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級—學(xué)考達(dá)標(biāo)
1.2018年12月28日11時07分,第三架國產(chǎn)大飛機(jī)C919從浦東國際機(jī)場起飛,歷經(jīng)1小時38分鐘的飛行,于12時45分平穩(wěn)返回浦東國際機(jī)場,圓滿完成試飛任務(w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11時07分指的是時刻
B.1小時38分鐘指的是時間間隔
C.飛機(jī)飛行的路徑總長度等于飛機(jī)位移的大小
D.飛機(jī)在空中某位置的運動快慢用瞬時速度表示
解析:選C 11時07分指的是起飛時所對應(yīng)的時刻,故A正確;1小時38分鐘指的是飛行所經(jīng)歷的時間間隔,故B正確;飛機(jī)飛行的路徑總長度等于路程,大于飛機(jī)的位移的大小,故C錯誤;飛機(jī)在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對應(yīng)的是瞬時速度,故D正確。
2.一只猴子靜止在懸掛于天花板的細(xì)棒上,現(xiàn)使連接細(xì)棒的繩子斷開,猴子和細(xì)棒一起向下運動,甲說此細(xì)棒是靜止的,乙說猴子是向下運動的,甲、乙兩人所選的參考系分別是( )
A.甲選的參考系是地球,乙選的參考系也是地球
B.甲選的參考系是地球,乙選的參考系是猴子
C.甲選的參考系是猴子,乙選的參考系是地球
D.甲選的參考系是猴子,乙選的參考系也是猴子
解析:選C 根據(jù)題意知細(xì)棒與猴子一起向下運動,即猴子相對細(xì)棒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甲說此細(xì)棒是靜止的,他是以猴子為參考系,乙說猴子是向下運動的,他是以地球為參考系,選項C正確。
3.如圖是甲、乙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運動方向相反
B.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甲的速度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選D 在v-t圖像上,v的正負(fù)反映物體的運動方向,甲和乙的v值均為正,故甲和乙的運動方向相同,A錯;v-t圖像的傾斜方向反映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甲和乙的傾斜方向相反,甲在減速,乙在加速,故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B錯;由v-t圖像知,甲的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故C錯;v-t圖像的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由計算可得,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正確。
4.如圖所示是汽車中的速度計,某同學(xué)在汽車中觀察速度計指針位置的變化,開始時指針指示在圖甲所示的位置,經(jīng)過7 s后指針指示在圖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車做變速直線運動,有關(guān)上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圖直接讀出的是汽車運動的平均速度
B.由圖乙直接讀出的是汽車運動7 s時的瞬時速率
C.汽車運動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約為5.7 m/s2
D.汽車運動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約為2.6 m/s2
解析:選B 速度計顯示的是汽車的瞬時速率,第一次觀察速度計,速率為20 km/h,7 s后第二次觀察時速率為60 km/h,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有a=eq \f(Δv,Δt)≈1.6 m/s2,選項B正確。
5.鹽城南洋國際機(jī)場T2航站樓已于2018年5月31日投入使用,候機(jī)樓內(nèi)部有一種旅客自動輸送帶,它能以2 m/s 的速度輸送站在上面的旅客。如圖所示,旅客A在輸送帶上以2 m/s的速度與輸送帶同方向奔跑,旅客B以地面為參考系推測旅客A的速度是( )
A.2 m/s B.3 m/s
C.4 m/sD.5 m/s
解析:選C 因輸送帶的速度為2 m/s,而旅客A在輸送帶上以2 m/s的速度與輸送帶同方向奔跑,可知以地面為參考系,旅客A的速度是4 m/s,故A、B、D錯誤,C正確。
6.小華同學(xué)是短跑運動員,在百米競賽中,測得他在5 s末的速度為10.2 m/s,10 s末到達(dá)終點的速度為10.4 m/s,則小華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
A.10 m/sB.10.2 m/s
C.10.3 m/sD.10.4 m/s
