shuò jiān tuò pèi xūn kǎi róng qiáng jiān huò cì tiè tiē


bìn


2.⑴對著門;⑵織布機;⑶只⑷買⑸早晨⑹只⑺戰(zhàn)場。⑻北方⑼不愿做⑽記功⑾有余⑿外城⒀穿⒁“帖”同“貼”,粘貼;⒂“火”同“伙”,伙伴;⒃跳躍的樣子;⒄靠近,貼近;跑。⒅哪里,怎么。


(五)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勾畫難懂詞句;不理解的詞句,四人學習小組解決;仍解決不了的,再提出,在班上討論交流。


重點句子翻譯:


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翻譯: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皇上大規(guī)模的征兵。


②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翻譯: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翻譯:(我)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的跨過一道道關卡,越過一座座山。


④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翻譯: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


⑤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翻譯: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⑥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翻譯: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


⑦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翻譯: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到故鄉(xiāng)。


⑧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翻譯: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


2.表現(xiàn)了作者決然不同的情感。


3.第一段寫作者常常想起關東遠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xiāng)的呼喚,我的內(nèi)心為此熱血沸騰!第二段寫故鄉(xiāng)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fā)誓要為故鄉(xiāng)母親而戰(zhàn)斗而犧牲。


(六)再讀課文,概括內(nèi)容。


⑴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⑵《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jié)的?全詩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


(學生讀課文,小組討論后回答。)


明確:⑴詩歌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⑵《木蘭詩》按照時間順序分五部分寫的:代父出征、征途思親、十年征戰(zhàn)、獲勝辭賞和回家團聚。


按照課本附圖,也可分為四部分: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征戰(zhàn)、木蘭還鄉(xiāng)。


全詩結(jié)構(gòu)緊湊,層次井然,逐步深入;情節(jié)的安排,詳略的取舍,緊緊圍繞木蘭是個女性英雄的特點逐層展開,而對木蘭的歌頌,則是隨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自然流露的。


(七)背誦全文。


學生分小組進行背誦比賽。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一)研讀內(nèi)容


(學生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⑴本詩寫木蘭從軍的全過程,全詩共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哪些略?


⑵文章開頭為什么要寫木蘭停機嘆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⑶試設想下木蘭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動。


⑷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⑸文章第4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⑹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情?


(學生讀全文,討論后自由回答。)


明確:


⑴寫了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準備行裝奔赴戰(zhàn)場,12年征戰(zhàn)生活,辭官還鄉(xiāng)。與家人團聚。其中代父從軍、辭官與家人團聚是詳寫。詳寫: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略寫:出征前的準備、軍旅征戰(zhàn)生涯。


⑵引起讀者懸念 ——木蘭為何憂愁,使文章簡潔。


⑶ 憂慮——反復思考——下定決心。


⑷這是為了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戰(zhàn)事緊迫。表現(xiàn)了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同時,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⑸ 木蘭的征戰(zhàn)生涯。 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①概括本段內(nèi)容。


⑹排比,表現(xiàn)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二)分析形象。


⑴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木蘭有那些可愛、可敬之處?文章刻畫這一形象有什么意義?


(可讓學生編演課本劇,從而更深地體味木蘭形象;或讓學生閱讀課文,抓住文中關鍵句子,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說木蘭有那些可愛、可敬之處。)


提示:本詩歌是篇幅較長的敘事詩,可以從行動、事件、語言、心理等方面加以分析。


明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蹦咎m在家無兄長,父親年老力衰的情況下,毅然替父從軍,走向沙場。深明大義,忠孝兩全。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瘪Y騁于疆場十年,這種英雄氣概也是可敬、可愛的。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不慕名利,謝絕封賞,寧愿回到親人身旁,追求和平的勞動生活。


總之,木蘭是一個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的女英雄。在木蘭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勤勞、淳樸、善良、機智、勇敢等優(yōu)秀品質(zhì)。我們喜歡這位光彩奪目、充滿英雄氣概的女英雄。


(三)探究主題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詩的主題思想。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


明確: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zhì),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品讀課文,品味語言


本詩是一首民歌,試分析其語言特色。( 學生朗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明確:


整首詩大量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復、排比、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反復修辭表現(xiàn)了木蘭內(nèi)心的不平靜,“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排比的修辭,鋪排的手法,寫出了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的情景;“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互文手法,寫出了戰(zhàn)事頻繁,戰(zhàn)斗激烈,歲月漫長;“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边\用對偶的修辭,筆墨精煉,對仗工整,音調(diào)鏗鏘,氣氛雄壯悲涼;“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比喻手法,風趣親切,贊美了木蘭謹慎機警的性格特點??傊疚恼Z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


四、拓展課文


⑴木蘭為什么辭官還鄉(xiāng),請你結(jié)合自己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談談看法。


學生自由發(fā)揮,結(jié)合課文,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不慕榮華富貴,愿與家人團聚。或向往和平勞動生活。


⑵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發(fā)言。


明確: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⑶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六、課外作業(yè)


1.背誦并翻譯全文


2.課外上網(wǎng)查尋有關木蘭的故事,寫一篇記敘木蘭的作文。


板書設計:


木蘭詩


木蘭代父出征


木蘭征途思親


木蘭十年征戰(zhàn)


木蘭獲勝辭賞


木蘭回家團聚








深明大義 機智勇敢


關心國家 追求和平


不慕名利 熱愛家鄉(xiāng)





傳奇美


形象美


語言美




















——詳略得當








相關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第2課時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第2課時教案及反思,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第1課時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語文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第1課時教案及反思,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第2課時教案:

這是一份語文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第2課時教案,共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8 木蘭詩教學設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8 木蘭詩教學設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8 木蘭詩教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8 木蘭詩教案

初中人教部編版8 木蘭詩教學設計

初中人教部編版8 木蘭詩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8 木蘭詩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8 木蘭詩教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9 木蘭詩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七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