解析:選A 小華所經(jīng)過的位移為100 m,所用時間為10 s,故小華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v=eq \f(x,t)=eq \f(100,10) m/s=10 m/s,故A正確,B、C、D錯誤。
7.一質(zhì)點沿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第1 s末質(zhì)點的位移和速度都改變方向
B.第2 s末質(zhì)點的位移改變方向
C.第4 s末質(zhì)點的位移為零
D.第3 s末和第5 s末質(zhì)點的位移不同
解析:選C 由題圖可直接看出,速度方向發(fā)生改變的時刻是第2 s末、第4 s末,而前2 s內(nèi)位移為正,且逐漸增大,第2 s末運動反向,位移減小,前4 s內(nèi)位移仍然為正,即第2 s末質(zhì)點的位移未改變方向,故A、B錯誤。由題圖可知第4 s末位移為零,第3 s末位移為0.5 m,第5 s末位移為0.5 m,故C正確,D錯誤。
8.某次實驗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紙帶的記錄如圖所示,圖中O點為紙帶的第一個點,接下來的前幾個點模糊,因此從A點開始每打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
(1)紙帶的運動是________(填“加速”或“減速”)運動。
(2)在打出A、F這兩點的時間間隔中,紙帶運動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3)B點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
解析:(1)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相等,根據(jù)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可知,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所以紙帶做加速運動。
(2)由題意可知,T=0.02×5 s=0.1 s,A、F間的時間間隔Δt=5T=0.5 s,所以A、F間的平均速度
eq \x\t(v)AF=eq \f(xAF,Δt)=eq \f(0.195 5-0.013 0,0.5) m/s=0.365 m/s。
(3)B點的瞬時速度為vB=eq \f(xAC,2T)=eq \f(0.063 4-0.013 0,2×0.1) m/s=0.252 m/s。
答案:(1)加速 (2)0.365 m/s (3)0.252 m/s
9.某質(zhì)點由A點出發(fā)做直線運動,前5 s向東行駛了30 m到達(dá)B點,又行駛了5 s前進(jìn)了60 m到達(dá)C點,在C點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駛,經(jīng)歷了6 s運動了120 m到達(dá)A點西側(cè)的D點,如圖所示,求:
(1)每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過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1)質(zhì)點由A出發(fā)做直線運動
前5 s向東行駛了30 m到達(dá)B點
該過程平均速度大小eq \x\t(v)1=eq \f(30,5) m/s=6 m/s,方向向東
又行駛了5 s前進(jìn)了60 m到達(dá)C點
該過程平均速度大小eq \x\t(v)2=eq \f(60,5) m/s=12 m/s,方向向東
在C點停了4 s
該過程平均速度為零
向西行駛經(jīng)歷了6 s運動了120 m到達(dá)A點西側(cè)的D點,
該過程平均速度大小eq \x\t(v)3=eq \f(120,6) m/s=20 m/s,方向向西。
(2)由題分析可知,質(zhì)點的總位移是AD,方向向西,大小x=30 m,時間t=20 s
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eq \x\t(v)=eq \f(30,20) m/s=1.5 m/s,方向向西。
答案:見解析
B級—選考提能
10.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嫦娥四號經(jīng)歷地月轉(zhuǎn)移、近月制動、環(huán)月飛行,最終實現(xiàn)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并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xiàn)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12月8日凌晨2時23分指的是時間間隔
B.嫦娥四號探測器環(huán)月飛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為0
C.嫦娥四號探測器環(huán)月飛行一圈,它的平均速度為0,但瞬時速度不為0
D.地面控制中心在對嫦娥四號探測器進(jìn)行飛行姿態(tài)調(diào)整時可將飛船看成質(zhì)點
解析:選C 12月8日凌晨2時23分對應(yīng)的是時間軸上的點,表示時刻,故A錯誤;嫦娥四號探測器環(huán)月飛行一圈,它的位移為0,路程不為0,故B錯誤;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而瞬時速度是嫦娥四號探測器飛行時在某一時刻的速度,不為0,故C正確;嫦娥四號探測器調(diào)整姿態(tài)時若看成質(zhì)點則無法調(diào)整,故D錯誤。
11.物體通過兩段連續(xù)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別為v1=10 m/s,v2=15 m/s,則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3.75 m/sB.12.5 m/s
C.12 m/sD.11.75 m/s
解析:選C 設(shè)兩段相等位移均為x,則兩段位移用時分別為t1=eq \f(x,v1),t2=eq \f(x,v2),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v=eq \f(2x,t1+t2)=eq \f(2x,\f(x,v1)+\f(x,v2))=eq \f(2v1v2,v1+v2)=12 m/s,故C正確。
12.[多選]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三艘客船在一個碼頭上的情景圖,其中甲船上的乘客看到乙船向東運動,乙船上的乘客看到丙船和碼頭都向東運動,丙船上的乘客看到甲船向西運動,那么碼頭上的人看到三艘船的運動情況是( )
A.三艘船都向東運動
B.甲船向東運動,其余兩艘船向西運動
C.乙船向西運動
D.丙船可能靜止,可能向東運動,也可能向西運動且速度比甲、乙船的速度都小
解析:選CD 由題意可知乙船向西運動,由于甲船上的乘客看到乙船向東運動,說明甲船也向西運動,且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由于乙船上的乘客看到丙船和碼頭向東運動,因此丙船可能靜止,可能向東運動,也可能向西運動且速度比甲、乙船的速度都小,故選項C、D正確,A、B錯誤。
13.如圖所示是科大著名服務(wù)機(jī)器人“可佳”,現(xiàn)要執(zhí)行一項任務(wù),給它設(shè)定了如下動作程序:機(jī)器人在平面坐標(biāo)系內(nèi),由點(0,0)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到點(3 m,1 m),然后又由點(3 m,1 m)沿直線運動到點(1 m,4 m),然后又由點(1 m,4 m)沿直線運動到點(5 m,5 m),然后又由點(5 m,5 m)沿直線運動到點(2 m,2 m),這個過程中機(jī)器人所用時間是2eq \r(2) s。則( )
A.機(jī)器人的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
B.機(jī)器人不會兩次通過同一點
C.整個過程中機(jī)器人的位移大小為2eq \r(2) m
D.整個過程中機(jī)器人的平均速率為1 m/s
解析:選C 根據(jù)描點法先作出題中給定的幾個坐標(biāo)位置,然后用直線連接相鄰兩個位置,即得機(jī)器人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機(jī)器人的運動軌跡不是一條直線,機(jī)器人會兩次通過同一點,選項A、B錯誤;起點在坐標(biāo)原點,終點在點(2 m,2 m),位移大小是這兩點連線的長,故位移大小為2eq \r(2) m,選項C正確;整個過程中機(jī)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 m/s,平均速率大于1 m/s,選項D錯誤。
14.[多選]如圖所示是兩個物體A、B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A做加速直線運動
B.物體B做減速直線運動
C.物體A的加速度為正值,物體B的加速度為負(fù)值,所以物體A的加速度大于物體B的加速度
D.物體B的速度變化比物體A的速度變化快
解析:選AD 由題圖可知,兩物體A、B速度的絕對值都在增大,都在做加速運動,B錯誤,A正確;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負(fù)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物體A的速度為正,圖線的斜率為正,說明物體A向正方向做加速運動;物體B的速度為負(fù),圖線的斜率為負(fù),說明物體B向負(fù)方向做加速運動,物體A加速度的絕對值為1 m/s2,物體B加速度的絕對值為2 m/s2,所以物體B的加速度大于物體A的加速度,故物體B的速度變化比物體A的速度變化快,C錯誤,D正確。
15.在“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圖所示,在紙帶上選擇0、1、2、3、4、5共六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紙帶旁并排放著帶有最小分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線跟“0”計數(shù)點對齊。
(1)由圖可以讀出三個計數(shù)點1、3、5跟0點的距離d1、d2、d3分別填入下列表格中。
(2)計算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2”時的瞬時速度為v2=________m/s。通過計數(shù)點“4”時的瞬時速度為v4=__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是a=________m/s2。
解析:(1)由題圖可以讀出:d1=1.20 cm,d2=5.40 cm,d3=12.00 cm。
(2)由題意知T0=eq \f(1,f)=0.02 s,T=5T0=0.1 s,
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2”時的瞬時速度:
v2=eq \f(d2-d1,2T)=eq \f(?5.40-1.20?×10-2,2×0.1) m/s=0.21 m/s,
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4”時的瞬時速度:
v4=eq \f(d3-d2,2T)=eq \f(?12.00-5.40?×10-2,2×0.1) m/s=0.33 m/s,
小車的加速度:a=eq \f(v4-v2,2T)=eq \f(0.33-0.21,2×0.1) m/s2=0.6 m/s2。
答案:(1)1.20 5.40 12.00 (2)0.21 0.33 0.6
16.滬杭高鐵是連接上海和杭州的現(xiàn)代化高速鐵路,最大速度達(dá)到了413.7 km/h,再次刷新世界紀(jì)錄。滬杭高速列車在一次運行中由A站開往B站,A、B車站間的鐵路為直線。技術(shù)人員乘此列車從A車站出發(fā),列車從啟動至加速到100 m/s,用了250 s,在勻速運動了10 min后,列車減速運動,經(jīng)過300 s后剛好停在B車站。求此列車加速、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列車加速過程的初速度為v0=0,末速度為v1=100 m/s,用時t1=250 s,
列車在該過程的加速度
a1=eq \f(v1-v0,t1)=eq \f(100,250) m/s2=0.4 m/s2,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
列車減速過程的初速度為v1=100 m/s,末速度為v2=0,用時t2=300 s,
列車在該過程的加速度
a2=eq \f(v2-v1,t2)=eq \f(-100,300) m/s2≈-0.33 m/s2,
負(fù)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即減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0.33 m/s2。
答案:0.4 m/s2 0.33 m/s2
17.為了確保安全,在鐵路與公路交叉口的道口處裝有自動信號燈。當(dāng)列車還有一段距離才到達(dá)公路道口時,道口應(yīng)亮出紅燈,警告未越過停車線的汽車迅速制動,已越過停車線的汽車趕緊通過。如果汽車通過道口的速度v2=36 km/h,停車線至道口欄木的距離x0=5 m,道口寬度x=26 m,汽車長l=15 m(如圖所示),并把汽車、列車的運動都看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列車以v1=200 km/h 的速度勻速行駛,問它離道口的距離L為多少時亮紅燈,才能確保已越過停車線的汽車安全駛過道口?
解析:為確保行車安全,要求列車駛過距離L的時間內(nèi),已越過停車線的汽車的車尾必須能通過道口。汽車從越過停車線至車尾離開道口時,汽車的位移為
x′=l+x0+x=(15+5+26)m=46 m
汽車速度v2=36 km/h=10 m/s
汽車通過這段位移所需的時間t=eq \f(x′,v2)=eq \f(46,10) s=4.6 s
列車速度v1=200 km/h≈55.6 m/s
行駛4.6 s所通過的位移
x″=v1t=55.6×4.6 m≈255.8 m
故列車距道口的距離L≥x″=255.8 m時亮紅燈,才能確保已越過停車線的汽車安全駛過道口。
答案:255.8 m
距離
d1
d2
d3
測量值/cm
這是一份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章末綜合檢測-2023年高考物理一輪系統(tǒng)復(fù)習(xí)學(xué)思用,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綜合與測試課時訓(xùn)練,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綜合與測試綜合訓(xùn)練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與實驗,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